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1)

圣井大路古道,系民间古通道,古道发于瑞安市曹村镇许岙村,止于马屿镇圣井村。直通圣井山圣井石殿,古道全长5500米许,累计爬升600米许,块石为基。是古时许岙等地村民去往圣井祈福的主要通道。古道沿途庙宇林立,圣井山巅石殿显灵,乃祈福之佳地,每年五月之时漫坡的杜鹃花映山红,是温州少有的观花圣地,风景极美。两个小时可至,当去。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2)

古道起点许南村,民国期间属许岙村管辖,解放后许岙被分为许南、许北两个行政村,后又有姜山村移民于许岙,当地人将许南、许北、姜山三村统称为许岙。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3)

过许南村办公楼直行一里许,至公路岔口,左行去往圣井村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4)

右边过桥左拐不久,有著名的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明教寺”,掩藏于圣井山脚,明教寺为佛道合一,供奉释迦摩尼、观音大士,亦供奉三官大帝、东岳泰山等,绵延千年的老建筑几乎荡然无存,现在的古寺为近年兴建,只剩下前院墙和门台为老物件。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5)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6)

老门台墙顶后面凸拓有保福寺,与圣井山的保昌寺呼应。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7)

过桥右拐不久村中溪涧(梅溪)过碇歩,便见圣井大路牌坊。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8)

当年古道就是从许岙沿溪,过此处,去往圣井的。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9)

过牌坊直行,右拐便是来时的岔口,左行入口有古木枝繁叶茂矗立道旁。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10)

古木之下溪涧有倚是为墩而建的石板桥,当地人以其形状像乌纱帽,称为纱帽桥。其实古桥右侧桥板壁有题刻,“迎仙桥”,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历史悠久已。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11)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12)

水泥道左侧有红墙红盖的莲花观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13)

过莲花观,溪涧流水欢奔,潺潺而去。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14)

行一里许,机耕道左侧有古道入口,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15)

上行几步,道路左有弥陀亭,三开间正殿加一侧偏间,石构屋墙和石柱,木梁、木斗拱、木椽子,小青瓦盖顶。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16)

出弥陀亭,拾级而上,行在迂回的古道间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17)

峡谷中流水漫石,悬而为瀑,鸣流而下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18)

回眸许岙,历历在目,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19)

行一里许,有西云寺矗立,诵经声悠扬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20)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21)

出西云寺,有滚石挡于古道侧旁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22)

复行半里许,过石条桥,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23)

古道两侧密林间有废弃而倒塌的古屋破墙隐现,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24)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25)

迂回上行有褐石虎踞,上有古木,此处人称馒头岩。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26)

行一里许,有石碑伫立道右,为兴修古道纪念而立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27)

过石碑,有石屋呈现,近前原来是茅厕,可见当年的古道基础设施相当齐全。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28)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29)

过茅厕行于乔木夹道的古道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30)

复行百米许,有古寺立于道左,此乃半岭堂也,地处上圣井的半山腰,因以为名。半岭老堂建筑已废,现为新建佛堂。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31)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32)

出半岭堂,复迂回上行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33)

行一里许,古道有岔口,右边上行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34)

上行半里许,亦有古庵掩藏于巨木间,碑刻题记为陈爷殿。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35)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36)

过陈爷殿,有竹扉木栅栏挡道,过而复上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37)

遥望巍巍矗立的圣井山顶峰,云雾缭绕,待到五月,漫山的杜鹃花盛开映山红。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38)

溪涧流瀑若白练下坠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39)

回眸许岙,群山连绵,沃野田园,好一派田园风光美。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40)

行一里半许,坳头有古亭矗立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41)

三开间石构建筑“圣井老堂”立在岔路口。圣井老堂年代已久,石柱、石梁、石屋脊,块石垒墙,设有供路人休息的条石凳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42)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43)

左行绕圣井老堂后背为去往圣井村的古道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44)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45)

圣井美景依然触手可得。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46)

右行的古道绕坡而上直达山巅圣井石殿。

左行一里许,绕田园层田,至公路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47)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48)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49)

上公路右行,便是圣井停车场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50)

有牌坊伫立去往圣井高峰的古道上,去往圣井村的古道已经被游步道覆盖。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51)

拾级而上,十几分钟步行,便至南山门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52)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53)

复左行,便是著名的圣井石殿,古道尽。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54)

圣井石殿,又名许公祠、许府真君殿,因传说晋代著名道士许逊在圣井边结庐炼丹修道,征服青龙,造福百姓,在其遗迹处建造“许公祠”祀之,成为祈福平安的神灵之地。许真君,名许逊,字敬之,江西南昌人。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其喜好修炼道家法术,被宋徽宗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所以民间又称许逊为许真君。弘治《温州府志》载:“许峰山……世传许旌阳炼药其上,丹灶犹存。”后从圣井而名之圣井山。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55)

圣井石殿位于圣井山的山坳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殿全由石料仿木构雕刻而成。殿内现存的碑刻《许峰灵迹记》,为南宋景定庚申即景定元年(1260)石殿落成时所立,记载了圣井求雨的灵验和建殿的缘由。石殿外围墙嵌有一方,镌刻“祝延圣寿之坛”6字,款刻绍兴壬午(1162),为石殿落成后两年,为道教主流教派的道教全真道道观。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56)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57)

圣井在圣井石殿正殿的神座前石案桌下,又名“青龙泉”。相传初挖于西晋元康(291-300)年间,明代弘治《温州府志》载:“圣井泉深广不盈尺,遇岁旱有水,或称海眼。岁旱祷之,水涌即雨。”后改建,井底铺石板,井壁用石砌,深1米多,边长约0.7米,日流量月700立方米,水质清冽甘甜。宋元以来,府县官府和四周农民常来此汲水求雨,称为“圣井”。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58)

待到四、五月春天山坡上盛开杜鹃花,观赏之人络绎不绝,游人完全置身于花海之中,是温州少有的观花圣地,风景极美。

大报恩寺风雨400年(古为求兆祈雨)(59)

本文部分史料图文节选之吴小淮先生探古道的文章,感谢吴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