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树叫鬼见愁(花木春秋55见过黄金雨吗)(1)

2019年5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旅游时,见到腊肠树。它吊挂在树上的果实极似腊肠,真对得起它的名字。多个挂在一起,有过年吃货做腊肠的气氛。

什么树叫鬼见愁(花木春秋55见过黄金雨吗)(2)

它的花金黄色,非常醒目,雄蕊、雌蕊都很长,弯曲如钩,也很有特点。

什么树叫鬼见愁(花木春秋55见过黄金雨吗)(3)

腊肠树,原产地为印度、缅甸和斯里兰卡。我国早已引进,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均有栽培。

什么树叫鬼见愁(花木春秋55见过黄金雨吗)(4)

一般认为大约在明末腊肠树引入中国,但也有人认为要早得多,理由是唐代就已有腊肠树的记载。

唐代陈藏器(约687—757年)的《本草拾遗》记载:“阿勃勒(原书已佚,有的书引用时作“阿勒勃”) 味苦,大寒,无毒。主心膈间热风,心黄,骨蒸,寒热,杀三虫。生佛逝国。似皂荚圆长,味甜好吃。一名婆罗门皂荚也。”唐代段成式(803-863)的《酉阳杂俎》提到:“波斯皂荚,出波斯国,呼为忽野檐默,拂林呼为阿梨去伐。树长三四丈,围四五尺,叶似枸橼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其荚长二尺,中有隔,隔内各有一子,大如指头,赤色至坚硬,中黑如墨,甜如饴,可啖,亦入药用。”《中国植物志》将“阿勃勒”、“波斯皂荚”作为腊肠树的别名,认定它们就是腊肠树。

从以上记载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腊肠树来自外国,如佛逝国(即室利佛逝,音译自梵文Sri Vijaya,位于苏门答腊岛上的一个古王国)、婆罗门(代指古印度)、波斯(古伊朗)、拂林(古东罗马帝国。《本草纲目》引用《本草拾遗》文时佛逝国作拂林国)。2、腊肠树引入时有音译名:阿勃勒、忽野檐默、阿梨去伐等。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对这些名字的来源作了介绍:“阿勒勃 Amltus (Bengal注:孟加拉语);忽野簷默 Khiyar-chambra(波斯语);阿梨 Ali(Panjab注:旁遮普语)。”3、腊肠树的形态及功用。

分析这些信息,我觉得唐代肯定有腊肠树的荚果作为药物传入中国,但是否已栽培尚待进一步考证。

两书都提到了来源地的确切国名和音译名称,但信息来源应为胡商,而不是实地调查。两书作者可能都见到了腊肠树果实,但没有见到活着的树。所以两书对果实描述得比较准确,对树的本身《本草拾遗》没有提及,《酉阳杂俎》则描述得有误差。

什么树叫鬼见愁(花木春秋55见过黄金雨吗)(5)

《酉阳杂俎》说腊肠树“不花而实”,其实腊肠树的满树金花是令人难忘的。这说明段成式的描述是道听途说。是听胡商说的,还是听中国栽植者说的?似乎是胡商。腊肠树采用种子繁殖,按中国人的脾气,有了腊肠树的果实肯定想到试种。如果试种成功,自然知道它会开花,不会告诉段成式“不花而实”。猜测段成式生活的时代,腊肠树还没有试种成功。在段成式之后,是否有人试种,是否试种成功,未见记载。

什么树叫鬼见愁(花木春秋55见过黄金雨吗)(6)

明确记载腊肠树引进情况的是台湾出版的《杨氏园艺植物大名典》:“1645年间荷兰人引入台湾;1903年柳本氏由印度引入(注:指台湾)。”有人认为,中国大陆的腊肠树也是在这一期间引入的。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仍把“阿勒勃”放在“夷果类三十一种”项下收录的情况看,药用阿勒勃当时可能还需外商供给,所以腊肠树在明末引入的说法更为可信。

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从唐代到清代近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在种植方面天赋极强的中国人,却没有试种成功,难道胡商们为了垄断,对种子做了手脚?不得而知。

什么树叫鬼见愁(花木春秋55见过黄金雨吗)(7)

关于腊肠树各种名字的由来,本人试作考证。音译名无从下手,暂且放弃。“婆罗门皂荚”、“波斯皂荚”好理解,符合中国给外来物种起名的一般规律——“产地 像中国什么东西”,意思就是产自婆罗门或波斯的皂荚。

什么树叫鬼见愁(花木春秋55见过黄金雨吗)(8)

“腊肠树”之名最早出现在1952年出版的《广州常见经济植物》之中,是作为正名阿勃勒的别名记载的,说阿勃勒在广州也称腊肠树、牛角树。这两个名字应该是依据腊肠树花、果的形状起的,腊肠树的花蕊弯曲如牛角,腊肠树的荚果垂挂如腊肠,故名。1955年出版的《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将“腊肠树”确定为本植物的正名。

什么树叫鬼见愁(花木春秋55见过黄金雨吗)(9)

本植物不仅果实极具特色,花也非常抢眼,盛开时满树金黄,风过处落花如雨,所以厦门等地也称它为“黄金雨”,小资们一旦金雨沾襟,顿会生出无限遐想。还有人称它为“黄金急雨”,为什么要加个“急”字呢,还待考查。

什么树叫鬼见愁(花木春秋55见过黄金雨吗)(10)

因其花如垂挂的金链,泰国称其为“金链花”。泰国不仅广为栽植,还把它定为了国花。

腊肠树的学名为Cassia fistula Linn.,是豆科决明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