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钟精选(语音版关于诗钟)(1)

机缘巧遇,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参加了长安诗钟社举行的“聚钟”活动。聚钟是诗钟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板块)。若干诗友聚在一起,面对事先大家都不知道的钟题,在限定的时间里构思创作,然后汇总出来,由老师集中点评,最后公推状元、榜眼、探花。下次活动时,再由“前三甲”临场命题。“打钟”似乎有点“打擂”的意思。

据有关资料介绍,诗钟大约出现在嘉庆、道光年间,是一种限时吟诗的文字游戏。它起于福建八闽,渐次推向全国。因为构思时“以寸香系缕上,缀一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卷亦不录,故名曰诗钟云。”(清徐兆丰《风月谈余录》)不难想见,面对随机选定的“钟题”(比如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汇),参与者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妙想奇思、酿出佳句,而且还要兼顾逻辑、意象、新意、工巧、辙韵、对仗等要素,难度不在词赋之下。加之要比试高下、分出伯仲,带有竞技性质,所以更有游戏性、趣味性。

诗钟有许多“别号”——“改诗”“折枝”“空咏”等等。这些称谓,大都从一个层面反映出了诗钟的特点。诗钟像诗不是诗,只有两句,从律诗变形而来,故称“改诗”;“折枝”则是指游戏时从律诗颔联或颈联中折其一枝,展开创作。因为常常没有主题,所以又谓“空咏”。当然它的分类(例如嵌字、分咏、合咏)和格式(例如一唱、二唱……七唱以及秋千格、魁斗格、蝉联格等“别格”),更让人眼花缭乱,一时半会很难弄清。

林则徐以“《然·起》二唱”写的钟句——“偶然风雨惊花落,再起楼台待月明”,就是经典的钟句。不仅读来脍炙人口,而且其意境深远;把一位贬官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情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这种格式,就是把题面二字嵌入指定的位置,至于是上句还是下句,一般不做特别要求。又像以“尺”和“蜂”为题写出的“灯下量衣催五夜,房中酿蜜正三春。”乃诗钟名句,前句的量衣非“尺”不可,后句的酿蜜无“蜂”不成,而且两句中均没有显露出尺、蜂两字。诗钟的奇和趣,就在于用看似“牛头不对马嘴”的词汇,成就天下交口诵之的妙对。

我参加的这次活动,是以“曲江池”三字为题,以“汤网格”作为格式,要求将三字嵌入上下句首末位置,这样就空出一处,可能有“网开一面”的意思。自然,现在已毋需燃香计时,到时有人提醒……最后,经过认真评选之后,在当天的参与者中,评出了三联佳作——

状元钟:池中有水鱼吟曲 江上无船风奏歌

榜眼钟:江上忽闻流水曲 池边常念鼓琴人

探花钟:江心留影云千朵 曲径寻幽荷一池

我对诗钟知之甚少,但读了上面的句子,也深感长安(今西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薛保勤《送你一个长安》),真的是赞之有据。而当年李白写下“长相思,在长安”(李白《长相思》二首),也绝对是发自肺腑的感慨。

历史上,陕西曾是诗钟活动的重地。被称作“关中三李”的李二曲、李柏、李因笃,都堪称是诗钟高手。而上面例举的林则徐诗钟名句,据说是他贬官伊犁途经陕西时所作。另外,还有一诗钟轶闻值得一提,1947年8月21日,谢觉哉先生夜起小便,偶得一则钟联:“只听盎中犹淅沥,应知河上不逍遥。”当时正值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谢老便将“夜小便”与“敌军侵入陕甘宁边区沿河”分而咏之。次日晚间,谢老于枕上又得一联:“似闻吏部邻家漉,何止宗爷病榻呼。”上句出自一古代笑话,即某人夜起小便,适逢邻居蒸酒,他以为自己小便未尽,久久站着不动;后句则用了宗泽三呼过河的典故,表达了解放军应渡河追击敌军之意。前后二日所得两联,不但可以看出谢老的诗学功底,而且其幽默乐观之性情跃然纸上。

诗钟乃诗歌王冠上的奇葩,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典雅高尚、有益无害、值得推广的活动。陕西是诗经、唐诗的沃土,今天,时代呼唤诗钟这个古老的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并走出文人墨客的圈子,敲响时代强音,芬香三秦大地,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出新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