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人,做官时他是个“零差评”的宰相,写诗时他用自己清淡的诗风,一扫当时绮靡之风,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张九龄盛唐最后一位贤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张九龄盛唐最后一位贤臣(开元名相张九龄)

张九龄盛唐最后一位贤臣

在唐朝,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人,做官时他是个“零差评”的宰相,写诗时他用自己清淡的诗风,一扫当时绮靡之风。

他就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出生的时候,大唐正是冉冉升起的明珠,张家更是世代为官,可以说,张九龄一出生,一条康庄大道就已经为他铺好了,他只需要沿着父辈脚印一直向前走就行了,比之很多出身贫寒的书生,他的起点算高的了。

张九龄也没有让他的父辈失望,幼时便十分的聪明敏捷,9岁知属文,13岁就能写出好文章了,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更是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二十九岁的他登进士第,被授予校书郎官职,更是得到朝宰相张说的赏识。

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张说被宇文融弹劾,罢了官职,张九龄遭到牵连被调出京师,后玄宗继位,张说去世,玄宗召张九龄入京,亲授其职,委以重任,官拜中书令,实际上,也就是宰相,可以说,开元盛世的到来,张九龄功不可没。

可惜,大唐盛世,未见的便天下太平,那些蛰伏的危机作为皇帝的唐玄宗看不到,他看着眼前的繁华,心中只有志得意满,开始每日沉迷酒色,不思朝政,喜欢亲近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等人,对直言敢谏的张九龄却渐渐疏远起来。

后来在李林甫的鼓动下,玄宗罢免了张九龄,对于张九龄被罢职的原因除了玄宗晚期的昏庸以及小人作乱挑拨离间之外,更主要的则是这位原则性极高的大诗人与强势的玄宗根本就合不来,违君命是谏官常有的事,可次数多了,皇帝自然心生厌烦了。

世人都不完美,张九龄为人品格不俗,气质高雅,正直不阿,却也同样难以相处、拘泥固执,心胸狭隘,偏见很深,因此他被排挤罢免,也算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不可否认的是,从张九龄再次离开京都的这一刻起,大唐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张九龄死后不久,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不知道在叛乱中弃城而逃的玄宗心中作何感想。

张九龄的诗文和他的人一样,带着岭南豪迈亢直的民风,在唐代诗坛上,他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

他的诗带着一种“雅正冲淡”的盛唐气度,他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

他的诗中处处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诗里的物色和意兴浑然一体了,他的诗歌里带着一种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亲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这首诗写于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之后。

在茫茫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虽然相隔天涯却可以共赏同一轮明月。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因为思念亲人而彻夜不能入眠,熄灭了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我披衣在屋内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西江夜行》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长夜漫漫,故人都在哪里呢?只有行船在这碧波夜月之中缓缓的前行。

望着天空辽阔悠远,思念故乡的情思越发哀切。

入目的景色依然美丽安静,它们没有人的忧愁,连船下清澈的河水也自在流动。

想到回家时林中树叶不知换了多少个春秋了,拥着乡愁坐在寂静的夜里,任凭寒露渐生,打湿了衣袖。还有那江中沙洲上的白鹤,在这暗夜与黎明的分际,乍然长鸣,让人暗暗心惊。

《送韦城李少府》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送别客人南昌县尉,路旁驿亭拜别贵宾时,正是春天。美丽野花尽收眼底,林中鸟鸣犹感清新。

告别县城踏上回乡路,归车走向白马津。知己挚友不分远近,相隔万里如同邻居。

《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这首诗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五六句述其中不可言传之佳趣。中间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尾联复写春江景色。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张九龄的一生开元之治因他而盛,也随他而去,他见证过盛唐的繁华,也预见过大唐的没落。

作为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张九龄不曾辜负他的理想,同样作为一个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对岭南诗派的开创、形成和发展壮大,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