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与同情心的区别(同理心与同情心)(1)

你表现出的是“同理心”还是“同情”?虽然这两个词经常被错误地互换使用,但它们的情感影响的差异很重要。同理心,作为实际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字面意思是“穿着他们的鞋子走一英里”——超越了同情,一种对他人不幸的简单表达。极端的情况下,深刻或长期的同理心实际上会损害一个人的情绪健康。

同情

同情是一种对某人的关心和表达,通常伴随着希望他们更快乐或更富裕的愿望。“哦,亲爱的,我希望化疗有帮助。” 一般来说,同情意味着比怜悯更深、更个人化的关心,一种简单的悲伤表达。

然而,与同理心不同,同情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情是基于共同的经历或情绪。

同情

心理学家爱德华·蒂奇纳 ( Edward Titchener)于 1909 年将德语单词 Einfühlung(“感觉”)翻译成英语,“同理心”是识别和分享他人情绪的能力。

同理心需要能够从他人的角度识别他人的痛苦,并公开分享他们的情绪,包括痛苦的痛苦。

同理心经常与同情、怜悯和同情相混淆,后者只是对他人痛苦的承认。怜悯通常意味着受苦的人不“应得”发生在他或她身上的事情,并且对此无能为力。与同情、同情或同情相比,怜悯表明对受苦者处境的理解和参与程度较低。

同情是更深层次的同理心,表现出帮助受苦之人的真实愿望。

由于它需要共享经验,人们通常只能对其他人产生同理心,而不能对动物产生同理心。例如,虽然人们可能会同情一匹马,但他们无法真正同情它。

心理学家说,同理心对于建立人际关系和对他人富有同情心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它涉及体验他人的观点——超越自我——同理心能够使真正的帮助行为变得容易和自然,而不是被迫。

善解人意的人在团队中有效地工作,建立更持久的友谊,并且在看到他人受到虐待时更有可能介入。人们相信,人们在婴儿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同理心,并在童年和青春期发展出这种特质。然而,尽管他们对他人的关心程度很高,但与家庭、社区、种族、民族或文化背景之外的人相比,大多数人往往对与自己相似的人有更深的同情心。

同理心的三种类型

根据心理学家和情感领域的先驱,Paul Ekman 博士的说法。,已经确定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同理心:

虽然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赋予意义,但 Ekman 博士警告说,同理心也可能会出错。

同理心的危险

同理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赋予意义,真正安慰处于困境中的人,但它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虽然对他人的悲剧和创伤表现出同理心的反应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如果被误导,也会将我们变成詹姆斯·道斯教授所说的“情感寄生虫”。

同理心会导致错误的愤怒

如果人们错误地认为另一个人正在威胁他们关心的人,同理心会使他们生气——也许是危险的。

例如,在公共聚会上,您注意到一个身材魁梧、衣着随意的男人,您认为他在“盯着”您未满十几岁的女儿。虽然这个男人仍然面无表情,没有离开他的位置,但你对他“可能”想对你女儿做的事情的同理心理解让你陷入愤怒状态。

虽然男人的表情或肢体语言中没有任何东西应该让你相信他打算伤害你的女儿,但你对可能“在他脑海里发生的事情”的感同身受的理解把你带到了那里。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l将同理心和攻击性称为“存在主义双胞胎”。

同理心会耗尽你的钱包

多年来,心理学家报告了一些过度同情患者的案例,他们将毕生积蓄赠送给随机的有需要的人,从而危及他们自己和家人的福祉。这种过度善解人意的人觉得自己对他人的痛苦负有某种责任,他们已经产生了基于同理心的内疚感。

更为人所知的“幸存者内疚”是一种基于同理心的内疚形式,其中一个同理心的人错误地认为他或她自己的幸福是以牺牲为代价的,甚至可能导致了另一个人的痛苦。

根据心理学家林恩·奥康纳( Lynn O'Connor) 的说法,经常出于同情心或“病态利他主义”而采取行动的人,在晚年往往会患上轻度抑郁症。

同理心会损害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警告说,同理心不应与爱混淆。虽然爱可以使任何关系——无论好坏——变得更好,但同理心不能,甚至可以加速紧张关系的结束。本质上,爱可以治愈,同情不能。

同理心会导致疲劳

康复和创伤顾问Mark Stebnicki创造了“移情疲劳”一词,指的是由于个人反复或长期卷入慢性疾病、残疾、创伤、悲伤和失去他人而导致的身体疲惫状态。

虽然在心理健康顾问中更为常见,但任何过度善解人意的人都会经历同理心疲劳。根据 Stebnicki 的说法,医生、护士、律师和教师等“高度接触”的专业人士往往会遭受移情疲劳。

保罗布鲁姆博士 耶鲁大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教授甚至认为,由于其固有的危险性,人们需要更少的同理心,而不是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