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重温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姜文2010年的电影《让子弹飞》。姜文是个拍片子特别墨迹的导演,《让子弹飞》才是他的第四部电影。十年前的《鬼子来了》,虽然饱受赞誉,却在国内禁止上映。三年前的《太阳照常升起》,证明姜文是中国最有想法的导演。但观众却跟不上他魔鬼的步伐,大多搞不懂他在说什么,票房失利就是可以预料的了。当很多人说姜文终归只是个喜欢赔投资人钱的艺术片导演时,姜文拿出了《让子弹飞》。在评论界与市场上都取得了成功,按姜文的话就是:这次哥们儿站着把钱挣了。在这部电影中姜文依然没有抛弃他的表达欲望与强烈的个人风格,但他这次学乖了一点,把自己的私货放到了一个双雄斗法的故事框架下,而且加入了很多笑料,让喜欢看商业娱乐片和喜欢挖掘深度的观众都能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所以才能在票房上拿下6亿多,可算扬眉吐气了一把。姜文作品序列里有一个“北洋三部曲”的说法,《让子弹飞》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一步之遥》算第二部,由侠隐改编的邪不压正是第三部。我不太清楚姜文为什么会对这个短短的北洋时期感兴趣,可能是因为这是中华千年未见之大变局的转折点,所以他觉得格外的有戏。

《让子弹飞》在一首童谣里开场,李叔同作词的《送别》。一班来说这首歌会放在片尾,但姜文就被放在了片头里。十几匹马拉着两截车厢从远方叮叮咣咣的奔驰而来,不要觉得这里的马拉火车是超现实的,二十年代的中国就是如此。这是一种半工业化时代的荒诞,火车上坐的是刚买了个县官要去上任的马邦德,旁边是他的媳妇与狗头军师汤师爷,还有一帮铁血十八星陆军护送。吃着火锅唱着歌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张麻子盯上了。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1)

马拉火车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2)

电影开始时截火车全部采用动态镜头,不是镜头大幅度上升下降,就是镜框里的人物在剧烈运动。你看他给土匪起的名字“麻匪”,正好与“吗啡”同音,可以说整部电影就像是在看姜文一个人在飙车,另外多说一句,我一直没搞明白,麻匪戴着那个全遮脸的麻将布怎么能看见道儿呢?除了视觉上的爽快,姜文还时常暗插一些历史上的彩蛋在电影里,比如刚才说的“铁血十八星”,就是武昌起义胜利的象征。但革命军却在这儿护送一个贪官去上任,铁血十八星旗之后在电影中出现了多次,这种历史的讽刺在全片中可谓无处不在。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3)

《让子弹飞》虽然有明确的时间背景,但更多的却像是一个架空的寓言。从鹅城的外貌也可以看出来,它四周被水环绕,就像一个微缩版的明国标本,上演着时代的故事。 之后所有的事情都在这个舞台上发生,所以很多人才说《让子弹飞》有很强的舞台话剧感,因为它本身就是象征大于写实。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4)

《让子弹飞》里有不少搞笑的桥段,比如张麻子与县长夫人初次过夜的这段戏,其实在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上都没什么用,但姜文还是拍了,他可能是想展示一下自己脑回路与众不同的幽默感吧。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5)

《让子弹飞》中间有一段师爷,张麻子和黄四郎围桌攀谈的戏,相信看过电影的观众一定印象深刻。这场戏长达十分钟,基本全是对话。姜文没有用常规的正反打来表现,而是在三个人周围架了一圈圆轨,三台摄像机每台对准一个人,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充分捕捉演员最出彩的表情,二就是让没有走位的静态对话充满动感。据电影拍摄手记说这场戏足足拍了35遍,花费了十万尺胶片,才剪出这十分钟,可以说是很败家了。

这段戏有很多的潜台词,我把它分成两段。前半段是互相试探的瞎扯淡,注意这时候的镜头一直是运动的。黄四郎杜撰了一个经常抢他烟土的麻匪团伙,张麻子也故作糊涂的顺着他往下讲,还要帮着黄老爷接上他那条被麻匪打断的腿。在帘子后面第二条人命死了之后,黄四郎抛出了一个话题,说自己二十年前见过张麻子,这时候请注意,镜头的运动停止了,也代表着两个人的试探结束,开始真正的说事儿。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6)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7)

从师爷死了之后,电影进入了真正的高潮,每个桥段都充满了强烈的政治隐喻。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8)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9)

张麻子回到了鹅城,第一步就是发银子,老百姓偷偷摸摸的拿走了,但黄四郎第二天又去都收了回来,这时候的火候显然是还没有到。黄四郎的威严依然让百姓觉得恐惧,下一步是发枪,老百姓依然拿走,但当黄四郎再去收枪的时候,老百姓却不交出来了,但也没有人敢于开枪,这就是又进了一步。这时候张麻子振臂一挥,号召群众杀向碉楼,打土豪分田地的时候到了。但是,真到了门前,有了枪的老百姓依然不冒头,张麻子很明白他们的心思:谁赢他们帮谁。狡狯的群众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这时候必须给他们一个必胜的信号。之前那个黄四郎的替身派上了用场,当众处决了他之后,群众的革命热情被彻底点燃。在革命大军杀向碉楼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就是原来最忠心的团练教头武智冲。曾经最反动的势力,摇身一变却成了最革命的那个,和历史书上写的,一摸一样。黄四郎被扳倒了,当大家都沉浸在分战利品的喜悦中时,这两个死对头却在一旁抽着烟探讨起了人生。这时候张麻子说了一句很诡异的话: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10)

就这句话说一说我的理解,姜文扮演的张麻子是个彻底的革命者形象,按理说在扳倒了黄四郎之后,最理性的选择是与黄四郎共治,把新势力与旧势力都抓在手上,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但他坚持要干掉黄四郎,所以才会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从这一点上看,张麻子也就是张牧之,是一个理想主义的革命者,他曾说自己是野兽,而不是家禽。他一定不会选择留在鹅城当一个土皇帝,而是持续的革命,持续的追求理想。但他的小兄弟们可不一样,他们没有张麻子的革命理想,所以几个人才会选择去上海,过舒心的太平日子。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11)

电影的最后一幕也是颇具争议,片头的马拉火车再次出现,这次的目的地是上海。在火车的后面出现了一个人影,从装束上看好像是汤师爷,但他很确定的已经死了,那最可能的就是黄四郎了。这点姜文还是做了两个暗示,首先就是黄四郎死的时候穿的是蓝色的长衫,而在之前他们俩谈话时穿的是红色的,这个被炸死的很可能是他另一个替身。另外就是那个人影吐了一口烟,汤师爷是不抽烟的,那只可能是黄四郎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这个人影是张麻子的幻觉,他要继续革命,必须要有一个革命对象,否则他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他臆想出黄四郎这个旧势力的代表也去了上海,所以之后他也拍马追随。

人活着,总得有点念想。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12)

让子弹飞我马上走(让子弹飞一会儿)(13)

《让子弹飞》就现在来看,也是国产电影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反类型电影,既有强烈的风格,又能被大众与市场接受,我也不敢说自己完全明白了姜文想传达的意思,这可能就是这部作品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