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称《一异表》)的调整结果:,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通用字和异体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通用字和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通用字和异体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称《一异表》)的调整结果:


1.确认26个原调整的异体字为规范字
(1)将“挫、愣、邱、彷、诃、诓、桉、凋、菰、溷、骼、徼、澹、薰、黏、刬、於、晔、晖、詟、鲙、镕、翦”等23个字确认为规范字。以上诸字(或其繁体字)在《一异表》中被视为下列箭头所指字的异体字:

挫→銼

愣→楞

邱→丘

彷→仿

诃(訶)→呵

诓(誆)→誑

桉→案

凋→雕

菰→菇

溷→混

骼→胳

徼→僥

澹→淡

薰→熏

黏→粘

刬(剗)→鏟

於→于

晔(曄)→燁

晖(暉)→輝

詟(讋)→懾

鲙(鱠)→膾

镕(鎔)→熔

翦→剪

(2)将“雠、䜣、阪”3个字在特定意义上视为规范字,并在《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中加注说明其使用范围:

雠:《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仇”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用于“校雠”“雠定”“仇雠”等,其他意义用“仇”。

䜣:《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欣”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阪:《一异表》中为“坂”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地名,如大阪。

2.新调整45个异体字为规范字

新调整的45个异体字包括:

(1)将6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

将“皙”“瞋”“噘”“蹚”“凓”“勠”6个字调整为规范字,不再作为“晰”“嗔”“撅”“趟”“栗”“戮”的异体字。其中,“蹚”在《一异表》中与“䠀”同为“趟”的异体字。经审核,“蹚”“䠀”多用于“蹚水”“蹚地”等,与“趟”有明确分工。《通用规范汉字表》不再将二字作为“趟”的异体字,而是将“蹚”视为规范字,将“䠀”作为“蹚”的异体字。

(2)将39个异体字在特定用法上调整为规范字

将“迺、桠、耑、钜、昇、陞、甯、飏、袷、麹、仝、甦、邨、氾、堃、犇、龢、迳、、缐、釐、脩、絜、扞、喆、祕、、赀、叚、、菉、蒐、淼、椀、谿、筦、瀓、劄、吒”等39个字在特定意义上视为规范字。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迺:《一异表》中为“乃”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桠:《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丫”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和科学技术术语,如“五桠果科”。

耑:《一异表》中为“專(专)”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读duān。读zhuān时用“专”。

钜:《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巨”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昇:《一异表》中为“升”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如毕昇。

陞:《一异表》中为“升”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甯:《一异表》中为“寜(宁)”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飏:《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揚(扬)”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l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袷:《一异表》中为“夾(夹)”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用于“袷袢”,读qiā。读jiá时用“夹”。

麹:《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麯(曲)”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仝:《一异表》中为“同”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甦:《一异表》中为“蘇(苏)”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邨:《一异表》中为“村”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氾:《一异表》中为“泛”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l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读fán。读fàn时用“泛”。

堃:《一异表》中为“坤”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犇:《一异表》中为“奔”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龢:《一异表》中为“和”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迳:《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徑(径)”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爐(炉)”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用于科学技术术语,指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元素(符号为Rf)。

缐:《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綫(线)”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釐:《一异表》中为“厘”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读xī。读lí时用“厘”。

脩:《一异表》中为“修”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用于表示干肉,如“束脩”,其他意义用“修”。

絜:《一异表》中为“潔(洁)”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读xié或jié时均可用于姓氏人名。

扞:《一异表》中为“捍”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用于表示相互抵触,如“扞格”。其他意义用“捍”。

喆:《一异表》中为“哲”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祕:《一异表》中为“秘”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俯”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l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如赵孟。

赀:《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資(资)”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和表示计量义。

叚:《一异表》中为“假”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读xiá。读jiǎ时用“假”。

:《一异表》中其繁体字为“績(绩)”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l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菉:《一异表》中为“緑(绿)”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蒐:《一异表》中为“搜”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用于表示草名和春天打猎。其他意义用“搜”。

淼:《一异表》中为“渺”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椀:《一异表》中为“碗”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用于科学技术术语,如“橡椀”。其他意义用“碗”。

谿:《一异表》中为“溪”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筦:《一异表》中为“管”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澂:《一异表》中为“澄”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劄:《一异表》中为“札”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用于科学技术术语,如中医学中的“目劄”。其他意义用“札”。

吒:《一异表》中为“咤”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1规定该字可用于姓氏人名,读zhā,如哪吒。读zhà时用“咤”。

3.将10个异体字组的正字与异体字地位互换

在整合简繁、正异关系时,按照《简化字总表》中的繁体字字形,将《一异表》中10个异体字组的正异关系作了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祇[衹 秖]→衹[祇 秖]

汚[汙 污]→污[汙 汚]

兎[兔]→兔[兎]

閙[鬧]→鬧[閙]

寳[寶]→寶[寳]

牆[墻]→墻[牆]

巵[卮]→卮[巵]

佇[竚 伫]→伫[佇 竚]

梔[栀]→栀[梔]

諡[謚]→謚[諡]


其中“祇”调整后成了“衹”的异体字,但在表示“地祇”等意义时仍视为规范字,故加注说明其使用范围:

祇:用于表示地神,读qí。读zhǐ时用“只”。

4.将2个异体字组合并成1个

将原异体字组“鹼[鹻]”和“碱[堿]”合并为“碱[堿鹻鹼]”,因为四字之间互为异体关系。

5.删除异体字组

将“撚、挼、捼、䟖、婐、騃”6个无法和原正字构成异体关系的罕用字从异体字栏中删除。原因如下:

撚:《一异表》为“拈”的异体字。经审核,两者在读“niǎn”表示“捏,搓揉”义上构成异体关系。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意义一般使用“捻”来表示,而不再使用“拈”“撚”。

挼、捼:《一异表》为“挪”的异体字。经审核,“挼”“捼”和“挪”读音与意义均不同。“挪”读“nuó”,义为“移动”;“挼”“捼”读“ruó”,义为“揉搓”。

䟖:《一异表》视为“趟”的异体字。经审核,两者读音与意义均不同。“䟖”是“趾”的讹字。

婐:《一异表》为“婀”的异体字。经审核,两者读音与意义均不同。“婀”读“ē”,义为“轻盈柔美貌、依违阿曲”;“婐”读wǒ,义为“侍候”。

騃:《一异表》为“呆”的异体字。经审核,两者仅在“傻”这一义项上通用,但读音不同:“騃”读“s씓ái”;“呆”读“dāi”。

由于这些字均为罕用字,在现代汉语通用层面没有使用价值,因此也不再收入《通用规范汉字表》。

“一起编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