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朱祁镇重杀于谦(明英宗朱祁镇为何非要杀民族英雄于谦)(1)

于谦 (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人,明朝年间的著名大臣和民族英雄。

当时的皇帝是朱祁镇,老朱家的第六个皇帝,当杨士奇、杨溥等人辅佐的时候,这小子说了也不算,那会儿的“政绩”还算马马虎虎。等到他能直立行走时,很快就惹下了弥天大祸。

1449年,22岁的年轻糊涂蛋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居然突发奇想,要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于是,经过右脚和左手的激烈思考后,下旨御驾亲征,冒然对蒙古瓦刺发动了一场战争。

当时,明朝拼凑了几十万的军队,以王振作为阵前统帅,旌旗招展的出发了。瓦剌首领久经战阵,能征善战,听说大明王朝老大率数十万军队前来,本来还有所顾虑。再仔细一打听,原来是太监挂帅,他立即就放心了。

历史冷知识朱祁镇重杀于谦(明英宗朱祁镇为何非要杀民族英雄于谦)(2)

没费多大劲儿,两个回合过后,大明的军队就损失了大半。不仅如此,大明老板朱祁镇还被围在了土木堡这个地方,后来又被生擒活捉了,史称“土木堡之变”。

当老板被瓦剌生擒俘获的消息传回北京时,满朝文武都傻眼了,历史上没见过这种情况啊,这可咋整?于是就开始唧唧喳喳,乱七八糟,有要南逃的,有要投降的,只有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北京城。

与此同时,于谦出于公心,力推朱祁镇的兄弟朱祁钰紧急登基称帝,降低朱祁镇这个俘虏的谈判和要挟价值,最大程度地减小明王朝的损失。

事后看来,于谦这么做无可厚非,利国利民,唯独不利于朱祁镇。但是,或许于谦在劝人称帝的这件事上,做得太积极了,为他的人生悲剧埋下了隐患。

历史冷知识朱祁镇重杀于谦(明英宗朱祁镇为何非要杀民族英雄于谦)(3)

新帝虽然登基了,但瓦刺的军事威胁还没有彻底消除,前任董事长还在人家手里。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在统一内部的各种声音之后,开展了积极的京师保卫战。瓦剌军队连续攻击几天几夜,眼看破城无望,只得撤退回家。

于谦一看敌人撤退了,命令守军出城追击,一鼓作气将也先同学赶到了塞外,或者也有人说是送到了塞外。不管怎么样吧,反正蒙古人是走远了。

事实上,这是明朝对蒙古部族的军事行动中,难得的一次胜利。瓦刺逃归逃,但也要给明朝找点麻烦,哪能让你于谦如此顺心呢。于是,他们把朱祁镇这个大麻烦,扔回给了明王朝。

这下尴尬了,谁都以为前任老板光荣殉职了,祭奠他的稿子都已经写好了。可是,这货居然被放回来了,于是,大明王朝立时就有了两个皇帝,而且都姓朱。咋办?

朱祁镇虽然二逼,但人家是名正言顺的皇帝,现在“光荣”回来了;朱祁钰呢,在保家抗敌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象征作用。当然,也就只是象征作用,因为具体的工作都是于谦干的,皇帝嘛也就是负责点头同意而已。

这次,面对两难的抉择,于谦又旗帜鲜明的支持了朱祁钰,让他继续当皇帝,而让朱祁镇做了太上皇。本来,事情发展到现在,应该没有多少异议了,等个十几二十年的,等新皇帝的势力大了,等太上皇的势力小了,就安稳过度了。

可是!戏剧性的转变发生了,1457年时,朱祁钰年纪轻轻竟然病重了,而且他的独子在此之前已经死掉。这下热闹了,在石亨和徐有贞等人支持下发动了政变,又把太上皇朱祁镇给翻了出来,重新上岗当皇帝。

历史冷知识朱祁镇重杀于谦(明英宗朱祁镇为何非要杀民族英雄于谦)(4)

朱祁镇重新上岗后,第一件事就是算旧账,但凡被他认为是“朱祁钰的人 ”,要么被贬,要么被撤,甚至被杀。唯独这个于谦,有些难以处置,杀他吧,他是英雄,人家刚帮老朱家打跑了也先;不杀他吧,毕竟是他扶持了朱祁钰上位。

于是,朱祁镇只好先把他关起来看看情况。要是于谦能够诚心悔过,说几句好话,或许朱祁镇还能饶了他,最起码肯定不会杀他。

但是,于谦这哥们太过耿直,或者有些愚直,待在监狱中一言不发,可把朱祁镇气坏了,便将所有的怨恨都撒在于谦身上,一步步迫害致死。

历史冷知识朱祁镇重杀于谦(明英宗朱祁镇为何非要杀民族英雄于谦)(5)

这样一位公而忘私的民族英雄于谦,就被糊涂狭隘的皇帝朱祁镇给害死了。于谦死后,边境的局势又开始紧张,朱祁镇这个糊涂蛋,在国有难时思良将,后悔当初害死于谦。

参考资料:

《明史·于谦传》

《明朝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