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上市受到起诉(笑果被判支付800万)(1)

如果说《今晚80后脱口秀》的成功是偶然,那么《吐槽大会》的成功则是种必然。


2012年,《今晚80后脱口秀》作为国内首档脱口秀节目在东方卫视开播,虽然播出时间在晚上11:30,但收视率很快攀升至全国第二,身价一度与黄金档冠名价格相当。


节目的火爆,带火了一众脱口秀演员,这其中就包括了当时王自健时常调侃的蛋蛋(李诞,原名李瑞超)、王建国(原名康洪),以及后来被称为脱口秀“一姐”的思文(王思文)。


2017年,《今晚80后脱口秀》停播。同年,《吐槽大会》首播。


有意思的是,当年《今晚80后脱口秀》总导演叶烽,成了《吐槽大会》出品公司笑果文化的董事长,当时的蛋蛋成了如今的蛋总,而建国、思文除了在新舞台上再度大火,同时还成为了笑果文化的股东。


但成功往往也伴随着争议。


成名之后的笑果曾多次陷入与员工的官司纠纷,其中最出圈的当属与被称为“脱口秀”天才的池子的报酬纠纷。


如今,更出圈的出现了。


笑果被判支付前员工800万


最近,笑果文化(笑果公司及笑乐传媒)被判支付前员工张乐810万元的新闻上了热搜。


单说张乐,大家可能不知道何许人也。但是说到她的身份,“《吐槽大会》第一季执行制片,《吐槽大会》第二季、第三季及《脱口秀大会》第一季制片人”,大家就知道了她在笑果的贡献。


张乐在2017年8月17日与笑果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并与笑果和笑乐签订了《期权授予协议》,同意授予张乐对应笑果注册资本21182.95元的股权期权。


截至判决出具,张乐通过行权而实际持有笑乐5.2955%的合伙股份,间接持有笑果0.3732%的股权。


申报上市受到起诉(笑果被判支付800万)(2)

图源:天眼查

2020年8月17日,张乐合同到期,笑果不再续约。同年12月4日,张乐被笑果和笑乐要求以73889元的价格转让标的合伙股份。


但是,根据张乐方的评估,张乐持有的笑果0.3732%股权在2020年8月31日的股权价值应为8270100元。


所以,案件争议的焦点出现了:张乐转让其持有的笑乐5.2955%财产所应获得的价款,具体应按照笑果2017年1月1日时点的价值计算,还是按照张乐离职的时间点计算?


6年8轮融资 笑果身价暴涨


笑果文化成立于2014年,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2016年至2021年,笑果共完成8轮融资。


游族网络是最早的投资者,完成了笑果的天使轮融资,后续王思聪的普思资本入局,同步完成了笑果的Pre-A轮融资。


根据游族网络2016年年度报告,游族网络首次投资额2125万,直接持有笑果15%的股份,投后可估值1.4亿


2017年11月,游族网络与宁波择时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笑果1%的股权作价600万元转让给宁波泽时,笑果此时对应估值6亿元


申报上市受到起诉(笑果被判支付800万)(3)

图源:游族网络《2017年年度报告》


2019年,天图投资、南山资本对笑果完成B轮融资,媒体报道称,投后笑果估值可达30亿


2021年,腾讯关联公司入股笑果文化,持股比例约12.55%,这也是目前公开信息所能找到的笑果最后一轮融资。有媒体报道,本轮融资后,笑果估值超过40亿元


短短6年时间,笑果完成8轮融资,身价暴涨至40亿。这就意味着,持有笑果0.3732%股权的张乐,在不同时间点计算股权价款,差距将是巨大的。


关注一心向上公众号,免费获取《2022年度科技型初创企业股权激励报告》、《外管7号文知识包》等相关报告。


笑果的股权激励计划


张乐直接持股的笑乐(上海)文化传媒中心本质上是笑果的员工持股平台,即张乐通过持有笑乐的股份间接持有笑果的股份。这也是很多非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时,会采用的一种股权架构形式。


申报上市受到起诉(笑果被判支付800万)(4)

图源:天眼查


笑乐文化成立于2016年,作为笑果的员工持股平台,持有笑果6.41%的股权。


笑果通过笑乐实现股权激励的员工,大家基本都耳熟能详。


比如脱口秀“一姐”思文,以及思文的前夫程璐,还有梁海源、王建国、杨文骏、贾思皓、洋。


申报上市受到起诉(笑果被判支付800万)(5)

数据来源:天眼查


笑果是一家“以内容驱动为核心的年轻态喜剧产业公司”。


这就意味着,笑果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核心产品也是内容,所以作为内容创作者的“人”,自然也是笑果的核心“资产”。


为了保证笑果在业界的竞争力,将行业最顶尖的脱口秀内容创作者绑定在笑果,这不足为奇。


除了笑乐,笑都文化、上海笑放也是笑果的员工持股平台,程璐、康洪(王建国)、梁海源、贾思皓、洋、李瑞超(李诞)、王思文(思文)等也均作为LP位列其中。


用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用资本为员工赋能,企业、员工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在巅峰共享财富盛宴。


张乐最初被授予期权,想必笑果的初心也是如此。


但是,为何最后分开却如此不体面?


关注一心向上公众号,免费获取《2022年度科技型初创企业股权激励报告》、《外管7号文知识包》等相关报告。


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退出机制


关于非上市公司授予期权作为股权激励工具,在员工离职退出时,其实并没有固定的退出机制。


如果双方在签署协议时,已经明确约定了退出机制及价格,那么当员工离职按照约定退出即可。


如果没有,也可以按照“成本定价,估值折扣、参考净资产定价”3种方式确定回购价格


但是笑果主张的退出机制,则是应当以2017年1月1日为基准点确定受让价格,且强调按照期权授予之日的公司价值计算所应支付的激励股权价款系行业惯例。


对此,法院认为,笑果等三方对其所称的行业惯例未提供相应证据,此外,即便实践中确实存在这类案例,如果双方事先就此达成协议,法院不会介入或干涉。但本案不符合此情形,且这种计算方法无异于员工共同促进公司成长同时,员工利益仍停留在公司发展初期或股权被授予时,与“股权激励”目的相违背


其实,股权激励本就是用来激励核心员工,借助资本的力量,期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个人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的。


所以,当企业飞速发展、估值飙升时,员工离职时股权的处理就会变得十分敏感。


今年两会上,格科微董事长提案“进一步明确激励对象退出规则”,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如何在企业与员工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不给企业造成过多成本压力,也不至于亏了员工,或许才是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最核心的难点。


关注一心向上公众号,免费获取《2022年度科技型初创企业股权激励报告》、《外管7号文知识包》等相关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