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古代王朝。它打下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为现代中国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它在入关后的20年就统一内地,使得中国免于沦为殖民地的危险;它第一次将“中国”一词上升为了国名,并且确立中国的版图包括汉、满、蒙、藏、回大部分,突破了过去的“华夷对峙”局面。虽然清朝在末期签订了无数的丧权辱国条约,但是它依旧为中华民国保存下了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主权领土。本文所讲的是清朝建立大中国的第二步:入主中原,统一内地。

一,定鼎燕京,以绥中国”

先来说说背景。17世纪40年代,国际上和国内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640年,英国爆发了革命,资本主义统治的时代已经到来。俄罗斯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开始不断向东方扩张。到1649年,俄罗斯人已经在鄂霍次克海沿岸建立了据点,并且开始进攻喀尔喀蒙古和黑龙江流域。在海上,荷兰、英国和法国在远东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印度开始被英国和法国侵蚀,西藏开始面临危险。台湾已经被荷兰占据。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1)

在东亚大陆,出现了漠西蒙古(后来的准噶尔)、叶尔羌汗国、喀尔喀蒙古各部、清朝、明朝、藏巴汗(西藏)、和硕特汗国(最初在青海,后来统一青藏高原)、朝鲜等政权。如果各大势力保持均势,那么北方的蒙古各部就会被俄罗斯逐渐吞并了,长城以北极有可能变成了俄罗斯的永远领土,黄罗斯计划就不是梦了。1644年,明朝灭亡,内地又分裂为李自成、张献忠、南明、郑氏等割据政权,他们之中没有一位雄主,无法完成统一。如果长期“远交近攻”,英国、荷兰、法国可能趁虚而入,他们会扶持一方对抗另外一方,最终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将中国沦为殖民地,印度就是这样沦陷的。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2)

明朝后期的东亚局势

而清朝的崛起速度让人十分惊讶。在努尔哈赤时代,“后金”只是局限于辽宁一带的边疆政权。到了皇太极时期,通过两征朝鲜、三征林丹汗、四征黑龙江,多次扫荡辽东辽西,基本统一了东北,并且占据了整个漠南(内蒙古),控制了朝鲜,面积达到了270万平方公里。皇太极将国号改为了“清”,已经出现了入主中原的雄心。无奈这位雄主在1643年突然去世,于是顺治继位,多尔衮摄政。1644年,明朝灭亡,李自成建立大顺,将吴三桂逼上了绝路。于是,多尔衮乘机联合吴三桂入关,击退李自成,占据北京。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3)

1644年的内地局势

此时的北京,不过是清朝在关内的一个据点,它三面临敌,处境危险。然而,多尔衮却毅然于1644年将首都迁到这里,让顺治在北京重新登基,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从这时候起,清朝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尔衮为崇祯举行了厚葬,安抚明朝旧官僚势力,并废除了明朝的苛捐杂税。很快清朝就占据了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李自成被迫退居关中自保。清朝在北方的统治开始稳定下来。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4)

清军开始入关

二,削平群雄

李自成虽然退出了关中地区,但是还占据北方一半的土地,拥有几十万的大军,不可小觑。多尔衮于是选择全力先灭李自成,他派遣两路大军,一路从潼关正面进攻,另外一路从从山西渡过黄河进攻榆林。在两路大军的夹攻之下,李自成很快兵败,被迫放弃西安,退入襄阳。1645年初,李自成击败了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并试图攻陷南京。然而就在李自成立足未稳之时,清军已经到达了湖北,李自成在九江之战中再次战败,最终在湖北通城县被地乡勇杀害。李自成去世后,“大顺”政权随之瓦解,残余势力转战东南,和南明势力结合了起来。李自成兵败后,整个北方已经被清朝占据。

李自成消灭之后,清朝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南明了。明朝灭亡后,江南一带的明朝官僚拥立朱由崧为帝,定都南京,建立了“弘光”南明政权。此时的南明还拥有全国半壁江山,军队几十万。但是朱由崧深居宫中,“惟渔幼女,饮火酒,杂伶官演戏为乐”,而且大肆挥霍,修建宫殿,过着奢靡的生活,使得富裕的江南“国用匮乏”。而大权也逐渐落入权臣马士英等人的手中。南明也对清朝抱有幻想,企图联合清朝对付李自成,并企图通过割地、赔钱的方法让多尔衮退出山海关,遭到了拒绝。

在清朝进攻之前,南明已经开始内乱起来。1645年初,总兵许定国诱杀高杰,攻入睢州,大肆屠杀,最后直接投降了清朝。不久,左良玉为了清除马士英,发兵10万进攻南京。同时,清朝派遣多铎南征,马士英将重兵用于对抗左良玉,他说“我宁愿死于清,也不愿死于左良玉之手”。于是江北防御空虚,清军只用了8天就攻陷了扬州城。

据说清朝在扬州、嘉定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有说在扬州的屠杀就达到了80万。战争年代,屠杀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如此。因此,清朝的屠杀是有的。不过,清朝的屠杀规模不可能有80万之多,这是日本人为了制造满汉矛盾而制造的假数据

五月初五,清军准备进攻南京,朱由崧逃走,不久被俘虏。各级官员要么逃走,要么投降,弘光政权才1年就瓦解了。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5)

弘光政权灭亡后,明朝残余势力又在浙江和福建一带进行了抵抗。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称帝,建立了隆武政权;鲁王朱以海在张国维、钱肃乐等拥立下,在浙东监国。此时,清军暂时陷入了江南一带民间自发的抵抗斗争中,暂时无法南下。但是隆武和鲁王政权却势同水火,相互对抗,独立发展。1646年6月,清军南下,鲁王灭亡;到8月份,隆武政权瓦解,不久郑芝龙也投降清朝

在灭隆武和鲁王政权的同时,清朝的另外一支大军在吴三桂和豪格的带领下对张献忠发动了战争。张献忠和李自成都属于高迎祥的农民军,后来分别发展。当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时,张献忠却放弃了传统的荆州之地,学习刘备入川,击败了明朝瑞王朱常浩和四川巡抚陈士奇,建立了“大西”政权。1646年,清军开始进攻张献忠。此时,四川的明朝残余势力也不断进攻张献忠,导致后方不稳。张献忠于是决定率兵北上和清军决战,最终被击败杀死,”大西“政权瓦解。张献忠的残余势力,如李定国等人30万人开始南下和南明结合。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6)

从定都北京开始,清朝只用了2年的时间就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弘光、隆武、鲁王五大势力。此后,李自成、张献忠和南明政权的残余势力,以及郑氏开始联合,共同对付清朝。然而为时已晚,此后的南明政权基本就是流亡政权了,并没有对抗清朝的能力。

三,剿灭永历流亡政权

隆武政权结束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被拥立,建立了永历政权,成为了一定流亡的南明政权。由于清军的进攻,朱由榔逃往广西。而唐王朱聿鐭又在广东建立了绍武政权,又出现了同室操戈的局面,结果,绍武政权在40天后就被清朝所灭,清朝从两湖推进到了广东。此后,永历成为了南明的唯一旗号。由于南明、大顺、大西和郑氏四大势力后来采取了相对合作的政策,使得反清运动也出现了两次高潮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7)

1647年到1648年,李自成余部的郝摇旗、刘体纯、李过、高一功等进入了湖南,和南明残余势力的何腾蛟、堵胤锡联合起来,收复了湖南省。随后。清朝控制的江西、广东(李成栋)、广西(耿献忠)等地区相继回归南明,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上控制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然而,永历政权缺乏统一的指挥,内部党派之争也十分严重,这就导致这种局面无法继续维持。1649年,清军攻陷了南昌,同时何腾蛟在湖南被杀,李成栋也坠马淹死。于是,第一次反清高潮结束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8)

永历第一次反清高潮地图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9)

第一次反清高潮失败后的局势

第一次反清高潮失败后,永历政权开始转移到了西南地区,受到了大西军残余势力的控制。同时,孙可望、李定国等大西将领的加入,也让永历政权开始出现了第二次反清高潮。1652年开始,李定国等人开始发动反攻,收复了广西、湖南、四川等地。同时,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也发动了进攻。但是,大西军也没有统一的组织,内部派系斗争严重。1654年,孙可望政变投降清朝,李定国带着永历帝逃到了云南,第二次反清高潮结束。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10)

随后,永历政权就再也无法恢复。1658年,吴三桂带领清军主力进攻贵州,年底攻入云南。1659年,昆明被攻陷,永历帝逃亡缅甸,永历政权失去了在中国的立足点,名存实亡。第二年,清朝又在东南沿海击败了郑成功,郑成功失去了大陆的立足点,于是选择登录台湾,收复了传统的郑氏基地。也就是说,清朝在1660年就基本统一了内地。从清朝入关到统一内地,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11)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12)

清朝快速地统一内地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内地统一之后,清朝开始进入了“康乾盛世”,又平定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征服了外蒙古和西藏青海,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基本统一了东亚大陆,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大中国。清朝在中国建立了稳定的统治秩序,如此才能集中东亚各族之力共同应对西方国家的侵略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清朝入关兵力(清朝入关统一内地)(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