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周丹

夏季将至,饮料市场热了起来。除了新品扎堆发布外,今年不少品牌推出了900毫升到1升的老款饮料大包装产品。“容量多的大瓶饮料又流行了?”有眼尖的消费者发现后感叹。

业内人士分析,在整个消费端的需求不断多元化的情况下,不同的饮料容量,匹配着不同的市场、渠道与消费群体需求,这是整个快消品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

大包装饮料越来越多

饮料行业颓势继续(大瓶装饮料上新)(1)

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发帖截图

4月23日,武汉市民李女士网购饮料时,发现不少产品推出了大包装。“配方还是那个配方,就是容量变大了,以前500多毫升的饮料,现在有了将近1升的包装,价格也稍微实惠一些。”她选购饮料主要是放在办公室饮用,于是果断下单,“相比普通包装,便宜了20%多的样子。”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除了常见的统一、康师傅等饮料已经多年上市大包装1升装饮料外,今年东方树叶推出了900毫升的大瓶装饮品,东鹏饮料推出的电解质水品牌“东鹏补水啦”规格也包括了1升装。此前,同为无糖茶领域的三得利乌龙茶也出过1.25升的大瓶装饮料,旺仔牛奶推出过1L的利乐装,元气森林也推出过1.25L的大瓶装饮料……

此前,受“迷你经济”“单身经济”影响,食品饮品界一度刮起小包装风,两三百毫升的饮料新品扎堆上市。如今,饮品界又开始流行大包装产品,这又是为何呢?

“此前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群体开始热衷于囤货,饮料厂家也敏锐地嗅到了这一市场改变,推出大包装产品也就在情理之中。”茶饮观察人士分析,饮料越卖越大背后,是消费者对大包装饮品需求的增加。高端化、中端化、大包装囤货和追求性价比成为了新的消费趋势。

这一改变很快得到了市场的响应。尼尔森数据显示,即饮茶(不含奶)的大包装增速连续增加,尤其是800—1000毫升规格的即饮茶增速已经超过品类整体增速。

大瓶装曾帮企业占领市场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相对于普通包装、迷你包装,大包装饮品明显更优惠。以某品牌饮品的线上售卖价格为例,迷你装每100毫升的价格要比大包装贵出30%以上。夏季饮料需求更大的时候,消费者购买大瓶装明显更划算。

记者浏览多个电商平台发现,大包装的饮品,还有往更大包装走的趋势,比如1.25升的饮品就越来越多。例如屈臣氏的1.25升沙示汽水、信远斋的1.25升桂花酸梅汤饮料、果满乐乐1升的橙汁、美汁源的1.25升果粒橙、椰树1.25升的椰汁等。

“1升的也不算大,现在很多现制茶饮品牌、街边奶茶店,也有1升装的了,卖得也还不错。”经常购买饮品的武汉90后消费者小洪介绍,1升左右的规格,既能多人一起分享,也能自己一个人独饮,更重要的是能缩短复购时间,因此他十分热衷这种规格的饮品,“特别是户外运动、露营这些场景,就很适合。”

大瓶饮料的故事,还曾一度帮助中小企业塑造“逆袭传奇”。

多年前,东鹏饮料就曾以大瓶优势,一度获得货运司机群体的青睐。当时,一瓶250毫升的红牛就要6元,而东鹏特饮500毫升装仅售5元。

一份广发证券的研报指出,2017年推出500毫升大瓶装的升级版PET东鹏特饮后,该产品的营收从0.6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50.2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02.50%。

抓住机遇抢占下沉细分市场

那么,大包装的饮料,能获得更多消费者认可,并一直流行下去吗?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包装饮料的价格优势是否明显,且能否一直持续下去。”业内人士介绍,不可否认,很多习惯于购买大包装饮料的消费者,对价格也更为敏感,因此价格因素非常重要。“消费者喜欢大包装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喝不够,大瓶价格便宜,对聚会、露营等场景来说更有优势。”

该人士分析,此外,除了一二线城市,越来越多商家开始争夺三四线的下沉市场,相对而言更加便宜的大瓶装饮料,或许是企业们抢占市场份额的突破口。这种差异化竞争模式,也是商家主攻下沉市场的体现。“在整个消费端的需求不断多元化的情况下,不同的饮料容量,匹配着不同的市场、渠道与消费群体需求,这是整个快消品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