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多少事,岁月总悠悠,天上星斗转,人间演恩愁。西风啸古道,良田战马瘦,看夕阳红似血,明月何处有。

大江东去,古今依旧,逝者如斯夫,永不回首,问沧海茫茫,谁主沉浮,看大地茫茫,谁家春秋。

琼浆美酒,谁酿就。是百姓万古血泪愁,青山依旧,绿水依旧,让干戈寥落雨霁云收。五岳刀影,四海浪险,全化做豪杰杯中酒。

——《长河东流》

南明的末日

1661年8月12日,盈水(现在的缅甸)城主给身在盈水城的明朝永历皇帝发来了一份邀约,邀约中说道为了表明两朝友好,特地邀请永历皇帝及文武大臣到河边共饮咒水。

大明王朝中被倭寇砍到脸的女人(龙游浅水遭虾戏)(1)

永历帝逃亡路线

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大清王朝已经统治中原17年,逐步在中华大地上稳固了自己的统治;李定国在西南边陲的抗清战争中受挫严重,实力大打折扣;吴三桂大军已经压到边境线上,缅甸方面深受压力;最不好的消息是,缅甸方发生了政变,与永历帝交好的缅甸王被杀。各个条件都列了出来,结局已经被决定了。

南明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永历通宝

尽管围住了众位明朝大臣,但是缅甸士兵不敢向前,因为里面有黔国公沐天坡。自明朝建立伊始,沐英在攻下云南之后被洪武帝朱元璋世封云南,世袭黔国公爵位。沐家在西南边陲声势显赫,世代与缅甸交好,再派出士兵围住明朝君臣之前,缅甸王亲自下令不得伤沐天坡,使得缅甸军士不敢向前。

打破僵局的是汉族士大夫的气节,沐天坡怎能容忍缅甸方如此态度,拔剑斩杀缅甸士兵9人,此时总兵魏豹、王升,王启隆也抓起柴棒反击。缅甸军于是不顾一切开杀,杀死包括黔国公沐天坡在内的44员文武大臣。而后缅甸兵进入永历行宫,大肆抢掠并侮辱重臣亲戚,使得永历帝多个妃子及重臣家属自缢身亡,待一切抢掠殆尽时,才传来缅甸国王要求禁止杀掠的命令。此次事件便为历史上著名的“咒水之难”。

大明王朝中被倭寇砍到脸的女人(龙游浅水遭虾戏)(2)

1911年云南都督蔡锷以“三迤士民”名义竖立的“明永历帝殉国处碑”

同年,吴三桂攻入缅甸,生擒永历皇帝,用弓弦将永历帝勒死,至此,大明王朝彻底覆灭。

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这是一段比较陌生的历史,历史书中1644年自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王朝即告覆灭,南明由何而来?慢慢展开,略显晦涩,历史,不仅残酷,更为晦涩。

当年永乐大帝迁都北平,并没有撤销南京的行政班子,而是将所有的职位都保留,也就是说明朝等于是有两个都城,南京除了皇帝,其他的行政官员配备都是与北京几乎一摸一样的,只不过在南京的官员基本都是闲差,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端着茶杯喝喝茶,聊聊当天的天气如何而已。但是当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那天起开始不一样了,北京的行政班子没有了,南京的行政班子开始发挥了作用。

大明王朝中被倭寇砍到脸的女人(龙游浅水遭虾戏)(3)

剃发令

其实从清军入关后,南方大部分土地还是属于明朝控制之下的,民心也是在明王朝这边。在崇祯帝自缢煤山后,南京大臣们同年立马支持了南京弘光(也就是福王朱由崧)政权建立,使得明朝延续,但是由于此时明朝已没有像样的军队,在1645年弘光帝政权被清军灭掉,最出名的战役就是史可法战死扬州。弘光帝仅仅在位一年,被押往北京处死。在这个时间段,还发生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清军占领此地区后,当地地主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先后三次反抗,将清军赶出城,最后无奈清军过于强大,最终占领该地区,并进行了三次屠城)。

断断续续死而不僵

在崇祯帝吊死煤山的时候,除了弘光皇帝以外,还有几个皇亲国戚在做着准备,分别是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他们时刻准备着继承所谓的大统,重振大明国威。

大明王朝中被倭寇砍到脸的女人(龙游浅水遭虾戏)(4)

荷兰人眼中的郑芝龙(穿绿色衣服者)

弘光政权垮台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监国,辅佐人为郑芝龙,也是就大家熟悉的郑成功的父亲,不过不幸的是,这个政权不到一年就灭亡了,原因之一就是郑芝龙投靠清朝,给了清朝众多的机密消息。唐王监国失败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这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永历政权,也是出现英雄,悲情,故事最多的政权。

大明王朝中被倭寇砍到脸的女人(龙游浅水遭虾戏)(5)

郑成功势力范围示意图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南明政权之外,还有几个南明小朝廷,还有鲁王监国和绍武政权。鲁王监国是顺治二年鲁王朱以海在浙江余姚等地成立政权,但其政权嫉妒腐败并且数度与隆武政权争夺正统,在舟山附近海域漂流许久,不到一年就被清军灭亡。

绍武政权仅仅存在41天,由南明大学生苏观生等辅佐唐王的弟弟建立,但志不在抗清,反倒在争夺正统上,甚至和永历政权兵戎相见。危急存亡之秋,却还想着怎么争夺所谓的正统,灭亡是迟早的结果。

高晓松曾经在前几期中单独拿出来了一个系列单独讲述南明历史,栏目叫做《南明悲歌》,是以顾诚先生所著《南明史》为根据讲述的,推荐看一下。同时,有一部电视剧叫做《长河东流》,专门讲了南明永历帝时期的历史,非常的好看。只不过上面更改了大部分抗清志士的名字:李定国名字改成了李长生,何腾蛟改成了何令嘉,王夫之改成了万扶梓。至于为何如此,与当今有意掩盖南明历史一样,中华名族太讲究一个正统与传承,无法容忍一个时期两个政权的并列存在,宁愿相信明朝自崇祯后便亡,宁愿相信南明只是一个流亡朝廷。

在现在的缅甸,果敢地区,仍旧有南明的遗民在那里,如果到了那里碰到他们,他们会说:我们祖上是从京城过来的。

在文章的最后,用南明名臣瞿式耜,张同敞被俘后临行前做的诗结尾:

记得开时事已非,迷香逞艳炫春肥。尽情扑翅欺蝴蝶,塞耳当头叫秭归。

或许,两位顾命大臣早就看到了明朝大势已去,早就看到了历史的长河的不可逆,之所以为什么坚持,答案有一个,那就是:气节。但属于汉族士大夫的气节,是几千年下来营造出的价值文化体系,一种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