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1)

01

山东大学当选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召集单位

5月30日,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青岛召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明池,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山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陈成标,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桑晓旻出席活动。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2)

大会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章程》和《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选举办法》,推选山东大学作为召集单位,张永兵当选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会长,桑晓旻当选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秘书长。

下一步,山东大学将深入贯彻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拓展联盟合作平台,构建馆校融合育人共同体,充分发挥好革命文物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动历史学、考古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引领性发展,构建起多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的革命文物研究新格局,着力推进革命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接文化强国战略,持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02

结构成分与物性测量平台助力弛豫铁电单晶研究领域新进展

近日,物理学院郑立梅教授团队在弛豫铁电单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微结构调控方法实现了弛豫铁电单晶中压电性和矫顽电场的协同优化,相关研究成果以“Simultaneously achieving giant piezoelectricity and record coercive field enhancement in relaxor-based ferroelectric crystal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山东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郑立梅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3)

图1.PSN-PMN-PT单晶样品的性能参数

具有超高压电性的弛豫铁电单晶自被发现以来便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铁电材料中的高压电响应和强矫顽电场均是至关重要的性能参数,分别保证其在机电器件中实现高工作效率和宽工作场下的稳定应用。然而,同时实现压电性和矫顽电场的增强非常具有挑战性。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4)

图2.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及测试结果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5)

图3.针尖增强拉曼测试系统及PFM翻转谱测试结果

大型仪器公共技术平台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结构成分与物性测量平台的日本理学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图2)支撑了晶体的物相结构表征,结构成分与物性测量平台的针尖增强拉曼测试系统 (图3)支撑了晶体的微观电畴观测。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9962-6

03

环境学院张建教授团队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环境学院张建教授课题组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Nature Index期刊,IF=11.236)发表了题为“Simultaneously enhanced removal of PAHs and nitrogen driven by Fe2 / Fe3 cycle in constructed wetland through automatic tidal opera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设计了一种新型自动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通过优化系统氧化还原环境实现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和营养元素氮的高效去除,保障再生水回用安全。山东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环境学院博士生陆佳兴为第一作者,郭子彰副研究员与张建教授为通讯作者。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6)

该论文针对人工湿地复氧效率低、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差的技术瓶颈问题,通过定向调控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环境与改良铁基质填料,构建了新型自动潮汐人工湿地并探究了其对多环芳烃和氮的去除机理。基于材料表征、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宏基因组学等手段,证实了通过虹吸、导气管在湿地内创造出交替的缺氧、好氧环境并形成了Fe2 /Fe3 循环,增强了细胞内外电子传递效率,拓宽了湿地内的脱氮途径,并提高了多环芳烃降解菌的丰度。研究表明微生物降解是人工湿地降解多环芳烃的主要机制,并提出了铁基质人工湿地中降解多环芳烃的关键微生物。这些发现揭示了人工湿地降解多环芳烃的机理,为人工湿地保障再生水安全回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与重要参考。

研究团队长期从事污水生物/生态处理与资源化研究,致力于研发新型高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人工湿地研发、设计以及工程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Chem Eng J、J Hazard Mater等环境科学领域权威国际期刊,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青年项目等资助。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平台(https://www.huanke.sdu.edu.cn/kxyj/yqpt1/yqml.htm)为本研究提供了样品测试帮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2.118232

04

生命科学学院夏永振教授课题组刊发利用工程化EcN菌株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与合成生物学团队在国际肠道微生物学领域权威期刊《Gut Microbes》上在线发表题为“EngineeredEscherichia coliNissle 1917 with Urate Oxidase and an Oxygen-recycling System for Hyperuricaemia Treatment”的研究论文(DOI: 10.1080/19490976.2022.2070391)。研究团队的博士研究生赵瑞为第一作者,生命科学学院夏永振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

随着高嘌呤饮食消费的增加,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继糖尿病之后的第二普遍的代谢性疾病。而目前可供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屈指可数,并且很多药物都有严重的副作用。由于人体内缺乏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UOX),无法将尿酸进一步代谢。体内多余的尿酸通过肾脏和肠道排出,其中1/3尿酸的排出通过肠道完成,并被肠道菌群进一步代谢。因此,肠道微生物可能为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本研究构建了一株能够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快速降解尿酸的工程化EcN菌株。该菌株可以降解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和血液中的尿酸,本研究表明在肠道中应用EcN菌株来治疗高尿酸血症具有可行性;同时提出将EcN菌株直接应用到血液中的新疗法,这可以为治疗代谢紊乱类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基金等科研项目的支持。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7)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2.2070391

05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急危重症医学(英文)》被Scopus收录

5月18日,由山东大学主办、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与荷兰威科(Wolters Kluwer)集团合作出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承办的急危重症领域新刊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急危重症医学(英文)》CN 37-1533/R,ISSN 2097-0617, Online ISSN 2693-860X,季刊)通过Scopus内容遴选与咨询委员会(Content Selection & Advisory Board,CSAB)评审,正式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8)

Scopus数据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出版物文摘和引文数据库,收录了全球7000多家出版商的超过27000种期刊,1090多万篇学术会议论文,24万册图书以及全球5大专利机构4700万条专利信息(2022年4月数据),覆盖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学科。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急危重症医学(英文)》于2021年9月创刊,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教授担任主编,组建了高影响力的国际化编委和青年编委团队,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学术争鸣的交流平台。期刊以开放获取模式出版,于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并得到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等学术组织的支持。截至目前,期刊已出版3期,已与AI2,British Library, CCC_DocDel, CLOCKSS, CNKI, CNPIEC, DeepDyve, EBSCO Discovery, FiZ, GALE (Cengage), GNM, Ingenta, Meta (Sciencescape), OCLC, Portico, ProQuest Summons, Readcube, Semper Tool, TDNet, Wanfang等多个数据库建立文摘收录合作关系。

期刊被知名Scopus数据库收录,标志着本刊受到了国际权威数据库的认可,对扩大期刊传播范围,增加期刊显示度,提升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06

公共卫生学院薛付忠教授团队在因果多中介分析方法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薛付忠教授团队在国际统计学与概率论期刊Statistical Methods in Medical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ausal mediation analysis with multiple causally non-ordered and ordered mediators based on summarized genetic data”的大数据因果推断文章,这是学校齐鲁医学学科首次在该杂志发表方法学类文章。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博士研究生侯蕾是本论文的第一作者,薛付忠教授和特别资助博士后李洪凯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9)

该方法PSE-MR使用现有的大样本公开遗传汇总数据,利用遗传变异作为工具,进行有序多中介与无序多中介因果分析。PSE-MR放松了传统中介分析中的序贯可忽略性假设(the sequential ignorability assumption)以及交叉世界独立性假设(the cross-world independence assumption),即允许暴露、中介以及结局之间均存在未知混杂,并且允许暴露指向中介与结局之间的混杂。在工具变量个数大于中介个数的秩条件下,PSE-MR可以准确识别与估计暴露到结局之间任意特定通路的效应。此外,本研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完整的分析指导流程,对于客观准确地揭露暴露对健康/疾病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循证医学意义。例如,文章中的实证分析,揭露了BMI与吸烟年限在受教育程度到骨关节炎的因果关系中的中介机制。

Statistical Methods in Medical Research杂志是医学统计学与概率论方法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杂志,收集了可用于医学分析的强大统计方法,是医学统计领域主要的文章载体。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03557)以及面上项目(82173625)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9622802221084599.

07

化学与化工学院郝京诚教授团队在化学领域三大期刊发表综述性论文

近日,化学与化工学院郝京诚教授团队分别受邀在化学领域Chem. Rev.(2022,DOI: 10.1021/acs.chemrev.1c01042,IF = 60.622,封面文章)、Acc. Chem. Res.(2022, 55, 1171-1182, IF = 22.384) 和Chem. Soc. Rev.(2022, 51, 3226-3242, IF = 54.564) 三大期刊发表了综述性论文,对相关领域的团队和国内外科学进展进行评述。郝京诚教授团队近年来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2020, 117, 9832-9839)、Angew. Chem. Int. Ed.(2021, 60, 21529-21535)、CCS Chem.(2021, 3, 2275-2287)、ACS Central Sci.(2021, 7, 1611-1621)、Macromolecules(2020, 52, 2430-2440)和Langmuir(Perspective, 2022, DOI: 10.1021/acs.langmuir.2c00271, 封面文章)发表了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相关基础研究成果牵引的高纯度化学制剂的制备与纯化技术已实现了产业化示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郝京诚教授团队在发表系列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获得了胶体与界面科学在国际学术届的高度认可。2020年以来,郝京诚教授作为会议主席组织国际学术会议4次,目前担任Langmuir期刊Senior Editor以及十余家国内外期刊的编委;2022年两次受邀在国际胶体与界面科学领域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Plenary Lectures: 23rd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rfactants in Solution, Lublin, Poland, September 11-15, 2022 (SIS 2022); 9thAsian Conference o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Hong Kong, December 4-7, 2022 (ACCIS 2022)),极大提升了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科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论文和大会链接:

Chem. Rev.: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rev.1c01042

Acc.Chem.Res.: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ccounts.2c00068

Chem.Soc.Rev.: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CS/D1CS00958C

SIS2022:https://www.sis2022.umcs.eu

ACCIS2022:https://accis.chem.cuhk.edu.hk

08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学术交流年会举行

为适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要求,促进学术交流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5月27日—28日举办2022年度学术交流年会。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元英进出席会议。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10)

樊丽明在开幕式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山东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重大重点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成绩,并对实验室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于变局中开新局,聚焦学科特色和优势,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成果产出基地。二是要于融合中塑优势,大力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在着力推动学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上当先锋做表率。三是要于感悟中促提升,学习好、领会好、消化好、落实好专家们的意见建议,把实验室学术年会办成山东大学乃至引领国际国内微生物领域研究的学术交流品牌活动。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11)

本次年会包括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分特邀报告、大会报告、教工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四个环节。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12)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13)

在特邀报告环节,谭天伟院士以“二氧化碳制备化学品——第三代生物制造”为题,围绕第三代生物制造国际前沿研究背景、研究任务、预期目标、研究成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人工光合作用-光酶耦合固碳、微生物CO2的利用、电催化CO2RR与微生物电催化固碳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元英进院士以“合成生物学与应用”为题,围绕合成生物学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设计原则策略、研究成果等方面内容,详细介绍了酵母基因组设计合成、基因组DNA合成的应用、生物安全准则天津指南等方面的情况。

本次学术年会同时设立为期一个月的优秀墙报展、请研究生担任教工论坛和研究生论坛环节的报告主持等创新举措,为青年学生增加了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以此为起点,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模式,将学术交流年会打造成一个主题性、开放性、周期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力争办成引领国际国内微生物领域研究的学术交流品牌活动。

0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研究丛书·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卷》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在各方大力支持下,由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仁卿教授团队编著、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研究丛书·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卷》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魏辅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为丛书做序。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14)

丛书包含《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及其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植被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和《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三部专著。

丛书聚焦黄河三角洲植被类型与分布、植被格局与动态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服务等方面,是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情况的总结、概括和阐述。丛书集学术性与应用性为一体,既有深入的理论阐释,又有浅明的科普知识,更有大量的调查数据和丰富多彩的图片。丛书的出版,既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和概括,也标志着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研究新阶段的开始,更是加强重大基础研究、提供科技支撑,更好服务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和行动。

本丛书得到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山东青岛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山东省植被生态示范工程技术中心、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的资助。

10

环境学院李玉江教授课题组发表油藏生物酸化长效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玉江教授课题组联合化学与化工学院孙德军教授课题组在油藏流体生物酸化控制领域取得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Bio-augmentation with 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 (DNRA) driven sulfide-oxidizing bacteria enhances the durability of nitrate-mediated souring control”为题发表在水处理领域国际期刊Water Research(2022, 219, 118556. if=11.236)上,为硝酸盐介导的油藏流体长效生物酸化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基础。2018级博士研究生齐泮晴为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环境学院李玉江教授和化学院吴涛(高级实验师)。山东大学为上述成果的唯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山大数学系在哪里(山大最新学术一览)(15)

生物破乳协同生物酸化控制

油藏流体的生物酸化问题是石油工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本研究针对硝酸盐介导调控油藏/采出水生物酸化存在短效性的技术难题,探讨了具有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NRA)驱动的硫氧化特性的破乳菌生物强化对硝酸盐介导调控生物酸化长效性的影响,揭示了导致硝酸盐介导酸化控制短效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以间歇性投加硝酸盐,结合DNRA驱动的硫氧化菌生物强化,实现增强硝酸盐介导酸化控制长效性的方法。研究认为,连续高浓度的硝酸盐注入对长效生物酸化控制不利。连续注入高浓度硝酸盐极易引起反硝化菌的大量增殖,反硝化菌的异养反硝化活性将快速消耗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最终导致硝酸盐难以向油藏深处突破。本研究不仅可应用于油藏生物酸化控制,还首次实现了强乳化油田采出水的生物破乳和生物酸化控制的协同(图1),有望为油田采出水的绿色、高效、集约化处理带来新的技术范式。

李玉江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油田采出水的乳化稳定机制和破乳机制的研究。近5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课题组分别在Water Res、Carbon、J Membrane Sci、Chem Eng J、J Hazard Mater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生命环境研究公共技术平台为上述研究提供了部分样品测试帮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2.118556

素材来源 | 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编辑 | 陈奕彤

责任编辑 | 苗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