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二婚有什么说法(俗语女不嫁三花)(1)

自古以来,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三件事就被奉为人生三大喜事,其中又把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说成是大小登科。“大登科”意指古代读书人科考中榜,取得功名。五代时期《开元天宝遗事》有云:“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小登科指的是男婚女嫁之事,元朝无名氏的《梧桐叶》中有云:“欢声鼎沸长安道,得志当今贵豪。小登科接著大登科,播荣名喧满皇朝,始知学乃身之宝。”

古代二婚有什么说法(俗语女不嫁三花)(2)

民间常说:“新婚胜如小登科,披红戴花煞似状元郎”,新婚之夜,新郎穿红袍、戴桂冠,跟中第登科时的装扮一般无二,所以就有“小登科”的说法。

比较现代的婚礼而言,古代的婚礼过程就显得繁冗而复杂,我们常说的“三书六礼”就源于旧时的汉族嫁娶礼仪,其中“三书”是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则是指整个结婚的过程,即六个礼法,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古代二婚有什么说法(俗语女不嫁三花)(3)

古代嫁娶都是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年轻男女结婚当夜才知道对方的相貌。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古人也积累了一些识人看人的标准,比如说:“女不嫁三花,男不娶四白”,其中的“三花”和“四白”分别指什么?暗含什么道理?

女不嫁三花

这里的“三花”说的是男子手掌中的三种纹路,分别是柳花、钗花和乱花,古人嫁女都会避开有这三种掌纹的人。首先来说说柳花,所谓的柳花,就是指手中的掌纹形状像柳树叶一样有张有驰,古人认为这种掌纹的人生性风流,喜欢沉迷在胭脂水粉堆里,不足以托付终身。钗花的掌纹是短小零碎的,多半也是一个花花公子之流。最后一个乱花是指掌纹杂乱无章,没有规律,这种人就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好吃懒做,只知享乐的人,当然也是不能嫁的。

古代二婚有什么说法(俗语女不嫁三花)(4)

男不娶四白

说的是男子不能娶眼中有四白的女子,即“四白眼”。都说眼睛是一个人的窗户,可以通过眼睛看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道:“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 黑水银”,所以眼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 气质体现。

古代二婚有什么说法(俗语女不嫁三花)(5)

“四白眼”的人,眼白占了一大半的位置,通常正常的眼睛,只在眼角处有眼白,这里说得“四白眼”,就是除了瞳孔之外的地方,眼球四周都以眼白居多。古人娶妻,多要宜室宜家,而“四白眼”的女子,认为是不安于室的人,不适合做妻子,所以民间又有“女子羊目四白,奸夫闯门入宅”、“眼内多白女杀夫”的说法。

古人在观人识人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论著,“女不嫁三花,男不娶四白”是他们长年累月积累的识人经验,在如今看来确实是有失偏颇,不过一个人的举止言行却是很重要的,不管在何时何地,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也是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