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一、到哪里去采摘白蒿?到沙洲,到池沼。采摘白蒿做什么用?公侯用来祭祀。

祭祀是大事,要把头饰整理好。从早忙到晚,回来时,发饰都松散了。

二、蘩,白蒿。

公侯之事,公侯之宫。所谓“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描写祭祀应该是恰当的。

三、以谁的口吻写的诗呢?

《诗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也。

有人认为是劳作的宫女。

似乎都不准确。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世妇》:世妇,掌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帅女宫而澹攥为赍盛。及祭之日,莅陈女宫之具,凡内羞之物,掌吊临于卿大夫之丧。

《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礼记-曲礼》: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按照礼制,世妇掌管祭祀,率领宫女们操持各项事宜。所以这首诗应该是以世妇的口吻写的。

不是夫人,不合身份。如果夫人是泛指,也可以,但不严谨。

也不是下人,也不合身份。下人不会全程参与,而且也不会直接说“公侯之事”,“被之僮僮”。

作为世妇,既是职责所在,辛苦中也能体现自身价值。好比王熙凤,说自己辛苦并非抱怨,而是自我彰显。

王熙凤张罗的事情,不是王夫人干的,也不是袭人干的。

诗经采桑女(诗经-召南-采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