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张掖市面积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万,有汉、回、藏、裕固等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国唯一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少数民族。

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张掖市是国家1986年颁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有大佛寺、马蹄寺、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2016年,张掖市获批第二批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张掖市旅游行业发展(甘肃省张掖市用大投入做大文化旅游服务大文章)(1)

2013年以来,张掖市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为契机,确定并组织实施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点文化工程,带动了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大繁荣、大发展。五年来全市投资16.8亿元用于公共文化场所、阵地和项目建设,市财政和县区财政每年分别设立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和500万元,每年分别拨付创建经费100万元和20万元。全市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艺术创作和"乡村舞台"建设等投资20.3亿元,其中吸引社会资金1.5亿元。在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投资3.6亿元的市级"三馆"已完成主体工程,投资4.35亿元的张掖大剧院已完成工程量的70%。投资1.2亿元的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博物馆和投资1.6亿元的祁连玉展览馆投入使用,投资1亿元的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博物馆正进行布展,投资8000多万元的祁连山康乐国际滑雪场投入使用,投资7000万元的马文化博物馆开工建设。在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投资4200多万元的肃南县中国裕固族博物馆投入使用,投资2156万元的高台县文化广电图书服务中心和投资2737万元的高台县博物馆投入使用,投资5000万元的民乐县"三馆"、投资6000万元的山丹县"七馆"和临泽县"五馆"已完成主体工程,市、县区"三馆"全部完成新建。全市6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在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方面,建成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60个,建成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15个。以"乡村舞台"建设为依托,实现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全覆盖,面积均在50平方米以上,建成硬化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乡村文化活动广场751个。

张掖市旅游行业发展(甘肃省张掖市用大投入做大文化旅游服务大文章)(2)

张掖市旅游行业发展(甘肃省张掖市用大投入做大文化旅游服务大文章)(3)

张掖市旅游行业发展(甘肃省张掖市用大投入做大文化旅游服务大文章)(4)

文化设施的全覆盖,文化惠民工程的全普及,较好地解决了当地群众读书、看报、上互联网难的问题,基本实现了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2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3次以上群众文体活动的目标。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为全市991个农家书屋发放运行补助经费,配备文化活动设施,建成835个农村"乡村舞台"。

张掖市旅游行业发展(甘肃省张掖市用大投入做大文化旅游服务大文章)(5)

张掖市旅游行业发展(甘肃省张掖市用大投入做大文化旅游服务大文章)(6)

张掖市旅游行业发展(甘肃省张掖市用大投入做大文化旅游服务大文章)(7)

文化惠民工程的大普及,带动了文化活动的大发展。张掖市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舞台、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为阵地,积极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送文化下乡和文化"五进"(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活动。依托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每年举办红色文艺轻骑兵、"消夏周末"、"红色征程"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280余场次。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文化活动120多场次,行政村每年开展文化活动3000多场次,公益电影放映达10000多场次,基本上实现了数字电影"月月映"、广场文艺"周周演"、民间小曲"天天唱"的目标。同时,着力打造品牌文化活动,连续举办四届"湿地之夏·金张掖"文化旅游艺术节,重点开展了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国张掖汽车拉力赛、中国张掖露营大会、高台大湖湾文化旅游艺术节、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文化旅游艺术节、山丹县焉支山文化旅游艺术节、魅力民乐·扁都口文化旅游艺术节、祁连玉石文化旅游博览会、"多彩张掖"书法绘画摄影展、"激情张掖"广场舞大赛和"魅力张掖"精品文化剧目展演等文化活动,直接参与人员达5万人次,观看群众达200多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