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杜甫能被评为世代公认的诗圣,自然是写作能力深厚,非一般人能及。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啊。

回到主题,诗讲究的是起承转合。有了起承转合,一篇文章就有了变化,才完整,才更加好地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首先,诗句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首联是第一、二句,颔联是第三、四句,颈联是第五、六句,尾联是第七、八句。蜀相

回到《蜀相》这首诗,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第一、二句,自问自答,全景起势。问丞相祠堂怎么去?答在锦官城外那柏森森的地方。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接了丞相祠堂,继续描述,从全景转为特写,继续发展描述,说到了祠堂阶前,看到了碧草,听到了黄鹂鸣叫。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始转了,开始描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然后诸葛亮频繁献计定三国,后白帝城托孤,继续辅佐刘备儿子刘婵,六出祁山,继续尽忠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死在了五丈原,真的是:两朝开济老臣心。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悲剧结尾,为诸葛亮遗憾,为诸葛亮的所作为所感动,连英雄长久时间过去了不时还是会流泪,泪撒衣裳。不止是只是去游览看一下丞相祠堂,看一下风景,而是最终落脚表达升华了对诸葛亮的无限追崇。这就深化了主题、升华了主题。

总结起来:

一篇文章需要写得好,需要安排好起承转合,知道自己需要写些什么,然后做好谋篇布局,写好景,叙好事,议论一下对事物的感想、认识、评价,然后再不断修改,使得符合要求,好文章也是改出来的。在这个过程记得可以考虑从写全景转到写特写,然后需要动静结合(映阶碧草自春色写了草的静,隔叶黄鹂空好音写了黄鹂的鸣叫是为动),然后写事件,然后记得融情于景,以事带情,以事带论。

最后需要记得升华主题。无论你写景,还是写物,还是写人,最终都需要深化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或者是哲理。不能空无一物,不能没有思想情感等。

杜甫的蜀相诗鉴赏(诗圣杜甫蜀相诗歌赏析与写作方法分享)(1)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朋友们觉得对你有帮助,记得点击关注或者分享哦,谢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