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为什么不杀海瑞(明世宗反而嘉奖道士)(1)

明世宗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封国,在现今湖北省钟祥市,自古是道教兴盛的地方。明世宗即嘉靖帝,是整个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崇信道教的皇帝,他对方术的迷恋,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因为明世宗是紧急接替堂兄明武宗入替大统,他前半生还是收拾了不少烂摊子,比较励精图治。随着年岁增大,身体每况愈下,他为了寻求长寿,就从方术上寻求寄托。明世宗一开始就比较崇道,嘉靖二年,崔文撺掇皇帝在紫禁城里到处搞起祭祀,给事中张嵩和前朝首辅杨廷和都劝谏世宗不要这样做,并要求驱逐崔文,但世宗不以为然。嘉靖三年“大礼议”后,由于给他父亲争到了“皇考”称号和皇陵的级别,又打击了一大批反对派大臣,他更有恃无恐起来。

明世宗为什么不杀海瑞(明世宗反而嘉奖道士)(2)

明世宗最宠信的道士是一对好友,一个叫邵元节,一个叫陶仲文。这两人并非同时进宫,明世宗先征召了邵元节,封他为真人,让他在宫内主管祷祀之事。邵元节65岁得宠,在宫内显赫一时,荣耀遍及老家。12年后,邵元节去世,临死前他又把好友陶仲文推荐给明世宗,陶仲文也已经是64岁的老人了。这两个老油条最爱干的事情,就是不断撺掇皇帝建造道场,其中劳民伤财之处,不可数计,陶仲文却因此步步高升。当时工部员外郎刘魁看到皇帝在道士的怂恿下大兴土木,又要在太液池旁修建道观,进谏道:“泰享殿(即天坛祈年殿前身)、大高玄殿都还没完成,存银还有多少?每年收入多少?一次就耗费亿万银钱。土木工匠都穿上绣衣紫袍,道士都住到宫里来了。现在国库耗尽,民力衰竭,却还在做这些无用的事情,不是给后世留下骂名吗?”明世宗大怒,赏了刘魁一顿廷杖后,关到了大牢里。同样因为直谏崇道被下狱的还有监察御史杨爵、给事中周怡等人。后来大高玄殿遭受火灾,明世宗在露台祈祷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杨爵他们是忠臣啊!”的声音,吓出一身冷汗,赶快把三人放了。

为了搞他的祭祀,明世宗甚至在西苑搞了一个“作协”,专门培养给皇帝写“青词”的班子。青词就是祈祷时写给天神的奏文。这个班子里的人后来借此做跳板飞黄腾达,比如严嵩、夏言、徐阶等。

明世宗崇道至深,已经搞不清国家大事和方术之间的界限,甚至闹出笑话。嘉靖二十三年,大同发生了一次叛乱,已故的大同左卫指挥王铎之子王三,杀死母亲、妻子,北逃到俺答部,企图作为向导,带领俺答攻打明朝,结果刚一出兵,就被抓获,送到京城正法。明世宗知道后,非常高兴,宣谕礼部:“叛人王三被擒,皆因祷玄修仙之功,即设醮坛谢上帝,秉一真人礼部尚书陶仲文加少师。”

明世宗为什么不杀海瑞(明世宗反而嘉奖道士)(3)

陶仲文一人身兼少师少傅少保,整个明朝也仅此一人。边关将士奋战平叛的功劳,竟然被昏君加在了道士的身上。这怎能让人信服。所以《西游记》里就写出“车迟国”一章,来谴责这些道士的胡作非为,孙行者不仅手眼通天,让他们求雨写的“青词”失灵,还一个个要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妖道的性命,给昏君一个教训。

嘉靖二十四年,追赠陶仲文祖上三代,将陶仲文的孙子录用到国子监。二十五年,加封为“神霄紫府阐范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任命儿子陶世恩为尚宝丞。二十七年给与伯爵的待遇,封他的徒弟郭弘经,王永宁为“高士”,后又封为“真人”。二十八年加授“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支大学士俸。二十九年因为祈雨和平狱有功,封“恭诚伯”,再加每年俸禄二千石。三十一年又增加一百石。到嘉靖三十六年,陶仲文才告病还乡,临走时留下了皇帝赏赐的宝物,竟达黄金万两。

明世宗为什么不杀海瑞(明世宗反而嘉奖道士)(4)

嘉靖三十九年,陶仲文去世,明世宗痛苦不已,加谥号“荣康惠肃”。明世宗此时年迈多病,只能依赖丹药苟延残喘。嘉靖四十五年,户部主事海瑞上书劝谏:“自古圣贤垂训,都没有什么长生不老之说。陛下以陶仲文为师,可是陶仲文早就死了。他都不能长生不老,陛下为什么还要去追求呢?”明世宗把疏文一扔,就要命左右来抓海瑞。他身边的宦官黄锦却说:“我听说海瑞来上疏前,已经买好了棺材,和妻子诀别,家中童仆也都遣散了,他就根本没打算跑。”明世宗听后又认真读了上疏,也许是因为自己也感觉到即将不久于人世,没有再怪罪海瑞。同年,明世宗丹药中毒,昏迷不醒,年底死去。遗诏中说“只缘多病,过求长生,遂至奸人诳惑。”但为时已经晚了。

明世宗死后,继位的是明穆宗。陶仲文的儿子陶世恩等一批方士被查出制造假药,下狱处死。陶仲文的谥号也就此取消。看来不管狐假虎威有多风光,清算早就在地狱门口等着,永远不会晚来一步。

本文由异色阳光故事会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