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人们回到家乡,奔赴一场团圆之约。无论是在偏远的乡寨,还是热闹的都市,一家人都会围坐在圆桌边共叙亲情,这种温暖既是生活的赠予,也是家的底色。

但有些人却无法奔赴这场团圆之约,在皑皑雪山,在茫茫林海,在茕茕海岛,他们与明月为伴,与风霜同行。虽然缺席了团圆,却为同胞“生产”了足够的安全感,他们就是中国军人。

有些哨所条件艰苦、与世隔绝,是常人最难抵达的地方。倘若你没有去过哨所,或许永远不会知道他们朝夕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环境。中国军人以健壮挺拔的身姿坚守祖国的边疆,练出了无与伦比的坚韧精神。今天,国防在线客户端带您走进几座边防哨所,看看“生产”安全感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

无名湖哨所

边防检查站近况(最难抵达的边防哨所)(1)

无名湖哨所驻地海拔4520米,无名湖不仅没有水,还严重缺水,第一批进驻的官兵把对水的幻想,融进了哨所的名字。

无名湖的艰苦不仅体现在海拔上,还体现在它与外界几乎隔绝的环境上、在极其艰险的道路上、在极其恶劣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上。去哨所3个多小时的路程,全在嶙峋的岩石上跋涉,几乎没有一米的平地。

海拔4500米以上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根本不适宜人类居住。在无名湖工作过的官兵不同程度地存在指甲凹陷、头发脱落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患有高原性心脏病,但连队官兵扎根边防,矢志戍边,在雪域高原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华美乐章。

查果拉哨所

边防检查站近况(最难抵达的边防哨所)(2)

查果拉哨所位于青藏高原,海拔5300米。这里高寒缺氧,含氧气量只有内地的35%,1965年10月,查果拉哨所被国防部命名为“高原红色边防队”,在那里有首着名的歌叫《鲜花献给查果拉》:“金色的草原开满鲜花,雪山顶上有个查果拉……查果拉山高风雪大,山上自古无人家……”在这里的官兵执行珠峰地区的边防保卫工作,并且担负着扎果拉、控扬米和西西拉三大山口的巡逻任务,每个山口海拔都在5500 米以上,途中要爬雪山、蹚冰河、越险滩,其难度可以想像。

詹娘舍哨所

边防检查站近况(最难抵达的边防哨所)(3)

边防检查站近况(最难抵达的边防哨所)(4)

詹娘舍,位于于北印度洋暖湿气流与喜马拉雅山寒流交汇处,在喜马拉雅山南麓。 詹娘舍之名从藏语音译而来,即“雪山孤岛”的意思。詹娘舍哨所,海拔4620米,因独兀山尖、云遮雾绕,又被称为“云中哨所”。詹娘舍哨所四周全是85°坡度的悬崖峭壁,在半空中用钢筋水泥撑起的高脚屋上,只有一间10平方米的宿舍和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储藏室兼厨房,周围是一圈起保护作用的铁栅栏。哨所风大,官兵站岗只能腰拴背包绳,防止被狂风卷下山崖。

神仙湾哨所

边防检查站近况(最难抵达的边防哨所)(5)

神仙湾哨所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这里的海拔高度为538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最大温差30多度,冬季长达6个多月,一年里17米/秒以上大风天占了一半,空气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45%,而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这里是不折不扣的“高原上的高原”。

神仙湾哨所是塞图拉哨所的一个分卡,建哨初期,官兵们靠着一顶棉帐篷、一口架在石头上的铁锅,每天吃压缩干粮、喝70℃就沸腾的雪水,硬是在被医学专家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站住了脚,牢牢地守住了祖国的西大门。从那时起,一代代神仙湾人在这里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谱写着一曲曲边防军人卫国戍边的赞歌。1982年,中央军委授予神仙湾哨所“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人们都知道,在遥远的喀喇昆仑山上,有一个最高、最苦、最让人崇敬和牵挂的哨所——神仙湾。

拉则拉哨所

边防检查站近况(最难抵达的边防哨所)(6)

藏南拉则拉哨所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一处悬崖绝壁之下,孤零零而不失庄严。在拉则拉哨所有这么一句话,“没有骡马汽车,没有平坦大道,有的只是担起了生存决心的臂膀。”通往拉则拉哨所,只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最窄处仅容得下一只脚,70度的陡坡,连牦牛都上不去,3公里的山路足足要走2小时。

如果未曾真正地走上哨所,未曾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这里的生活,你永远不会想到,在物资充裕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还有人在峭壁上的哨所里为祖国和人民戍边。

小白杨哨所

边防检查站近况(最难抵达的边防哨所)(7)

巴尔鲁克山脚下,有个塔斯提哨所,巡视着中哈边境一线。哨所周围环境恶劣,常年飞沙走石。但哨楼旁却有棵绿意盎然、枝繁叶茂的白杨树,与官兵一同成长、一起站岗,给边防生活添了一抹亮色、带来一片生机。

小白杨哨所为中哈边界哨所,80年代初,战士陈福森回家探亲,把边防哨所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别想家,还让他带10株白杨树苗回哨所种上,叮嘱他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为祖国守好边防。返回边防哨所后,陈福森和战友们就把树苗栽在了营房边,于是这个哨所就改名为“小白杨哨所”。

伊木河哨所

边防检查站近况(最难抵达的边防哨所)(8)

伊木河哨所位于祖国雄鸡版图鸡冠子顶端,这里地处大兴安岭深处,地势偏远,气候恶劣,最低气温达零下57度,被称为“中国最冷的地方”。冬季大雪封山,出不去进不来,一年有近半的时间与世隔绝,所以素有“雪域孤岛”之称。

那里除了巡逻执勤的边防官兵外,周围300公里杳无人烟。冬季奇寒漫长,年无霜期只有80天,每年年底和第二年3至5月,额尔古纳河的河冰层裂缝,车跑不得,船行不了,此时的伊木河便成了一座陆地“孤岛”,有小半年时间要与外界隔绝。

红其拉甫哨所

边防检查站近况(最难抵达的边防哨所)(9)

在祖国版图最西端的红其拉甫哨所,是我国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素有“西部天门”之称。由于高寒缺氧,空气稀薄,这里的含氧量不足平原的48%,全年无霜期不到60天,风力平均在8级以上,最低温度零下40℃,水的沸点不足70℃,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被生物学家定义为“生命禁区”,地质学家称之为“永冻层”。

作者:赵松岩

来源:国防在线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