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观和择业观(把牢多元化择业趋势)(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求职季。为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来沪留沪,上海启动“九大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力求释放更多面向毕业生的专项岗位,全力拓好增量。疫情之下,一些传统行业释放出的新岗位十分有限,大学生们的职业选择面临一定压力,但疫情既是危也是机,只有在危机中学习成长,才能赢得危机后的机遇。倍加努力,抢抓机遇,在求职奋斗中实现人生的瑰丽梦想,更显责任担当。

令人欣喜的是,当下一些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凸显了多样化的取向。一是追求价值实现。如,名校毕业生选择进军房产服务行业。他们表示,这是出于个人选择,较好的收入和职业发展前景让他们感到满意,认为实现了个人价值。二是出于个人兴趣。如,理工专业的学生,选择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做营销或者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工作。他们说,只要有兴趣,跨专业也无妨;只要有兴趣,加点班也乐意。有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择业应重点考虑个人兴趣。三是推崇新奇感受。有调查显示,95后最向往的职业排名是:网红、配音员、化妆师、游戏测评师和Cosplayer(角色扮演玩家)。95后选择创业的人群中,46%的人会选择海淘、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创业项目。

在选择职业方面,待遇、稳定性、兴趣、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自我实现、社会需要、自由独立、自我成长等都是综合影响因素。当前,大学生们在求职时表现出不唯待遇、不唯岗位的情况。虽然优厚待遇仍是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但它已不是唯一标准。虽然传统大公司仍受青睐,但一些毕业生说,与其在大公司传统岗位慢慢“熬”,不如到创业公司图发展“一鸣惊人”,他们更愿意选择给自己发展空间比较大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单纯看薪资高低。

职业价值观当然是个人对于职业意义和职业好坏的主观评价。不同的人,由于其身心条件、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对职业期望、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也不同。但是,职业价值观更关键的是受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经济形势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世界。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整个社会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新业态将会被催生,由此给青年人求职带来巨大影响。网络催生的新职业迎合了年轻人追求独立、个性、自我的心态,提供给年轻人在就业方面多样化的选择,增加了他们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机会。

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被点赞的北大女生宋玺,选择去当兵,在亚丁湾解救人质,实现了人生出彩的梦想。在最近的演讲中,她自豪地表示,90后是即将承担起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一代。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的选择》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在当前全球疫情汹涌的形势下,青年大学生应当正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抢抓机遇、追逐梦想。面对疫情肆虐下的就业难,除了常规的求职考虑之外,应该更积极应对形势发展和行业变化,更全面做好前瞻性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一是为国分忧,担当使命。疫情期间,青年一代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当前,国家发展仍然需要我们奋不顾身、勇毅逆行。青年人应该时刻准备着。二是提升能力,调适心态。大学生们既要努力促进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和职业价值观相匹配,也要听从内心,明确自我定位,积极促进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作者:陶倩(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编辑:范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