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作品很特别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三毛体了。

今天在家休息,看了一天三毛的书,我也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感觉,三毛的文字就像一杯白开水,看起来很平淡无奇,说的也是日常琐事,但就有无穷的魔力,让我整个人都会放松起来,在我迷茫的时候,我都会拿出来看一看。

读了《撒哈拉的故事》,在三毛的描述下,沙漠中的人和物变得丰富多彩耐人寻味,有很多读者质疑,撒哈拉的故事是不是三毛杜撰出来的?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的一段人生道路,三毛去过撒哈拉是真实的有迹可循的,故事的框架主题结构确实存在,但是细节的描述应该是通过艺术加工,那些事情是她亲自在非洲沙漠体验过的,不然怎会写的那么生动逼真。

《撒哈拉的故事》全是以沙漠为背景,因为一本地理杂志关于沙漠的描述,撒哈拉对三毛进行了心灵深处的召唤,于是三毛背着行囊走进荒凉、单调、枯燥、乏味的撒哈拉,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洋溢着一种浪漫喜剧、风光旖旎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的地形地貌和风土民情,犹如走进一副充满异域风情的悲凉凄美的画卷。

三毛拿一把剑去冒险(三毛自负凌云笔)(1)

三毛用一颗包罗万象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在三毛的笔端,那枯燥乏味的沙漠变得有趣生动活泼了。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的衣食住行以及柴米油盐的生活细节,与当地撒哈拉威人相处的相对比较融洽,她以一个宽容大度的心去谅解当地大人的愚昧以及小孩子的顽皮,沙漠新颖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结队的山羊,书中不论是三毛把粉丝煮鸡汤当成“雨”来吃,还是她们简单朴素的婚礼,开车去海边捉鱼,白手起家建立起他们沙漠上最美的房子,都渗漏出甜蜜的喜悦,在我的脑海里展现出一副魅力无限伉俪情深的画卷。

三毛的作品是文学作品而不是生活纪录纪实片,我们主要是从她的作品中找到幸福的喜悦,找到人生的乐趣,汲取文学散发出的爱和对生活积极乐观豁达大度的态度。我看过三毛的作品《流星雨》,其中有一篇文章叫《五月花》,据说后来三毛说那篇文章她意犹未尽有所保留,就是怕读者觉得夸大事实。其实我们都不是当事人,所以还是感受故事中的童真童趣,从文章中吸取力量吧,至于是真是假,一切都不重要了。

三毛拿一把剑去冒险(三毛自负凌云笔)(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