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这个标题,大家可能觉得小编是个白痴,这种问题还发文章,肯定是施工单位的过错。其实不然,今天就讲个这几天小编做过的一个项目。

小编也是一个在第三方检测单位工作的人,做的工程检测项目比较多,但是最近遇到的一个项目,个人觉得施工单位给建设单位背锅了。有一个房建项目,由16栋7~8层不等的花园洋房构成,负一层全部为车库,项目于2015年开工建设,2018年竣工交付使用。竣工之后,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单位1000多万施工费,理由是工程质量存在问题。随即,施工单位将业主单位告上法庭,要求建设单位支付拖欠的施工费。作为被告方,建设单位需要找到支撑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依据,便开始对工程进行查勘。查勘过后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负一层车库梁底钢筋保护层偏薄,箍筋位置混凝土涨裂,且箍筋已经锈蚀;2、屋面板装饰瓦片存在色差;3、某户客厅现浇板肯能存在厚度及强度不足的问题;4、剪力墙、框架柱与砌体连接处钢丝网不符合设计要求。

工程质量不合格怎么修(工程质量不合格谁之过)(1)

箍筋保护层不足

为了提供证明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检测报告,遂委托小编所在的公司对以上四条内容进行检测。到现场之后,小编先绕整个车库转了一圈,发现:能够看到的梁几乎所有的钢筋保护层都偏薄。现场检测时,仪器从梁底混凝土表面经过,涨裂的混凝土就会脱落,露出的钢筋已全部生锈,箍筋保护层厚度基本上都在1~5mm范围内;而且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明显大于箍筋的直径,有理由怀疑纵向受力钢筋与箍筋没有绑扎在一起。小编当时就感觉很奇怪:这样的问题难道钢筋隐蔽之前就没有发现?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关于钢筋工程的规定,钢筋隐蔽之前都会对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箍筋间距、绑扎质量进行验收检测,经质监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参建单位验收合格受才能浇筑混凝土,并且要在资料上签字。至于本项目如何通过隐蔽验收,在此不做讨论,但当时小编把这个问题抛出来之后,现场的几位建设单位领导全都默不作声。

工程质量不合格怎么修(工程质量不合格谁之过)(2)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按理说,如果施工过程中,质量把控严格的话,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即使有这样的问题,也只是个别构件,不会大面出现。当施工过程中钢筋绑扎不到位、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不满足验收规范要求时,验收不会通过,等待施工单位调整优化到位之后才能进行二次验收。对应到本项目,既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至少说明,建设单位根本就没有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而且,在梁底模板拆除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偏薄至少会在梁底混凝土表面上留下铁锈,当时就应该进行处理,而不是现在才进行检测鉴定。

联想到前文所述的诉讼,小编觉得应该把当时的隐蔽验收记录调出来,所有现场并参与验收并签字的人都应该对此负责,而不是只有施工单位负责。所以,小编觉得目前的状况,建设单位只是为了不支付拖欠的施工费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而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

以上只是小编根据现场的检测情况发表的自己的看法,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留言并加关注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