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1)

《花与爱丽丝》 是日本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岩井俊二编剧及导演的作品。影片于2004年3月13日在日本上映,片长135分钟,豆瓣评分8.1分。

开场白:1995年,日本作家导演岩井俊二,以清新感人的散文叙事和诗意唯美的镜头语言,将青春期纯洁真挚的爱情(暗恋)凝结于自编自导的首部电影《情书》中,成为无数文艺青年的心灵经典,形成了令人惊艳的岩井风格。2004年,同样是三月,岩井俊二的新作《花与爱丽丝》上映。作为又一部青春期题材的作者电影,我们是否还能重温那久违的心动之情呢?

本文将尝试从叙事、影像、类型三个维度赏析本片:

叙事:导演运用双明线叙事结构,并结合“伏笔”手法将分散的各情节段落结构成一个完整故事。

影像: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赏析导演在手提摄像机、色彩和光线、特殊镜头及剪辑方面的特色。

类型:浅析喜剧类型元素在岩井风格中的嫁接和得失。

一、叙事:导演运用双明线叙事结构,并结合“伏笔”手法将分散的各情节段落结构成一个完整故事。

作为一个擅于抒情的诗人导演,叙事常常是弱项。但没有叙事结构的支撑,情感就没有表达的空间。《花与爱丽丝》是一部具有多个场景,多个人物,多个情节的电影。这众多的人物场景和情节足够拍成一部电视剧集。我们看导演是如何在13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复杂的叙事的:

双明线叙事结构:

(1)影片的第一条明线是花与爱丽丝和小志的恋爱故事。花喜欢小志,跟踪小志,进相声社接近小志,利用小志晕倒谎称小志失去记忆,欺骗小志是自己的男友,被小志发现后拉爱丽丝挡驾,小志对爱丽丝产生爱意,爱丽丝也对小志有好感了,花发现后和爱丽丝争夺小志,最后爱丽丝放弃对小志的感情,花认识到自己和爱丽丝的情谊,也要退出这段恋情,此时小志却改变了对花的看法,最后花和爱丽丝和好如初。

上述叙事结构暗合了“伙伴电影(Buddy Movie)”的类型叙事结构。此类型故事常有一个“不完整的”主人公在本片中是花,她在生理、精神或是道德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另一个人帮助才能变的完整。一个伙伴使得“完整”得以实现,这个伙伴具有主人公所欠缺的品质,在本片中是爱丽丝。一个复杂的情况出现了,包括误解、个人或是道德的观念,或是历史上的灾难事件,或是来自社会的反对,迫使她们分开。本片中是小志。但是最后这种力量使他们结合的更加紧密。电影最后一个段落花和爱丽丝又和好如初了。

所以由以上分析可知,本片的主题主要不是爱情,而是花与爱丽丝的友情。这是岩井对自己电影世界的一次崭新的开拓。

(2)影片的第二条明线是爱丽丝个人的故事,这包括爱丽丝被星探发掘,在演艺事业上的各种遭遇,还包括爱丽丝那乱杂的家和她那没长大的母亲,爱丽丝和父亲的一次见面(父母应该在爱丽丝小时候就离婚了,爱丽丝随母亲姓)。

这条线索是个独立故事,和第一条线索各自为政,如果单独拿出来叫做爱丽丝传一点问题没有。这条故事线很精彩,演员演绎的很好,很有琢磨头,看着看着会爱上爱丽丝的,并且有一个高潮经典段落,当然就是爱丽丝最后在面试现场跳芭蕾那段了。

“伏笔”手法:

所谓“伏笔”手法就是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就是说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者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能使得叙事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在戏剧中也叫伏线。

举一个例子:影片在33分钟左右有一个芭蕾舞学员摄影的段落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2)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3)

在104分钟有一个花看芭蕾舞影展的段落,在这个段落里,导演借助配角之口说了花房的故事,交代了花与爱丽丝友谊的开始,这是花的思想认识获得飞跃的一个关键段落。没有前边的铺垫,这里就不会让人信服。这就是伏笔手法的效果。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4)

再举一个例子,关于那个红心A扑克牌串起了影片若干段落。首先在爱丽丝和父亲的段落由爱丽丝提起在海边玩牌的往事,父亲闪烁其辞,因为那是没有离婚前一家人去的,在父亲可能是痛苦婚姻的回忆,但在爱丽丝却是对自己有完整父母之爱的童年的记忆。后边花和爱丽丝与志在那个爱丽丝小时候曾经一家人玩牌的海滩玩曾经的扑克牌游戏,风吹散了牌,爱丽丝提议谁找到红心A扑克牌谁就赢,爱丽丝先找到了,借机向花摊牌要花离开小志,最后花和爱丽丝扭打起来,小志也捡到一张红心A。再后边,爱丽丝和小志约会时,小志拿出了那颗红A,爱丽丝发现不是当时那副牌,突然她意识到这是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玩牌时的那颗红心A,物是人非,爱丽丝忍不住哭了起来,最后爱丽丝告别了和小志的这段缘分,临别把那颗红心A送给了小志。最最后,花无意间看到了小志身上的那张红心A,瞬间意识到小志对爱丽丝的那份真情,陷入失恋的恍惚中。一张牌开始是爱丽丝童年的回忆的象征,后来又成为小志对爱丽丝爱恋的象征。这种层层伏笔的结构设置实在是导演叙事功力的精妙之处。

本片中伏笔手法还有一些运用,不再累述。

二、影像: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赏析导演在手提摄像机、色彩和光线、特殊镜头方面的特色。

岩井俊二大学念得是横滨国立大学美术系的油画专业,还花了一年时间画漫画。影片最后那个学校文化节叫手冢文化节是纪念手冢治虫这位日本漫画家的。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5)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6)

《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应该是我的哥哥姐姐辈的童年记忆(岩井俊二是1963年生人)。

大学毕业后,由于不满自己的电影作品被日本电影界冷落,岩井在电视届做了好多年,拍了不少的广告和MTV。油画和漫画功底以及广告和MTV的拍摄经历都对岩井独特而唯美的影像语言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手提摄像机的应用:影片不少段落都是手提摄像机拍摄的,直观影像的感觉就是说镜头画面有点晃动,就像我们自己拍dv时拍到的那种画面。其实手提摄像机在若干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稳定系统,有效的解决了晃动问题,那么在这里画面的晃动是导演有意为之的。效果大概就是说让场景有一种即时感,让观众仿佛在电影现场一般,创造一种真实参与感,还有一种就是角色的主观镜头,目的也是将观众深度带入影片情景中。这应该是一种MTV经常用的手法吧。手法归手法,也有用的好用的不好之分,关键看用的人的水平,个人觉得本片中用的中规中矩吧。

色彩和光线:油画般的唯美画面,自然景物和光线的利用成就了本片令人陶醉的影像风格。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7)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8)

上边这两个画面是在某个初春的上午,阳光清冷,有风的时刻拍摄的。一年中就那么几天,要有耐心去等。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9)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10)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11)

这是夏天的黄昏时分,摄影师管这个时刻叫“神奇时光(magic hours)”,即太阳下山前的最后一个钟头的光。这个时候,影子柔和而且有拉长效果,光线从侧面而非头顶照下来,边缘都有光,整个景观都沐浴在光辉下。

上面这两个画面就需要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的时间来拍,这就是半年的时间,可见导演的耐心和毅力,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是日本人值得我们好好学学的地方。

特殊镜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镜片吧,特殊镜片的使用,这个比较专业,我不是很懂,只是从观影的角度说说看法。电影中不少镜头都有一种中心清晰两边模糊的效果,如下图: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12)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13)

这种镜头的效果是在制造一种朦胧的童话感吗?抑或是只是一种炫技,我想导演还不至于吧。总之我还没体会出来它的作用来,如果有知道的影迷朋友劳烦指点一下。

三、类型:浅析喜剧类型元素在岩井风格中的嫁接和得失。

看导演介绍里说这是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喜剧片。其时电影已经看完,竟没觉得这是一部喜剧片,那里就喜剧了,我又梳理了一遍,发现确实是加了一些喜剧要素在里边:

(1)花和爱丽丝的互动有一些调皮的味道,蛮有趣的。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14)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15)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16)

(2)小志在花家里避雨那段,和花的妈妈相见那一段,花的妈妈那个表情挺好笑的,花的妈妈就这一个段落,我想就是导演特意加进来负责喜剧元素的。

(3)三人在海滩打完架后 ,最后一个镜头 ,个人感觉这是全片最有喜剧意味的段落。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17)

(4)为了加重喜剧气氛,特意加了个戏份不少的配角就是那个相声社的社长。

花与爱丽丝剧情深度解析(花与爱丽丝从叙事)(18)

这个角色确实演的挺不错的,可能安排花和小志参加相声社,就是为了把这个人物加进剧情里。尽管如此,感觉这个人物完全是游离于影片主题表达的一个多余的存在。影片内核里并不是一个喜剧。主题配乐是观众最能从情绪里感觉影片味道的部分,整片配乐都是岩井俊二自己亲自创作的。钢琴和提琴清脆悠扬的旋律里哪有一点诙谐在里边,反正我是没听出来。所以王家卫从来不会拍喜剧片,希望岩井以后也不要拍喜剧片了。

最后一句话:作为一位集画家,音乐家,作家为一身的日本导演,岩井俊二通过自己独有的岩井风格的电影艺术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心灵的世外桃源,在那里我们可以自由的回到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感受那种只要青春期才有的真挚而刻骨铭心的情感。《花与爱丽丝》这部电影是导演力图为这个岩井风格的电影世界做一些拓展的一次尝试,大部分是成功的,也有不足的地方。希望我的这篇小文对您赏析本片有一点帮助,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