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头条号“懒龙说”的第68篇文章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个很热播的电视剧叫《财神传奇》,是由张国立老师主演的。我记得这部剧有很多明星,比如陈志朋、刘威、徐静蕾等等都在里面客串过。当时那部电视剧画风是这样的。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1)

这样的财神,好像跟我们所说的黑脸大胡子执铁鞭骑黑虎的财神形象有点不同。骑黑虎的财神看起来威风凛凛,一看就是征战沙场的武将模样。而张国立剧中的财神形象好像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以前过年贴的年画上也有这个形象:笑眯眯白白净净的,三缕长髯,一看就是文士模样。这其实就涉及到了我国民间财神崇拜里的文武之分。骑黑虎执铁鞭黑脸大胡子的那位就是我们在《敬财神,请财神,招财进宝拜财神,谁知财神爷原来竟然是瘟神?》中聊到的“华夏第一正财神”——赵公明,他属于武财神,而文士模样的财神,很明显是文财神了。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2)

财神年画里的形象

看来,财神并不只是赵公明这一位,赵公明只是财神领域的杰出代表。那么如果财神们也要建个群的话,群里的成员都有谁呢?我觉得至少得有两位文财神,两位武财神。两位文财神就是比干、范蠡,两位武财神指的是赵公明和关羽。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3)

武财神赵公明

在《敬财神,请财神,招财进宝拜财神,谁知财神爷原来竟然是瘟神?》一文中,我们已经对赵公明从瘟神到财神的履历做了介绍。今天的话题,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财神群里的其他三位群成员,那就是比干、范蠡和关羽。

一、忠肝义胆,绝无“私心”——文财神比干

比干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拜《封神演义》的广泛传播所赐,比干被纣王剖心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他忠心为国勇于进谏,屡次建议纣王远离妲己,专心国事。后来纣王被妲己蛊惑,要剖比干的七窍玲珑心来给妲己做治病的药引子。比干确实有点无语,这理由也太牵强了吧。为此,比干破口大骂纣王和妲己,最终取剑自剖其心,扬长而去。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4)

剖了心还能走?原来他喝了姜子牙的符水,取心也暂时死不了。比干走到城外遇到一位卖菜的妇人,卖的是空心菜(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卷心菜),比干问这个妇人:菜若无心尚能活,人如无心当如何?卖菜妇人回答:人无心当然就死了。比干于是一口鲜血吐出,倒地身亡。后来比干在封神榜上被封为文曲星君。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5)

《封神演义》里比干的故事基本上取材于史料记载。根据《史记·宋微子世家》中所载:“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 ‘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 ’ 乃直言谏纣,纣怒曰: `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 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比干是历史有记载的第一位忠心报国杀身成仁的臣子,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史上第一忠臣”。

按说比干既然是文曲星,应该是参加科考的文人举子才供奉吧,可是后来怎么又管了财神呢?我觉得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比干的正直忠诚,为国为民的品格让老百姓非常崇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老百姓越来越呼唤买卖活动中公平正直的重要性,所以希望由比干这样正直的神灵来保佑买卖公平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二,比干被剖心,他就成了“无心之人”。所谓无心,指的就是他没有贪心,没有私心,没有偏心,办事无私、不偏不向。老百姓做生意,都是希望没有心眼诡计,童叟无欺,互不欺骗才好,所以,“无心”的比干,来做保佑天下商业的财神最为合适了。

所以,文财神比干的形象早已深深扎根在广大老百姓心中,被大家广为传颂,争相供奉。

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文财神范蠡

范蠡(公元前 520 年-前 477 年),字少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西)人。提起范蠡此人,大家对他的印象主要是在吴越争霸这段历史中,范蠡作为勾践的臣子,帮助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卧薪尝胆灭了吴国,一血越国亡国之耻。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这样评价他:“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

完成灭吴大业之后,范蠡看出了勾践此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放弃了勾践许诺的高官厚禄,选择功成身退泛舟江湖。至于他与西施的故事,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说。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6)

我们对范蠡的普遍印象就到这里了,其实,范蠡在从政治家角色中退出以后,选择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商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说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最终范蠡成为了一代商圣,商界之祖。他最初“浮海出齐”到了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就是生牛皮做的革囊),结果没两年就“致产数十万”,成了致富能手。

虽然范蠡主观上很低调,但是毕竟这有钱了客观上真的很难低调。齐国人请他做相国。范蠡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在自己再次即将位高权重的时候,范蠡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清醒。于是他辞官不做,散尽家财,再次飘然而去。这次范蠡走到了陶(现在山东定陶西北),停下了脚步。

春秋时期的陶地,是一个交通要道,他位于齐、鲁、宋、卫等诸侯国的交通枢纽,按照《史记·货殖列传》的说法,是一个“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的好地方,非常适合做生意。于是范蠡定居在了陶地,自称“陶朱公”,再次开始做起生意来。《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他:“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没过多久就再次成为了巨富。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7)

其实像范蠡这样的人,无论身处何处,即使身无分文,假以时日都能够成为富翁,这里面凸显的就是范蠡对经济的独特洞察。范蠡的经商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是两点。

第一、善于等待和把握时机

这里的时机,指的是作为一个商人,要对货物的长期价格变化有一定判断和把握,从而可以预先针对货物价格变化做出买进卖出的举动。应该说,范蠡的经商思想还是很先进的,早在春秋时期他就发现了货物贵贱是跟货物有余还是不足有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解释,那就是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史记·货殖列传》中载:“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第二、义为利先,以德经商

范蠡始终把“义”放在利益之前,在经商中他并不追求暴利,仅仅“逐什一之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也就是十分之一的利润,这个利润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古代,属于非常低的了。买卖公道,薄利多销,这样的商人自然是非常受欢迎的。此外,范蠡在陶地经商致富以后,经常把家财分散给贫困的朋友和家人兄弟,这样仗义疏财的处事方式,也让范蠡在历史上博得了贤名。《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而好行其德者也。

范蠡以“三致千金”的资历,后来被老百姓奉为文财神也算是“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了。范蠡的家财几聚几散,对于钱财的取舍之间彰显了他对于财富游刃有余的状态。他既有出世的气度,又有入世的手段。也正是由于范蠡对财富的大彻大悟式的理解,才使他成为了中国传统信仰中的文财神,他以他的致富手段和他的商业道德,千载以降,保佑着商业行为的公平和正义。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8)

三、忠勇千秋,义薄云天——武财神关羽

介绍完了两位文财神,下面介绍武财神。中国民间的武财神有两位,分别是赵公明和关羽,这里只说关羽。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9)

关老爷的信仰民间可以说是非常盛行的,以至于佛教道教为了吸引信徒都争相把关羽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比如关羽在佛教中就被封为伽蓝菩萨(关于这一点请移步《告别“上车睡觉,下车看庙”,怎样才是佛教寺庙的正确打开方式?》里面有介绍),在道教中,关羽的地位更高,他在明朝万历年间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成为了关圣帝君;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关羽的封号达到了26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10)

关公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灞桥挑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大意失荆州等等。这样威风凛凛万夫莫敌的英雄,怎么就成了武财神呢?我认为,应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01 关公精神的影响有利于引导商业活动规范

关公的精神特质,我们很多中国人也非常熟悉。比如忠义、守信、正直等等,这些精神与商业活动的要求也息息相关。比如,商业是以契约和信用为基础,贸易往来总是要签订合同,这就要求必须以诚信经营作为经商之本,而忠义诚信的最佳代表,莫过于“千里走单骑”、“释黄忠”、“放曹操”的关公了。商人们因此把关公奉为自己崇拜的财神,效法他的正直、守信、讲义气。以此来调剂关系,建立规范,推动商业发展。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11)

02 关公的勇猛战绩有利于推动商人的锐意进取

关公在三国时代的战绩可以说彪炳古今,《三国志·关张黄马赵传》中,陈寿对于关公就曾经有这样的评价:“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这个“万人敌”可以说是古代对于武将的最高褒奖了。作为后世崇拜的武圣人,关羽的勇猛少有匹敌。商人经商有时就需要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商人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关公一样,在商战中所向披靡,所以商人们尊奉关公希望借助关公神力庇佑达到自己商战胜利的目的。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12)

03 关公能够成为财神有着晋商的传播影响

关公成为财神应该是在明朝中后期。而明清时期,随着山西晋商足迹走遍全国各地,作为山西老乡的关公,自然成为了晋商群体所崇敬的保护神。众所周知,关公是山西解州人。当时全国各地的许多关帝庙,都是晋商出资修建的,由于晋商群体在当时全国商界影响较大,所以其他商人纷纷效仿,逐渐在商铺中形成了供奉关公的风气。如此一来,关公逐渐就成了商铺供奉的财神了。

赵公明就是我们经常供的财神爷吗(如果财神也要建个群)(13)

关公凭借自己忠义千秋的形象化身,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加封,成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顶礼膜拜的神灵。商人和老百姓都把关羽当做财神信仰,希望他能够保障买卖公平,诚实守信。在商业行为中,忠诚信义是最高的人生准则,也是经商的基本理念,更是商业行为的基础规范。商人把关公作为出门经商的保护神,使得人们更加推崇关公是一位保佑财源广进的财富神了。


如果财神也有个群,群里成员都有谁?现在我们知道了至少应该有两位文财神——比干、范蠡,两位武财神——赵公明、关羽。其实无论是哪位财神,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公平正直,诚信忠诚。这其实也是老百姓对于商业活动规范的美好愿望。从古至今,经商向来都是以诚信为本,以公平为准则,只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遵守规范,诚信经营,才能够真正实现致富的目的。

回到本文最初谈到的张国立主演的电视剧《财神传奇》,里面有几个故事单元,名字很有意思,叫“财神不是人”,“财神疼好人”。我就把这两个单元的名字作为本文的结尾。是的,财神虽然不是人(因为他是神仙嘛),但是财神疼好人。我希望那些公平规范,诚信经营的好人,都能够得到财神的保佑,招财进宝,日进斗金。

参考文献

1、《封神演义》、《史记》、《三国志》等

2、《中国财神传说研究》 陈芳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比干在官方与民间的形象》 刘朴兵 寻根 2016年5月

4、《财神范蠡考》 刘绍明 道教论坛 2008年4月

5、《论《史记·货殖列传》中范蠡的商业经营观》 蔡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月

6、《关羽是如何嬗变为“财神”的》 徐彦杰 北方文学 2017年6月


感谢您关注头条号懒龙说,如果您喜欢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评论下方与我留言交流,或者可以转发朋友圈,甚至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赞赏”,为作者提供一点点支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