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话的意思是年少的时候不要看《水浒传》,年轻气盛时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年长的时候不要看《三国演义》,年纪渐长时容易城府太深,尔虞我诈。由此,我们也知道了《三国演义》是一本权谋之书。里面的权谋韬略大大小小,俯拾皆是,今天我们单说曹操败走华容道之谜。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曹操的评价(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何能)(1)

赤壁之战路线图

话说曹操在赤壁大战中战败后,才匆匆往华容道逃去。而刚从东吴归来的诸葛亮早早计议妥当,一归来就调兵谴将,先令赵云埋伏与乌林小路,再命张飞于葫芦谷口守株待兔,却把关羽晾在一边,不作理会。等到关羽出声,才解释到:“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促使关羽立下军令状才得以“领任务”。小时候看到这里很疑惑,凭着诸葛亮的智谋,应该是算定了曹操会走华容道,派关羽去肯定会放走他,那为何还要这么做呢?后来反复揣摩,我总结了几个原因:

赤壁之战前势力图

二、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还是个年轻人,军中威信还没有完全建立。在刘备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时,关张都不以为然。在火烧博望坡之后,张飞才心悦诚服,而高傲的关羽却依然“傲上”。于是诸葛亮在早已知道这是“完不成的任务”中派了关羽去,顺便杀杀他的傲气。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曹操的评价(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何能)(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诸葛亮的布局下,迅速抢占荆州,进而攻占西川,先为汉中王,后为蜀国之主。不得不说,在这盘大棋中,诸葛亮早已运筹帷幄,在开局中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