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常考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期末必背高中生物)(1)

生物姐: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生物姐给同学们总结了高中生物当中的有关“主要”的知识点以及其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这个期末更好的去学习!

高中生物常考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期末必背高中生物)(2)

一、细胞中的物质基础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量少但生物必需)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共占细胞总量的97%)细胞鲜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O、C、H、N、P、S细胞干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C、O、N、H、P、S植物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N、P、S、K、Ca、Mg植物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Fe、Mn、B、Zn、Cu、Mo、Cl、Ni光合作用有关元素:N、P、K、Mg、Fe   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C、H、O、N、Fe叶绿素的组成元素:C、H、O、N、Mg   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C、H、O、N、I

二、细胞中的结构基础

8、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解析】植物细胞壁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其次是果胶。除了这两种主要物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少量的半纤维素和其他非纤维素多糖等。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多肽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肽聚糖)。

9、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解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超过膜脂总量的50%,也含有少量的胆固醇。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重要。不同生物细胞膜的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别,其结构是双层磷脂分子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双分子表层或嵌入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细胞膜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体现在:动物细胞膜内陷、变形虫、受精作用、 荧光分子的移动、白(吞噬)细胞、细胞工程、胞吞(内吞作用)和胞吐(外排作用)等;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取决于蛋白质——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海水淡化、污水净化等。具有膜结构的是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等。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核膜、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没有膜结构的是细胞壁、中心体、核糖体等。

10、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有色体、液泡等细胞器中【解析】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含量较类胡萝卜素多,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中叶绿素b为黄绿色,将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叶绿素a为蓝绿色,其中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接受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传递的光能后被激发,释放出高能电子,完成光电转换。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叶绿素少,主要吸收蓝紫光,并可将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黄素为黄色,胡萝卜素为橙黄色。

11、动物细胞间质“主要”含有胶原蛋白【解析】动物细胞间质主要含有胶原蛋白等成分,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处理才能获得单个细胞。因为如果不把动物细胞分开,也就是细胞之间相互接触,这样细胞之间就存在“接触”抑制作用,进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另外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而细胞间分散开的应该是压片。

高中生物常考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期末必背高中生物)(3)

三、新陈代谢

12、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除少数的酶是RNA外,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13、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解析】新陈代谢(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而细胞核和一些细胞器也进行部分新陈代谢,如细胞核中DNA的复制和转录、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线粒体中的有氧呼吸、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合成等。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装配机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某些专供运输到细胞外面的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等;而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供细胞内利用。内质网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同时,内质网与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即参与合成细胞壁中的纤维素)。

14、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解析】对真核生物而言,有氧呼吸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而第二和第三阶段则是在线粒体中进行,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而一些原核生物(如好氧性细菌——硝化细菌、根瘤菌等、蓝藻)也进行有氧呼吸,因它们没有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膜。

15、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解析】对于动物和人来说,主要是通过细胞呼吸来形成ATP,此外,在骨骼肌细胞中还含有另一种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当人或动物体内由于能量大量消耗而使ATP过分减少时,磷酸肌酸可把能量转移给 ADP形成 ATP。对于绿色植物来说,是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来形成ATP。

16、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呼吸【解析】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来源于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如神经传导兴奋时的离子转运、腺体的分泌活动、消化道的消化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肌肉收缩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主要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而释放出来。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相同量的葡萄糖产生的ATP之比是19:1。分解相同量的有机物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原因是有一部分的能量储存在无氧呼吸的不完全分解产物(酒精或乳酸)中。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补充】种子在萌发初期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量的逐渐增加,便以有氧呼吸为主,而且呼吸速率越来越快,呼吸作用强度的加强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酶活性很强,尤其是水解酶类十分活跃。

17、呼吸作用的“主要”(重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ATP【解析】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物体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等。同时细胞呼吸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例如,葡萄糖分解时产生的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等。

18、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主要”方式是渗透作用 【解析】细胞的吸水动力本质上主要来自细胞内、外液的浓度差(即渗透压)。对植物体而言,吸水外因是蒸腾作用和根压。就吸水部位而言,植物主要靠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其次还有叶片等;植物细胞在形成中央液泡之前,主要是靠吸胀作用吸水,在这之后则主要是靠渗透作用吸水,而根尖的分生区细胞,由于没有大液泡,通过亲水性物质进行吸胀作用吸水,伸长区和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已经形成了中央液泡,就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补充】单细胞动物靠细胞直接吸收,如草履虫;低等多细胞动物靠消化腔吸收,如水螅;人和高等动物靠消化道中的胃、小肠、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以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等。

19、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主要”以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解析】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一般只有1%~5%保留在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水分几乎以气体状态从叶片表面的

气孔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

高中生物常考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期末必背高中生物)(4)

四、细胞增殖

20、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解析】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普遍存在的一种增殖方式,而无丝分裂不能保证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总,不利于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无丝分裂是最简单的分裂方式,在低等植物中普遍存在;而在高等生物中主要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如动物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蛙的红细胞、蚕的睾丸上皮细胞也进行无丝分裂。在高等植物营养丰富的部位,也可以发生无丝分裂,如胚乳细胞(胚乳发育过程愈伤组织形成)、表皮细胞等。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它仅发生在成熟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21、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在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