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如何突破硬科技创业瓶颈(当硬科技成为创投圈新宠)(1)

所谓硬科技,指的是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的核心技术。硬科技大多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与清晰的应用场景,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来看,国内硬科技企业所覆盖的细分赛道主要包括:芯片、人工智能、机器人、软件服务、自动驾驶、新能源等等。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了经济增长的“索洛模型”,并引入了“技术进步乘数”这一概念。他指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源,且经济产出与技术进步的平方成正比,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经济呈指数型增长。

索洛模型从经济学视角解释了科技推动经济增长的时间曲线。以硬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刚刚出现的早期阶段,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甚至弱于线性增长曲线。而一旦硬科技迎来拐点,就将进入指数型增长的爆发阶段。

从0到1如何突破硬科技创业瓶颈(当硬科技成为创投圈新宠)(2)

如今,硬科技已成为最受资本追捧的新赛道。过去几年,由于政策支持、技术持续进步、市场需求的旺盛萌发,硬科技赛道的投资正呈现出如火如荼局面。

投融资呈上升趋势,资本追捧硬科技赛道

近十年来,国内 AI 赛道投融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国内 AI 领域发生的投资并购事件共 7442 起。从2010年到2018年,国内AI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连续 8 年呈递增现象。

在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正在成为行业主力军。随着全球发达国家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人口红利消失,以及相关技术日趋成熟并加速落地, ß全球机器人行业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据IDC中国统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含无人机),目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近40%,未来五年,该行业预计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

从国内机器人市场来看,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是最主要的类别。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实现加工、制造、搬运等功能。其下游场景包括汽车、3C等。而提供清洁、照护、保全、设施维护等服务功能的服务机器人,更贴近C端消费者市场。未来,服务机器人在机器人市场中的份额占比将持续提升,并逐渐达到与工业机器人类似的市场规模。

在半导体领域,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IPO热潮。在国产替代、实现自主创新等热潮的推动下,进入 2021 年后,国内半导体企业上市热情持续高涨。在过去一年内,根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3家半导体企业成功上市,有125家企业处于拟IPO状态。其中,百胜智能、雅创电子、雷电微力选择创业板上市,而芯碁微装、力芯微、格科微、复旦微等十余家家企业都瞄准科创板。除此以外,半导体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队伍还在逐渐扩大,艾森半导体、矽电半导体、源杰微电子、微源半导体等均已启动上市辅导。

与AI、机器人与半导体之外,作为“新基建”的七大板块之一,自动驾驶行业也从2020年以来获得了来自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助力。

在政策方面,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11部委联合出台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战略》提出,到2025年,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应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应实现特定环境下的市场化应用。

除此之外,自动驾驶也迎来了资本市场的同步助力。根据亿欧汽车此前发布的《2021中国汽车出行产业投融资市场洞察研究报告》,自动驾驶赛道在2021年共发生102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407.4亿元,是在汽车出行产业九大赛道之中融资事件最多的细分赛道。其中,文远知行拿到数亿元三轮融资,滴滴自动驾驶完成A轮3亿美元融资,嬴彻科技B轮拿到2.7亿美元融资,此外,轻舟智航、小马智行、驭势科技等也都拿到了数亿元融资。

专业人士指出,随着5G技术的加速运用及自动驾驶技术自身的成熟,自动驾驶行业将继续加速发展,并有望在2020-2025年实现商业化。因此,自动驾驶领域仍然具备巨大的潜在投资价值与机遇。有数据显示,当自动驾驶的物流成本降低超过50%,资本的收益率就可能提高十倍以上。

另一个被资本持续加注的新赛道,是To B的企业服务。

在过去的2021年里,企业服务领域融资持续火热。据IT桔子统计,2021年,企服赛道融资总额累计超过了6300亿元,较2020年翻了一番,并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企业服务赛道的单笔融资金额也水涨船高。例如,易快报、e签宝和蓝湖等企业纷纷完成10亿元规模融资,打破了企业服务领域的融资纪录。

在细分领域上,基础软件范畴的数据库、云原生、安全等新领域受到了投资人的广泛关注。在应用市场,以跨境、私域运营为代表的则在2021年成为了投资热点。不难看出,资本对于科技项目的青睐,正在由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

硬科技不仅是资本宠儿,更已成为国家战略所向

在硬科技赛道上,资本的涌入让我们看清了潮水的方向,但驱动潮水方向的却远非资本,而是施加于潮水之上的潮汐引力。对于硬科技而言,这个驱动力既是硬科技自身的内在驱动力,更是政策对于硬科技的扶持与助推。

早在2010,国务院就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将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硬科技作为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国家更是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硬科技发展。

国家对于硬科技的倡导,其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回溯人类历史,每一个时期的强国,都是曾经的硬科技领导者。

17-18世纪,牛顿运动定律的提出与瓦特蒸汽机的出现,让英国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国。此后,西门子发明发电机,爱因斯坦与普朗克各自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领域取得突破,让德国成为了世界科学中心。二战前后,爱因斯坦移民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相继在美国诞生,美国由此成为了全球科学领导者。

针对这一现象,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曾在上个世纪提出了“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学说”,即如今科学史界广为推崇的“汤浅现象”。他指出,当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量占世界科学成果总量的25%时,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他将历史上的科学中心转移划分为5个大的阶段: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年之后),平均维持时间为80年。

不难看出,这些世界科学中心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高地,也是同期世界经济与政治的中心。如今,在AI、5G、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这些硬科技的领导者。

记录中国硬科技公司的高光时刻

近期,36氪将启动“2022年最受投资人关注的硬核科技企业100”调研,面向全行业征集100家最具发展潜力、前沿技术创新能力的硬核科技企业,包含且不限于芯片、人工智能、汽车科技、智能制造、云计算、网络安全、SaaS等细分赛道的创业企业及成熟公司。

自即日起,“2022年最受投资人关注的硬核科技企业100”已接受企业报名,报名将于6月20日截止。36氪研究院及行业分析师等专家团将综合调研数据,于6月底公布最终调研结果,并正式对外发布。

立刻扫码二维码报名参与调研

从0到1如何突破硬科技创业瓶颈(当硬科技成为创投圈新宠)(3)

最终入选调研名单的企业,将会获得36氪全媒体矩阵带来的海量曝光,并获得与更多投资机构对接的机会。36氪也将通过这一调研的发布,与中国硬科技从业者们一起比肩同行,记录下他们的高光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