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备受期待的剧大多高开低走。

备受期待的迷雾剧场《八角亭迷案》在高开低走地唏嘘声刚走,有着《人民的名义》同款呼声的《突围》紧跟着就来了。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1)

关于演员和制作团队,《八角亭迷案》和《突围》着实算得上是王炸。

按理说,实力派云集的剧,看起来应该是很过瘾。

可是《八角亭迷案》和《突围》却给人一种后劲不足的感觉,不是说演员的演技不行,也不是说导演的实力不行,而是名演员太多了,人人都要分一点戏,这就显得主次不明显,主次不明显,故事自然是讲不好的。

《八角亭迷案》虽高开低走,但好在剧集短,在结尾也安排得差强人意,最终也没有被一棍子打死。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2)

《突围》就惨了,除了几位主演的真心粉,几乎是一片吐槽和弃剧声。

追到第10集,不得不说,这剧真的全是槽点啊。

1.不能来的赵立新

当德光书记一出场,弹幕大军纷纷表示眼熟,更是有能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德光书记就是通过AI换脸的手法将国家一级演员李强替换掉了赵姓演员。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3)

剧中的德光书记,因为AI换脸的缘故,一会看着像《西游记》里的炸毛妖怪,一会看着又像戴了个假头套。

换完脸的德光书记,怎么看怎么别扭,像是个长得像赵立新的人演了个妖怪,怎么都摆脱不了赵立新的影子。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4)

赵立新的演技,是没得说,只可惜性格太乖张。

军人出身的赵立新,本应该严于律己,作为公众人物,更是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5)

4月份赵立新就日本侵华战争问题在微博发表不当言论,当招到网友的极力评论事实后,他不仅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是反驳,继续发表相关言论。

终于,其言论激起爱国人士的愤怒,最后发酵开来,影响力也越大。

最终,不得不以赵立新道歉收场。《突围》中被AI换脸也与此有关。

赵立新事件确实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剧感受,也会从某种程度影响剧评,这一点必须承认。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6)

2.不该来的闫妮

如果说赵立新是不能来,对于闫妮,网友们则表示:不该来。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7)

《突围》中闫妮饰演的石红杏,是国企高管,打着女强人的标签。

你眼中的女强人,女高管是不是像《我的前半生》里面由袁泉饰演的唐晶那样果敢而雷厉风行。

但是在闫妮这里,恰恰相反,闫妮饰演的女高管、女强人整个就是《武林外传》中佟掌柜的形象,不屑的眼神,不屑的表情,外加世俗女人的矫情。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8)

闫妮与靳东的对手戏中,十场就有九场是嘴仗,在每场嘴仗中,闫妮完全没有作为国企高管的气场和作为女强人的魄力,反而整个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让人不忍直视。

在《突围》中,对比闫妮的演技,闫妮的着装就养眼得多了。

可是,养眼的着装在这部剧里,就显得有些滑稽,毕竟是国企大戏,不管是言行举止还是着装更应该严谨。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9)

闫妮的作品很多,出色的也不少,但是在《突围》中,闫妮的演技确实算不上合格。再加上在角色的塑造和安排上欠缺了些严谨和立体,这就让闫妮一出场就有种都市轻喜剧的感觉,明显与《突围》本剧想要传达的意思背道而驰。

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特色,而在闫妮这里,作为一名理性的观众,期待她早日摆脱佟掌柜的影子,带给我们多样化的优秀角色。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10)

3.剧情拖沓,注水严重

如今的快餐时代,让小视频和抖音等app如日中天。

小视频能火,完全依赖于它用最短的时间说最简单的话就能让人一目了然整个事件的经过。

生活节奏太快,时间成本太高,肥皂剧也已被淘汰,如今的观众,对剧本剧情的要求也更高。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11)

网传《突围》原本67集,因为过审不通过,删减了17集。

删减了17集的《突围》,剧情依旧被观众们骂拖沓,再想象一下67集的量,那该有多少注水的成分?

整整前十集,人物太多,叙事较零散,故事进展也被安排得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12)

齐本安到京州任职的安排背景氛围等以及真正到岗,顶多一集就可以安排完成,导演组硬是安排了三集的内容才让他到岗。

这中间的拖沓无非就是一些与同事以及家庭之间的周旋。而这种周旋,明显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太过生活化的场景让一部反腐剧失了它原本应有的味道。

本剧的第一个重要线索:棚户区危房改造的5亿资金,不翼而飞。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13)

为了铺垫这个线索,又是整整花了四五集的量。

其中,关于齐本安任职后,石红杏不让办公室,处处挤兑齐本安的剧情满满地花了一集的量,但是这一集,明显注水严重,没有什么含金量,也没有突出两位主演的人物特性,只让人觉得这种本应该龙争虎斗的场面却有点像市井小人之间的无赖之争。

接着齐本安开展审计工作招人陷害,又是安排了两集,这两集里面并没有交代清楚工作开展的困难性,也没有暗示出齐本安身处险境的紧迫感。相反,给人的感觉是有些滑稽:开展审计工作,先是找不到交接人,然后明确了交接人后,又是滑天下之大稽的四处追寻交接人,在这追寻的过程中,又碰到一个猪队友,不停的发朋友圈说是旅游。最终,交接人的面没见到,还落得一个公费旅游的罪名。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14)

总之,前八集,零零散散,衔接性差,明明可以一两句话可以交代清楚的事情,偏偏要四面八方胡乱吆喝,最后,没吸引到观众,还让人有种虚张声势的感觉,最后,不得不径直而走。

好在,第八集后半段开始,剧情开始紧凑起来,氛围也紧张起来,随着棚户区危房倒塌,王平安仓皇出逃,5个亿资金不翼而飞的真相也渐浮于水面。

希望后面的剧情不会再过于拖沓,毕竟对于如此王炸的团队,我们还是期望他能以高开高走作为结局。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15)

4.整体浮夸,嘴战太多

一部好的反腐剧,必有两个重要的体现:权谋与厚黑。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获得难以超越的口碑,就是做到了这两点,特别是高育良和祁同伟这两个角色,至今都很形象的存在在观众们的脑海里。除此之外,其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深入人心,比如:达康书记,季昌明,蔡成功,高小琴等。

反观《突围》,你觉得哪一个角色能比得上《人民的名义》?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16)

一部剧,要想让观众有看下去的欲望,首先是剧情,其次便是角色。

《突围》中的角色,大多给人一种浮夸的感觉,在台词上动不动就是一把手,二把手,动不动就是义愤填膺,夸张的正义凛然。在演员的表演上,更是显得庸俗肤浅,完全看不出反腐剧人性的特点。

前十集看下来,人物特点就一个词形容:聒噪。角色与角色之间不是在斗嘴就是在斗嘴的路上,展现给观众的全是耍嘴皮子的功夫,不免有些让人反感。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17)

唯一让人感觉想安静看剧的几位角色:黄志忠饰演的林满江、奚美娟饰演的程端阳、陈瑾饰演的张继英。

但是这几位的戏份目前并不多,再加上靳东与闫妮的嘴战频率太高,这就直接将观众心中最后的一抹安静抹杀。

怪不得网友说这是在演偶像剧,演员们是在演自己,没有真实感,不接地气。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18)

5.剪辑混乱,配音口型对不上

看过《突围》的朋友们都知道,剧里最明显的一个剪辑手法就是:明明是两个长场景,非得两两剪成六段,然后镜头交叉着切。

只能说这种傻瓜式的剪辑加上生硬的场景切换,太不尊重观众们的视觉感受了。

除了剪辑这个硬伤,此剧的另外一个硬伤便是:配音与口型严重对不上。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19)

你知道配音与口型对不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这种感觉就像看普通话版的欧美影视剧,屏幕里的人物嘴不停地动,但是就是跟声音匹配不上,也像看普通话版的粤语片,给人一种演员舌头打结,嘴巴似开非开的感觉。

这种感觉,太容易出戏了。

对于剪辑混乱和配音口型不一,有网友说是跟删减剧情有关,我觉得这仅仅只是一种托词。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20)

一部剧,既然想着要面对观众,那就要对观众负责,也要对演员负责。

如此傻瓜式的剪辑加上如此明显的配音与口型不一,这难道不是制作团队专业性的证明吗?

这部剧观众们期待了良久,演员们也费时拍摄了许久,最终却因为专业性的问题让原本优质的剧在观众们在心中给出断崖式的评分,难免有些可惜了。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21)


《突围》的口碑想反超《人民的名义》,百分百是不可能了。

就前十集的情况来说,《突围》着实不怎么样,但是这两晚的更新明显有了一些改观,嘴战少了,剧情也变得紧张起来,人物之间的对战也正式拉开,所以,我还是会有所期待,期待后面的剧情和演员状态会变好,我也会继续追下去,希望不会失望!

赵立新和闫妮的电视剧(一个不能来一个不该来)(22)

你呢,你还会继续追《突围》吗?或是你觉得《突围》这部剧怎么样,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花时间看电影,总要收获点什么,才更有意义~

欢迎关注雷达Movies,一起收获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