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公园路南起十梓街,北出干将东路。路长598米,宽8米,以苏州公园得名。

公路园的美不仅是盛夏整条马路梧桐树的泱泱大观,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落到地上,仅有米粒般大小,还稀疏着,树下的恬静,给人印象深刻;还有这儿有苏州第一个现代公园、第一座现代图书馆……

苏州最小的小洋房(苏州大多民国花园洋房)(1)

公园路

苏州市图书馆旧址对面公园路25号有幢民国建筑。由于行道树枝繁叶茂,容易被人疏忽,就是被人注意到了,也不会让人大惊小怪。目前苏州城内外豪宅成了平常景观,大家不再像以往那样看到洋房就想到贵族人家了。

再说社会透明度越来越高了,贵族人家男盗女娼的事情不一定比市井人家少,今朝腰缠万贯,明日跟瘪三相比多了一身债;今朝神气活显是“领导”,明日在监狱的操场上大声喊着一二一认认真真地出操;这样的事例多得像家常便饭。贵族不再金贵了。

在此情此景之下,公园路那座洋房不再“高大”也就理所当然了。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忽视它的存在,这是座历史建筑,是件文物。也是我们苏州城的财富。

这座建筑控保建筑蓝牌上宅主栏里为公园路25号近代建筑。据相关史料相关著作,我们还是能大致理清这座建筑的前世今生的。

公园路25号近代建筑是“梧村”的一部分。

苏州最小的小洋房(苏州大多民国花园洋房)(2)

公园路25号

“梧村”曾是个建筑群的名称,也曾为苏州市的旧巷弄名。梧村的建筑群大多为民国建筑,始建于民国25年(1936),由苏州城里汪氏家族出资修建,其家族是清朝显宦汪鸣銮的后裔。

汪鸣銮的故居“万宜楼”在王洗马巷内,坐北朝南,三路七进的豪宅深院。足见汪家之殷实。

梧村”占地5亩,海式石库门清水青砖墙,两层砖木结构,南北两排,每排四个单元,每单元三楼三底,建筑面积1433平方米。北端有花园洋房及附属建筑(其中主体部分就是目前的公园路25号的建筑)。1999年,“梧村”除花园洋房,均拆除翻建。“梧村”即宣告不存了。

苏州最小的小洋房(苏州大多民国花园洋房)(3)

公园路25号

当年“梧村”落成后,即卖给了实业家凤柱楣。凤柱楣以“良禽择木而栖”、“凤栖于梧”的寓意,命名之为“梧村”。

凤柱楣(1901-1972),西山石公村梧巷人。先在上海益慎钱庄、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任职,后任东莱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太平船务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经理等职。期间在1943年3月8日创立上海兴业银行,初期资本中储券300万元,1943年9月25日增至800万元。1944年2月29日汪伪政府财政部发给钱字第1215号营业执照,同年9月24日资本增至3600万元,实收3600万元,分为36万股,每股100元。1945年10月停业。

上世纪五十年代,“梧村”公私合营了。

“梧村”北端的花园洋房(公园路25号)。1958年后由苏州市纺织工业局纺织科研相关单位使用。1975年为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近年来,为市政府老干部活动场所。

公园路25号是座二层建筑,朝南,占地250平方米,面阔三间。青瓦坡顶四落水,青砖外墙。东两间前出半圆形庭廊,上下各设罗马柱两根。原来的花园早已不存,只留下银杏一株,桂树三棵。

苏州最小的小洋房(苏州大多民国花园洋房)(4)

公园路25号

此楼二楼的弧形十六扇窗、精致的洋松楼梯、阁楼中的老虎天窗都是十分瞩目的看点,但是,站在庭院里已看不到当年的富贵和美丽了。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苏州民国建筑的现状了。

苏州的民国建筑除了像“同德里”这样公寓性质的建筑外大都是单门独院的花园洋房。所谓的花园洋房,花园和洋房是并重,严格地说缺其一就破坏了其完整性,就毁了原建筑设计的意境,也就失去了气派。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苏州的民国建筑部分散为了民居,起早还居住着有一定级别的干部,花园洋房虽然分成了几大块,由几户人家居住,还基本保持着原貌。随着这一定级别干部的子女大多在人堆里并不出众,在父、母辈离、退休之后,此类建筑也渐渐走向市井了。花园是早就不存了,建筑也日趋破败。昔日人见了要眼前一亮的洋房,今日成了老、破、旧,实在让人唏嘘。

还有部分民国建筑长期被单位使用着,此类建筑绝大多数保存完好,有的得到了不间断的修缮。只是让人遗憾的是大多数“花园洋房”跟公园路25号一样,当年的花园就像走丢了一样,渐渐地消失了,花园另作他用了。这样原本花园洋房内的建筑就是再有异国风情也像失水的植被,没了朝气。也使这些建筑的文物价值、商业价值大打了折扣。

苏州最小的小洋房(苏州大多民国花园洋房)(5)

公园路25号

近年来,苏州发布了《苏州市古建筑抢修保护实施细则》。对于历史建筑,政府的态度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也就是说政府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包括海外朋友参与苏州历史建筑保护,可购买、维修……

因此,个人建议有关方面在修缮民国建筑(花园洋房)时,尽量有可能地恢复原花园,一来提升了民国建筑(花园洋房)完整性,二来为活化利用商业开发“但求所在”提供现实基础,提高商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