杭州保障房服务(累计保障7.2万余户家庭)(1)

杭州地铁5号线近日开通,出门转个弯就是浙大紫金港地铁口,这让蒋村西溪人家公租房的租客很开心。

“交通方便算是锦上添花,最为关键的是解决了我们一家四口的住宿问题,也让我能把小孩从安徽老家接到身边读书。”今年40岁的高号是西溪人家的租户,提到现在的住宿,他高兴地说,“政策好啊。”

俗话说“安居乐业”,自古以来住房就是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在加强住房保障、让更多家庭实现“安居”梦的路上,杭州住保房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改革要求,全力增进住房领域的民生福祉。

据统计,截至目前,杭州市区两级公共租赁住房已累计保障7.2万余户家庭;挂牌商品住宅配建公租房用地160宗,落实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用地57宗。

来杭创业7年申请到公租房

终于能把老婆孩子接来团聚了

2006年,高号来到杭州,在城西的星洲花园开了一家足浴店。此前,为了省钱也图方便,他都是直接住在店里,老婆孩子则留在安徽老家。“有时候家里人来了,就不得不在外面租房,房租成为一笔不小的负担。”他说。

高号和公租房的结缘,要从2013年说起。那一年,杭州市保健服务行业协会举办了修脚师大赛,高号以精湛的手艺夺得第一名。“当时协会负责人知道我的情况后,让我试一试公租房的申请。”

2015年7月,作为西溪人家第一批入住租客,高号搬了家。“房租一个月900多元,同样的地段和房源,附近都要近3000元呢。”他兴奋地说,“最关键的,这不仅仅是一个住宿的地方,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家。”因为有了房子,老婆孩子也都能搬过来,这里环境好、房子新,周边配套完善,更为重要的是还帮他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大儿子以前在老家的寄宿学校读书,一年到头都难见上几次,更不用说照顾和教育他了。”有了住宿的地方后,2017年,他把大儿子从老家转学到杭州,“上学的地方离住的地方不远,儿子每天都能回家吃饭。”

通过积分落户,高号还拿到了杭州户口,工作室规模也在扩大,目前除了他自己,还有三名员工。

“政府帮了我,我也要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志愿服务。比如结合专业技能,给社区居民办办养生讲座之类的。同时工作室作为社区养老的一部分,80岁以上的老人会拿到一张爱心卡,凭卡免费享受服务。”高号说。

环境好 交通便利

公租房让他们圆了“安居”梦

与高号通过创业项目申请公租房不同,今年69岁的陈阿姨是从翠苑一区18幢的廉租房调整过来的。“多亏政府照顾我们,让我脱离了爬楼梯的痛苦。”陈阿姨笑着说,她以前住6楼,每天最痛苦的是爬楼梯,现在这边住13楼的电梯房,视野好,环境好,交通也方便。

西溪人家公租房2015年6月交付使用,已入住1170户,有老人,有孩子,有创业者,还有新就业的大学生,入住率96.30%。这里大部分是公租房住户,有1161户,占96.56%。也有像陈阿姨这样的廉租房住户9户,占0.74%。

鲍女士是绍兴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杭州工作。两年前搬到公租房时她还是单身,如今,她已结婚并有了孩子。“之前申请时还是按照个人申请的非成套单身公寓,房租每月500多元,现在成家了也有了孩子,我在申请看能不能转为两居室。”她说,在公租房里她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对这里特别有感情。

据悉,西溪人家的公租房租户中,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有270户左右,像鲍女士这样属于新就业大学毕业生320户左右,像高号一样的创业人员有550户左右。公租房保障家庭中,创业人员和新就业大学生的使用时间为3年一个保障期限,最多不能超过两个期限,也就是6年。

●杭州全力增进住房领域的民生福祉

7个公租房项目已全交付入住

“实物”“货币”并举让更多人享保障

近年来,杭州住保房管部门一直为杭州人民的美好人居梦想在努力。2009年12月,杭州首个集中建设、全省建设规模最大的公共租赁房项目——半山田园公租房项目开工建设,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房源5000余套,2013年交付使用。

随后,塘北、庆隆、蒋村、牛田、三里亭、城北花园岗等6个自建公租房地块陆续建设开工,提供了1万余套公租房房源。目前,杭州自建的7个公租房项目全部交付入住。

随着外地人口的不断涌入,为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需求,杭州2010年开始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将大学毕业生和创业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让包括环卫工人等在内的更多新杭州人共享发展成果。从保障家庭占比来看,市区两级公租房累计保障的7.2万户中,非杭户籍比例已超60%。

在此基础上,持续放宽公租房收入准入条件,扩大保障覆盖面。2015年公租房收入标准为47691元,2016年放宽到48316元,2017年持续放宽至52185元,2018年为56276元,今年则刚刚调整为61172元。

此外,为让更多人享受保障,杭州实行“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并举。2015年,杭州开始试点货币补贴保障形式,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的保障模式。2017年,将补贴标准从原每月每平方米补贴6元提高到12元。2018年,公租房受理模式调整为货币补贴日常受理、实物配租预登记相结合的模式,同时货币补贴标准提高到每月每平方米18元;廉租房货币补贴标准从每月每平方米补贴30元提高至60元,极大地增强了保障家庭通过市场租赁住房的能力。

(原标题《累计保障7.2万余户家庭 杭州多措并举让百姓实现“安居”梦》,原作者刘永丽。编辑张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