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京城的盛夏,与往年颇为不同,几乎每天都会或多或少地下点小雨,空气总是湿漉漉的,宛如江南的梅雨季。

此时亦是槐花正当时,大街小巷的槐树上长满了大串的槐花,如同一串串玉白色的念珠,一阵熏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形容人间处暑的诗句(感受南宋文人曾几在大暑时节的生活态度)(1)

即将迎来夏日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乃炎热之极也,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向我们走来。大暑在我们的记忆中,除了热,还是热,天地间仿佛一个大蒸笼,令人汗如雨下,苦不堪言,所以人们称这段期间为“苦夏”。

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呢?我们不妨欣赏南宋文人曾几写的这首《大暑》,感悟诗中的真意。

曾几,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号茶山居士,写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说是暑热难耐,令他有些苦恼。

赤日,指的便是大暑时节的烈日。对诗人而言,他多么希望炎热的大暑赶紧远离,又是多么渴望能刮来一阵清凉之风。

怕热之人大多有这样的心理。大暑时节,不仅热,更要命的是还充满湿气,大暑三候中这样记载:“土润溽”,意思是湿气蒸腾,感觉用手触摸空气,都能抓住水珠一样。

此时没有太多的奢求,只盼望能刮来一阵清风,吹走身上的那种湿热之气和昏昏欲睡的疲惫。

闷热之时无心看书,索性将阅读的书卷杂乱无章地扔在床上,并躺在上面小睡一会。睡醒后,诗人凝视着桶里的瓜果浮浮沉沉,却无心去吃,看来诗人真是热到极致了,对一切食物都失去了兴趣。

形容人间处暑的诗句(感受南宋文人曾几在大暑时节的生活态度)(2)

诗中的“兰若”,原为佛教用语,意为森林,这里指的是安静的地方,一句诗中写了两个“静”字,可见其安静程度,人们都热的不愿走动,只听见鸣蝉聒噪的声音。

茅茨,指的是简陋的茅舍,两个“深”字,表达了这里草木幽深,远离人烟的环境。

通过这句诗,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隐居幽静之处,喜欢简单的生活、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尾联继续描写炎热的夏日,暑气就像热腾腾的蒸汽,令人的身体非常不适,真是无奈至极,恨不得一下子钻到凉爽的地窖中。

形容人间处暑的诗句(感受南宋文人曾几在大暑时节的生活态度)(3)

既然无力改变大自然的四时运转,那就欣然接受吧。书还是要读,饭还是要吃,工作还是要继续......

可以说,这首诗写得非常真实,将人对夏日的态度不加雕琢地刻画出来。换个角度想,这种闷热的天气正是对人的一种考验,不妨在酷热中学习,在酷热中成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