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休假,呆家里无聊,有点无所适从,就又把前些天的理想L8、L7的发布会仔细看了一遍,这是第4遍了。记得第一次发布会是在2018年10月18日,理想ONE的发布会。那次发布会我也来来回回一共看了不下10遍吧。每次看完都有不小的收获,对新能源领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兴趣。看理想L9的发布会和这次L8的发布会,忍不住要由衷的赞叹一下理想:很欣慰理想作为一个成立才6年的汽车企业,第二代产品就有了这么好的完善度!

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区别(新势力车企里面)(1)

很多人对理想的固有印象大概都是停留在三缸发动机,小马拉大车、脱裤子放屁、増程是既没技术又落后的方案等。这里首先除了大家对増程的不了解之外,还有对这些年电动车领域的电控技术的飞速发展没有认知到位。一直以为助力车上的増程和理想这个是完全一回事,毫无技术可言。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

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区别(新势力车企里面)(2)

其实关于增程器,拿理想ONE上的三缸増程器和今年新出的几款増程车上的比确实已经属于中下水平了,但是把时间回退到2015年,理想ONE项目刚落地的时候,这应该算的上是当时市场中少有的几款优秀增程器了。就当时情况看,留给理想可以选择的几款増程产品已经不多了,因为当时没有专门搞増程汽车的车企,早先的几家出了増程车的也都由于销量不行,已经隐退江湖多年了。

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区别(新势力车企里面)(3)

根据发布会内容,这款四缸增程器最高热效率40.5%,而且必须使用95号汽油,所以在燃油经济性方面不是很惊艳。40.5%这个数据其实还算不错,如果不是混动专用发动机的话,基本上很难突破40%。从目前最近几家已经推出的混动发动机里面,这款也没有垫底,最低的是比亚迪1.5T,也就刚刚40%。要获得一个很高的数据其实不太难,增程器不需要直接参与驱动,提高极限热效率比DMI这种需要直接参与驱动车辆的发动机要简单一些。作为一款40万级别车型的增程器,它显然是为了兼顾其它方面的性能,尤其是为了得到一个更好的NVH。

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区别(新势力车企里面)(4)

理想L9、L8、L7、L6都使用的同一个増程平台,增程器的排放数据非常优秀。看发布会关于增程器的PPT,空燃比1,意味着没有局部加浓,也没有用稀薄燃烧技术,这样虽然功率特性和节油效果差点,但在娘胎里就能实现超低的原始排放,不需要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就可以轻松达到国6B的排放标准,人家大众为了满足国6A ,颗粒捕捉器已经被堵得不行了!更高档次的车,匹配一款更干净的增程器,显然更符合它的逼格,更高的环保标准,起码可以让这款车更保值,如果出口的话,限制也会更少。

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区别(新势力车企里面)(5)

另外值得关注和表扬的是,理想这次的增程器净功率很高。增程器净功率高达110千瓦,参考其它家1.5T混动发动机的净功率:比亚迪是96千瓦,问界是90千瓦,长城也是110千瓦,吉利是133千瓦(不过是三缸,我不知道吉利怎么想的)。理想这个110千瓦还是有优势的,比如说低电量的时候,发动机就能提供更大的发电功率以满足电机更好地输出功率,回电的速度更快了,驾驶体验自然就会更好。这也是为什么理想可以用1.5T增程器驱动L9这种2.5吨大块头而不会明显降低NVH体验的原因吧。所以再来看唐DMP的1.5T直驱,低电量肯定会明显降低质感的。领克09的混动版本就干脆上了2.0T发动机,但排量这一增加,就是2%的消费税增加并且还附带油耗增加,对30万的车来讲,就是6000块了,这6000块拿来增加其它配置它不香吗?

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区别(新势力车企里面)(6)

又一项值得表扬的就是理想超好的噪音一致性,这直接带给用户的体验是很明显的高级感,这种体验有时候只有体验过高级感的车的人才有很深的体会。怎么说呢?所有的混动车,发动机启动前和启动后,声音都会有很明显的变化。理想应该是所有车企里面第一个及其重视和注意控制增程器启动前后噪音的,当然我猜想也可能是理想ONE之前被吐槽太多吧。根据发布会数据,哪怕是驱动L9这种超过2.5吨的车,增程器启动后,时速120公里分贝值增加在1分贝以内。这就厉害啦!刚刚看到新出行做的L8和M7的对比测试,同样的工况条件下启动增程器,L8确实更安静一些。一款车的体验是不是有高级感,就是很多这种细节堆积起来的。当然,两台车本身都是顶级安静的车了,可以PK宝马7系那种水平。总之,对于理想汽车新款的4缸增程器,乍一看热效率不是很炸裂,但对于一款30-50万的车,高级感的体验比省油更重要啊!

关于电机和电控发布会上面说得不多,虽然峰值效率96.5%不算特别高,但功率密度和扭矩非常高,比特斯拉还略高一筹。要知道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实现那么好的车内空间利用率(目前仍是世界第一),其高集成的电机电控设计功不可没。再非常厚道的搭配碳化硅(占用空间也很小,效率比IGBT更高,唯一缺点就是贵),一下子就把车内空间空出来了,要知道双叉臂和空气悬挂都是更占空间的设计。据说理想ONE时代,不是不想上这些东西,实在是那时的技术达不到要求,放不进去。当然电机和电控目前还都不是理想自产,而是理想设计、委托生产的。但对于一家整机厂来说已经够了,世界上只有一家比亚迪。唯一缺憾的就是理想这次没有采用感应 永磁电机的设计,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驱动电耗和车身整体重量。

这次发布会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李想宣讲的魔毯空气悬挂和底盘了。相对于理想ONE时代被人吐槽的前麦弗逊 后多连杆,L8全系采用了前双叉臂 后五连杆 魔毯空气悬架 CDC减震器。关键理想还针对中国路况对空气悬架进行了工艺和材质优化(估计也是吸收了前段时间L9空气悬架损坏的教训),大幅度提升悬挂和减震器的极限载荷和使用寿命。当然空气悬架 CDC这个东西必须和软件配合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按照官方的说话,可以用26个传感器,并使用其自家的算法对悬架进行自适应的阻尼条件。可以和自动驾驶一样,进一步提升平顺性和稳定性。这就是要把舒适性做到极限了。要做这么复杂的控制和计算,传统的算力架构显然效率不足,理想居然自研了一个XCU中央域控制器。这就是真有点大厂的风范了!理想作为新势力车企,可能经验不够丰富,但软件和算法是其擅长的领域,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毕竟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各家车企比拼的更多是智能化。凭心而论,这个底盘吹它个百万级都没有任何问题,45万起的奥迪Q6也不过是前麦弗逊,60万起的宝马X5也没有给空气悬架。

极致的空间设计,这算是理想汽车在中大型、大型SUV里面的最大优势之一了。超过3米的轴距,直接把竞争对手M7按到地上摩擦,超短的L113,也带来了更好的车内“得房率”,这其实也是电动车才能有的独特优势。理想在发布会上其实挺谦虚的,我觉得直接自夸世界第一都没有问题。最让人心潮澎湃的是L7后排放倒,可以得到一个长2400X1500的大床,出去露营真的好香啊。同级燃油车对手里面,途昂后排放倒是2270X1130,探险者这个尺寸是2140X1220。

新能源车领域,为了降低能耗,最普遍的常规操作是把车子设计得更低趴,有些车样子就搞得很猥琐。比如model Y车高只有1624,小鹏G9车高只有1680,蔚来有换电支撑,EST7才能勉为其难的把车高加高到1720,而L8呢,身高直接拉到1800,把其它电动SUV都变成了矮子!有了车高保障,电动车小板凳或者顶头的现象就能大幅度缓解。关键人家风阻系数还控制得不错,只有0.297。理想ONE刚上市是0.34,后来改款加主动进气格栅也不过降低到0.32。L8不但增程器热效率、三电系统效率提升,风阻系数也在降低,因此高速油耗会明显降低,再也不会被人吐槽新能源车10升油了!记得上次看到新出行的实测,高速工况也就7.X而已。另外扶手箱下方,一般集成度较好的电动车都可以给掏空成“女王副驾”,燃油车就不用想啦,不但没有女王副驾,后排中间座椅位置还给你供起来没地方放脚,还美名其曰:后驱车更高档!怀挡设计也是个节省空间的秒招,一下子把中央扶手箱位置空出来了,其实燃油车也能学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只有奔驰在坚守。

最后值得聊一下的是智能辅助驾驶。这几天一直在看车媒体的评测视频,关于辅助驾驶车评人说得太多了,这里不多说。作为2020年理想ONE的首任提车车主,我个人认为理想ONE的辅助驾驶已经很好用了,到了L8又有明显提升。首先L8保留了原来绝大多数人都特别喜欢的方向盘握力传感器,博世那一套东西,开在路上久不久就要你动一下方向盘,最讨厌了。另外特别要说的是理想在辅助驾驶上的适度投入。这个阶段,差不多够用就可以了,投入太多的资源性价比太低。L8目前这一套系统在高速上可以自动变道、很好的车道居中,还能根据导航自动下匝道,已经足够吊打传统车企了。而有些公司显然已经走火入魔了!

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区别(新势力车企里面)(7)

我为什么如此看好理想,还和理想自研的制造管理系统和运营效率有很大的关系。全自研制造运营管理系统—— Li MOS,让制造机器的机器更智能。这是在生产领域的创新,简单来说还是把软件和算法的优势带进了硬件生产,可以提升制造品质并降低成本。L9首月上市就能交付超万台就是它的功劳,目前还没有其它厂家宣传这个的。这使我想到了特斯拉的一体化铸造技术和上海的超级工厂。特斯拉高达30%的的毛利,除了定价高、销量大之外,和它本身在制造领域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个面积只有86万平米的工厂,年产能可以达到100万台。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全世界是独一份了。同在上海的凯迪拉克工厂,占地75万平米,设计产能只有16万台。这么高的制造效率,成本怎么可能不低呢!

这个其实是所有新势力里面我最看好理想的原因——它的运营效率是最高的。它不需要烧很多钱就能造出一台很好的车出来,内部的管理也很抠,出行同等舱五星级什么的都不存在,但员工待遇又不错,这样不是挺好吗?理想L9、L8、L7、L6共用一个增程平台,同步研发,如果它们月销量都能上万,那么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就会突显。比如说现在研发一台新车需要花掉10个亿,理想这么一通骚操作,四台车可能只需要20个亿甚至15个亿就搞定,但每一台车都具备爆款的潜力。设想如果2023年理想理想汽车的销量上到30万台甚至50万台(增程器的年产能设计就是50万台),那它可能就能直接实现盈利你信不信?

综上,理想汽车一直用低成本、差异化塑造竞争优势……!所以我认为新势力车企里面,理想最值得期待和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