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枫月夜

在《三国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里,孙坚在皇宫的一处枯井里找到了一块玉玺,这块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全世界有多少块和氏璧(和氏璧究竟流落何方)(1)

孙坚不懂,就问陈普。陈普告诉他说这是传国玉玺。然后详细向孙坚道来了这块玉玺的来历:

“这块玉名为和氏璧,是当年卞和于荆山发现的,便把他献给当时的楚文王。后来和氏璧落入秦王之手。秦二十六年,秦始皇令能工巧匠琢玉为玺,李斯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秦朝灭亡后,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刘邦。后来王莽篡汉,孝元皇太后将玉玺掷王寻、苏献,摔坏了一角,王莽就以金镶之。西汉灭亡后,光武帝刘秀得到了此宝,传位至今。之前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走北邙,回宫后玉玺就丢失了,没想到会被主公找到,这是主公要当皇帝的征兆。”说完,陈普就劝孙坚持此印速回江东,成就帝业。

全世界有多少块和氏璧(和氏璧究竟流落何方)(2)

想象中的秦国玉玺,来自网络

这个故事就引出了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流传千古的和氏璧的秘密。

一、无上珍宝玉璧的价值

中国人都喜欢玉,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的金牌采用了金镶玉的设计,就说明玉已经是渗透到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信仰。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对洋人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拱手把大量的金银赔给了洋人。量中华之物力,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从来不缺少奇珍异宝,而玉中代表和氏璧无疑是最独特的,独特到我们只听过它的名,却从没有人见过它的影,但这也丝毫不影响和氏璧的大名千古流传。

《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都听过,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不辱使命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周游了一圈然后安然无恙地返回了赵国。一块儿玉能换十五座城,现在听起来,可能有些虚妄,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和氏璧的价值。

全世界有多少块和氏璧(和氏璧究竟流落何方)(3)

完璧归赵,图片来自网络

在生产力低下、采掘水平不发达的春秋时期,玉本身就是无价之宝,玉也是贵族才能持有的东西。这点我们从一个成语里可见一斑,这个成语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话说春秋时,虞叔得了块宝玉,虞公却想要得到,虞叔却一直没有给他。后来虞叔后悔了,于是就把宝玉献给了虞公。但是虞公还不满足,又找虞叔索要宝剑,虞叔觉得这个人贪得无厌,于是就起兵讨伐他。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原指草民本身没有罪,因身藏宝玉就有了罪。后来引申为有才华的人因受嫉妒而获罪。

“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春秋战国时期,底层人民持有美玉就和现在人持有枪械一样是非法,会引来灾祸的。

和氏璧之所以价值连城一定是其出现超过了当时人的认知。就像菲茨杰拉德小说《像里兹大饭店那样大的钻石》里的钻石山一样,和氏璧的出现一定是惊呆了当时的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描述玉玺“方圆四寸”,在元朝1寸大概是现在的3.08厘米,4寸就是12厘米多,12厘米在今天看来并不稀奇,但在当时已经是一个超级记录了。

全世界有多少块和氏璧(和氏璧究竟流落何方)(4)

那问题来了,那远超过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和氏璧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最凄惨的赌石故事

和氏璧的来历,出自《韩非子·和氏》: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儿玉石,把它献给当时的楚厉王。厉王不识宝,以为卞和是献假玉,一怒之下把卞和的左脚砍了。厉王死后,武王登基,卞和再次献宝,武王同样不识宝,把他的右脚又给砍了。后来,楚文王在位时,卞和感叹宝玉蒙尘,无人能识,自己老去,以后怕是没有机会献玉了,便怀抱宝玉泣于楚山脚下,三日三夜不停,甚至把血都哭了出来。楚文王闻之,招其再献,等剖开那块玉,世人终于发现那是块稀世宝玉,于是“和氏璧”闻名天下。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最悲惨的“赌石”故事,卞和以赌上两条腿的代价换来了和氏璧的美名流传。

全世界有多少块和氏璧(和氏璧究竟流落何方)(5)

卞和献玉,图片来自网络

三、和氏璧究竟是什么玉

和氏璧是什么玉?历来有和田玉、蓝田玉、日长石、绿松石之说。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倾向于绿松石一说,不是因为我是湖北人在给家乡贴金,而是和氏璧这个故事本身就发生在湖北。

卞和发现和氏璧的这个楚山就是今天湖北南漳县的荆山,而距离荆山最近的湖北十堰竹山县可是蕴藏着全世界70%的绿松石产量,要问湖北最出名的玉种,那非绿松石莫属。

那什么是和氏璧呢,这里我想为家乡的石头做个宣传“带一带货”。关于绿松石我们当地有一个人类始祖女娲的传说。

全世界有多少块和氏璧(和氏璧究竟流落何方)(6)

竹山当地的女娲像,本人摄

传说上古时前,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大败怒撞不周山。不周山是连接天地间的神柱,不周山倒塌,天河之水倒灌导致人间发生大洪水。女娲为拯救苍生,熔五彩石以补天。后来没有用完的五彩石就留在了人间。在今天,竹山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女娲山”,相传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全世界有多少块和氏璧(和氏璧究竟流落何方)(7)

女娲补天,像不像绿松石呢?来自网络

卞和在荆山发现的这块美玉就不得引人做出这样的猜想:和氏璧会不会就是绿松石呢

实际上持和氏璧就是绿松石之说的古来有之。唐代《录异记》中记载和氏璧:“藏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元代陶宗仪也在《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传国玉玺色彩青绿而玄,光彩照人。”

从前人的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有关和氏璧的描述和绿松石极为相似。它并不是我们现在从网上看到的图片那样是白色,而是碧色。

全世界有多少块和氏璧(和氏璧究竟流落何方)(8)

绿松石

四、和氏璧下落之谜

当年蔺相如誓死捍卫的和氏璧究竟哪里去了,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六国百年的经营、收藏落入秦王之手是毫无疑问的。这一点后世的杜牧在《阿房宫赋》里面有精彩的描写: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如果和氏璧真的落在秦始皇手里,不外乎两种可能:其一是陪葬在骊山皇陵里或在放置在阿房宫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了。其二就是秦始皇把它做成了传国玉玺,咸阳城破后,子婴把它献给了刘邦,后世流传了下来。

全世界有多少块和氏璧(和氏璧究竟流落何方)(9)

阿房宫遗址

《三国演义》里的这个故事,说明罗贯中是持“玉玺流传”说的。据记载,在三国之后,和氏璧继续在各朝各代兜兜转转,传到唐末帝李从珂的时候,石敬瑭起兵作乱,割燕云十六州,引契丹进犯,李从珂被逼在宫中自焚,和氏璧自此失踪。

全世界有多少块和氏璧(和氏璧究竟流落何方)(10)

想象中的秦国玉玺,来自网络

在中国历史上,共有两件“神器”可称之为国之重宝,一个是九鼎,一个就是和氏璧。它们是王权至高无上和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很多人听过却没有见过,而这也引起了后人无限的遐想。对于和氏璧,你觉得会在什么地方呢?你更相信或者说更喜欢哪一个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