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入土”这句俗得不能再俗的日常俗语,用来比喻人老得已经快要到寿终的时候了这句俗语的描述看似非常形象,但仔细一想问题就出来了:哪个人会闲得无聊,在地上刨个坑,然后站进去比画一下自己的下半截身体入土呢?既然不会有人这么做,那么“半截入土”这一形象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形容年少时就去世了的成语?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形容年少时就去世了的成语(成语中的古人生活)

形容年少时就去世了的成语

“半截入土”这句俗得不能再俗的日常俗语,用来比喻人老得已经快要到寿终的时候了。这句俗语的描述看似非常形象,但仔细一想问题就出来了:哪个人会闲得无聊,在地上刨个坑,然后站进去比画一下自己的下半截身体入土呢?既然不会有人这么做,那么“半截入土”这一形象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这个成语出自苏轼所著《东坡志林》一书,在该书的第十二卷,苏东坡给著名诗僧道潜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南朝梁学者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载:“(正月初一)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古人辞旧迎新的时候,要用两块桃木板画上两位门神神荼和郁垒的样子,将画有鸡的纸贴在门上,然后把苇草编成的苇索悬挂于其上,再把桃符插在门的两边,可以起辟邪的作用。

《荆楚岁时记》又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要采来艾草扎成人形,悬挂于门上,以祛除毒气。“禳(ráng)”是祈祷消除灾殃的意思。

在苏轼所讲的这个故事中,显然已经过了五月五日,艾人悬挂起来非止一日。桃符插在门框两边,艾人悬挂在门户上方,桃符需要仰视艾人,因此非常生气,才口出恶言;艾人则讽刺桃符说,今年已经过了半年,你尚有下半年的寿命,到了辞旧迎新之际,主人就要把你换掉,埋进土里去了。这就是“半截入土”的原始含义。

更有趣的是,桃符上的两位门神神荼和郁垒被吵得烦闷,看不下去,于是做起了和事佬,从他俩的劝解之言中又诞生了一个成语“傍人门户”,而且实在是这几位辟邪之物的如实写照。

不过,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半截入土”和“傍人门户”这两个日常俗语和成语,今天只具有比喻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