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常用来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缘木求鱼真的错了吗?否,缘木求鱼是道法自然的意指,是年年有余的本源。

道教与道家虽然不同,但也是同宗共祖,本的都是道法自然。在道观里,太极图、八卦、阴阳鱼、葫芦、木鱼、松鹤延年图等是常见的东西。把这几样东西合起来,我们似乎可以见到一个道法自然的象。这就是缘木求鱼的意指。树即是木。

缘木求鱼还是缘木求渔(缘木求鱼真的错了吗)(1)

八卦图象时间空间的流转,葫芦象太阳在天空的运行轨迹,木即树的影子在地面形成太极图,其内含阴阳鱼的隐象,木鱼是太极图中阴阳鱼的显象,年年有鱼,这鱼是缘木而成的。木的荣衰,开花结果,成实,成就人举手之劳的收获,是自然的机制。是年复一年的自性回复。人识了木即树的生长生活机理,也就了解天、地、物、人之的关系,就可以窥视到神的众妙之功了,以树为标杆、为榜样就可以法自然了,也就有可能年年有余了,有可能寿比南山不老松了,有可能象通灵的仙鹤一样延年了。鱼也许就这样成了中国人年夜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了。

缘木求鱼还是缘木求渔(缘木求鱼真的错了吗)(2)

真人、至人是得道之人,他们或有达观内视的能力,能洞察一切道理;他们可以超越自然,或不受五行的控制,有把握阴阳的能力,能够目遇而神止。有了这些能力就能淳德全道,不需要缘木求鱼的指向,道家常见的这些东西应该是给那些向道、求道处于迷茫之际的普通人的、常人的启示。道教的法器和道具总离不开葫芦,悬壶济世是葫芦;寿星老携带的是葫芦,铁拐李带的是葫芦,太上老君装药的是葫芦等等。葫芦甚至也是信道、崇道的文人、隐士们的精神寄托之所。在我看来更含有道教对玄的重视,玄是天地之间万物生生化化,品物咸彰的本源。你以为、我以为、他以为、都人以为,都是自以为。认识境界的短浅,制约人认识事物的能力。认识通达透彻,境界高,才能缘理而行,行才能无阻、无碍、无滞,才能不耗实、不耗精、不耗真,才有可能无为。也才能够独立守神,知止知行,意到、力到、气到。认识不足的普通人的、常人只好去缘离道最近物,木即树。在万物之中,木即树受天地阴阳五行的作用,是最为素性的表达,不移不避,反映本真,没有虚徦的表现,神怎么妙它就怎么现,本性果是甜的,下一轮回结的果也还是甜的,只是随五运六气有化不化,育不育,成不成,收不收的偏现。

缘木求鱼还是缘木求渔(缘木求鱼真的错了吗)(3)

人最初所求的东西应该是树上结的果。树结什么果,成什么果,果的大小,果的多少,果能不能吃,果的滋味,对人的影响是什么,就是人所注重的了,结果、成果、硕果、禁果等词应该是传承渔猎采集文明的文化余脉。而实就应该是农业文明的传承。实是植物籽实,来自农作物,易经有了“元亨利贞”的说法。“啥吃受”是的一句武安方言,可能是对果实要求和品鉴结果的最简洁的话。人吃了一样东西,所受之所感、所觉以及后续的影响,品种不同,气运不同,地域不同“吃受”必然有差别,这样看来“吃受”就是在品味自然了,品味可以方物,品味可以知时。“贞者事之干”,贞之中也有“吃受”的含义。

缘木求鱼还是缘木求渔(缘木求鱼真的错了吗)(4)

普通人,常人受认识的境界能力限制,对天道自然的变化引起的物的变化,所发生的作用,发生的影响,常常是后知后觉,甚至是不知不觉,树反青萌芽前道已经在动它们了,我们没有入木三分的能力,没有内视的能力,就看不到道的功用作用影响。没迫迮以微的能力,就发现不了道在动弱者,助弱者。老子告诉我们,去看明眼人都能见着的万物并作,用这个明著不疑的象,去研究万物是如何归根复命,指给我们个法自然的途径。

缘木求鱼还是缘木求渔(缘木求鱼真的错了吗)(5)

我们普通人缘“木”随天的作与不做,就可以法自然,就可以求到鱼,求到实,求到是了,也就有得,有德,得道了。应了东北的一句俗语“傻子过年看接壁儿;人家咋的咱咋的”,啥也不知道的傻子就可以和聪明的人、知道怎么把年过好的人,一样过好年了,圣人就是这样言传身教影响同人的吧。向优秀的人学习,向榜样学习、向标兵学习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道法自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