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爽文”和费脑文,

实际上就是碎片化信息和系统性信息的区别。

很多“爽文”看似是整个一个故事,

但是更多地是用一个一个小故事来堆砌整篇文章,

可能贯穿文章始终的只是一个人物,

且每段小故事都以较快的节奏迅速给出反馈,

尽管我们一边骂作者瞎扯或者主人公“主角光环”,

但大脑被瞬间分泌的“多巴胺”奖励,

你会一边骂一边不停地看下去,

希望在“多巴胺”短暂的刺激消逝之前寻找下一个刺激,

也因此“爽文”的作者里面的情节安排是一个接一个,

主角的光环从头一直开到底。

但是这种文章看完了之后,

“多巴胺”的刺激转瞬即逝,

人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脑子里空空的没有任何收获感。

其实比较类似的抖音短视频这些也是这样,

一个个四五分钟的短视频,

并且没有停止地不断往下刷,

当一个视频没有达到预期的刺激效果之后,

我们的手会不受控制地迅速划过,

寻找下一个视频。

而且人受到刺激分泌“多巴胺”的阈值会因为持续不断地刺激越来越高,

导致同类型的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丧失吸引力,

必须不断出现更高刺激的内容,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的“网红”内容一般都持续时间不长,

互联网的记忆如此短暂。

无脑爽文为什么越来越多(为什么不建议沉迷于)(1)

深入思考收获平静

但是经典的名著和比较系统的内容不一样,

他可能文字片段比较平淡刺激性不大,

但是整篇文章的逻辑线比较系统,

经常有“草灰蛇线,伏延千里”的感觉。

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小小的情节和片段,

都能够在后期的情节发展和结局中找到伏笔,

要想搞清楚整个故事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看这种内容的人需要完全沉浸其中,

将自己的思维伴随着作者的思维,

前后做好记忆和整理,

初期的体验甚至是费劲和辛苦的。

但是读到最后或者中途的某一个片段,

脑子中就会突然闪现之前看到的内容,

大脑主动思考将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就会拍案叫好直呼妙不可言,

进而沉浸在绵延而悠长的快乐当中。

大脑时刻在思考,

并且达到了“心流(Flow,又称福乐)”的状态当中去,

人收获的是一种平静、踏实而长久的满足感,

这时候起作用的是“内啡肽”,

可能缺少“多巴胺”给予的紧张和刺激感,

但却多了很多轻松愉悦感,

且过后并没有那种怅然若失的迷茫,

收获的是一种平静和满足。

人如果长期追求“多巴胺”给予的瞬时刺激和满足,

那么这个阈值就会不断地提升,

也就会不断寻求更高的刺激,

这就跟赌博、吸毒以及黄色刺激一样,

最终将自己陷入一种筋疲力尽且怅然若失的无力感,

其他的一切都将不再激起自己的兴趣;

但是“内啡肽”给予的不一样,

这种刺激是经过一番辛苦和努力之后收获的持续性奖励,

就像深度思考、跑步、持续健身一样,

收获的是一种持续且平静的快乐,

不会有那种不断索取仍旧不满足的“饥饿感”,

况且对大脑和身体而言,

都是有益且可持续的。

无脑爽文为什么越来越多(为什么不建议沉迷于)(2)

持续收获内啡肽快乐

当然,

每个人都是个普通人,

“多巴胺”的快乐并不是不能享受,

只是不要让自己在这种短暂且不可持续地快乐上成瘾。

“爽文”在自己心情低落或者对现实不满意的时候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是自己一定要认清现实,

调剂即可不可沉迷。

同时也要清楚,

“碎片化”思维对自己的思维深度提升和实践指导没有多少作用,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系统,不可能摘出一点孤立地去看待问题,时间是一个连续的跨度,也不可能静止在某点不再前进,

功利一些的话,

一个几秒钟解决对手的“爽文”片段,

和一个跨越百年关系复杂的史诗巨著(你懂我在说哪本书),

哪一个能够让我们更深入更清楚地看清现实看清人性看清自己,

哪一个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现实收获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相信这个问题都不需要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