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是2008年11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朗达·拜恩。 在本书作者揭露了运行在宇宙间主宰人生的强有力的黄金法则,清晰明了地解析了如何运用这个法则,创造美满幸福的生活。

简单说就是心想事成的秘密——心里想拥有什么,就去用意念吸引什么。类似的还有“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多么诱人的说法啊!这本书曾经风靡一时,无数人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所以,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

“别那么悲观,你用用吸引力法则,多想点好事”;

“你知道吸引力法则吧,所以你要想象自己会很富有”;

“吸引什么就来什么,所以你要往好的方面去想”,

这些话语虽然是安慰中带着鼓励,但更多时候却是无效的。为什么吸引力法则失效了呢?我认为,吸引力法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无效的。它就像一本读不懂的天书,很多人并没有参透其中真正的“秘密”。

这篇文章我要向你揭开一个真实的秘密:为什么吸引力法则无效——这和你的潜意识有关,你的潜意识才是决定事情的真实原因。

吸引力法则一次只能许一个愿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

有时候会事与愿违,因为内心的潜意识和意识是两股相反的力量

虽然算不上特别常见,但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事与愿违的情况:考试前祈求能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可结果还是考砸了;希望公司顺利发展,可是却连续亏损;希望夫妻关系美满幸福,可是却走向毁灭。

如果这些人用了吸引力法则,会扭转局面吗?要知道答案,就要看清,到底是什么促使他们事与愿违。

心理学将人的意识分为两个部分:意识和潜意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将人的意识比喻成冰山。露出来的一小部分,就是人的意识;而水面之下的更大一部分,就是潜意识。潜意识在表面上是看不见的,但它却像树根决定整棵树一样,决定着整座冰山的属性。

吸引力法则一次只能许一个愿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些情绪和信念埋藏在潜意识区。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很差劲,那么一个差劲的人怎么会考取好成绩呢?可是,这样的潜意识并不是人人都能看见的(不然它就变成“显”意识了)。

那么,潜意识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往往来自我们的早年经历,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为一生做准备,所以任何经历所习得的经验,就像锚点一样,都可能成为以后生活的参照。

著名小说家斯蒂芬·金,他在学生时代曾经遭遇过学校老师的批评,说他的作品是“垃圾”。斯蒂芬在他的回忆作品中说:“在那以后,我又有好多年——我觉得太久了——为自己写的东西感到羞愧。”虽然后来他慢慢扭转了这种思想,但是老师的一句评语,对他的影响不可忽视。

潜意识就是这样来的。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某些事,使自己的心灵受到创伤,如果这个创伤实在承受不住,人们就倾向于麻痹自己,这样的创伤,很容易就会进入潜意识区。比如一个家暴的父亲殴打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就形成了一种“我生来就是错的”的信念,这样他才能解释为何父亲会打自己——因为孩子天然都爱自己的父母,他们很难去责怪父母不好,反而责怪自己不好更容易一些。这样的信念,久而久之,就极可能会影响他的整个人生。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如果用潜意识和意识来看这句话,那意识层面即便袍子再华美,内里的潜意识都是不堪的。

吸引力法则一次只能许一个愿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3)

为什么潜意识要和意识做对?

潜意识的初衷是好的,潜意识希望保护我们,只是用错了方法。人在小时候不能独自生活,必须依靠父母,可是当监护人不能起到好作用的时候,孩子就得调整自己的认知来适应成人。“妈妈说的对,我真的很马虎,很笨,所以考不好是正常的。”潜意识只有这样想,才是和妈妈说的“你怎么这么笨”达成了共鸣。而赢得妈妈的肯定,是每个孩子追求的目标。所以,孩子的逻辑是“既然妈妈说我笨,那我就真的笨笨的,这样才是和妈妈一致,妈妈就喜欢我了。”。

人的潜意识,都是这样运作的。遗憾的就是,即便人在长大了,有了力量之后,还是会带着小时候的旧模式生活的。所以带着这样的潜意识,你去运用吸引力法则,怎么会实现呢?就像是从小被一根细绳子拴住的小象,无论它怎么挣脱都逃不出去,所以后来大象长大了,已经有能力挣脱束缚了,它也相信了小时候的经验——拴在绳子上就是我的命。

吸引力法则一次只能许一个愿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4)

心理学家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之为命运。”

如果你带着限制性的潜意识信念,你是永远没有办法好好运用吸引力法则的。那些所谓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必须是潜意识和意识一致的渴望,这样才会有正向的回响。


写在最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文中的案例当然都有相反的情况。重要的是,我们要看清,到底我们内心的潜意识和自己的意识,是否达成了一致。

作者简介:Mitchell,爱写作 ,爱瑜伽的全职妈妈。愿我们都能更好的活出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