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是作家萧鼎创作的一部长篇玄幻小说,以超俗的想象塑造了一个宏大瑰丽的修真世界,在正邪之争的大背景下,描绘了修真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传统武侠小说的基础上有继承和突破,给人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诛仙中令人难忘的语录多年以后(如果有人为爱你而肯去死)(1)

1、"诛仙"辨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论语·子路》

小说以"诛仙"为名,对只看书名的读者来说不免有些不明所以,很多人也因此与其失之交臂。同样的,历史长河中的许多经典名著也是以器物为名的,比如说曹雪芹的《石头记》。

仔细想来,以"诛仙"为名还是很恰当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仙"字点明了这是异于俗世的修仙世界。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理念中,人是可以通过修炼成仙的。在中国文化史上,求仙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仙界的无限遐想。

正道三大门派青云门、天音寺和焚香谷,无一不是身处名山大川、钟灵毓秀之地,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宏伟壮丽的建筑、令人沉醉的仙界美景都让人充满奇想。

诛仙中令人难忘的语录多年以后(如果有人为爱你而肯去死)(2)

无论是招雷引电的高强法力,还是名目繁多的法宝利器,都是每个孩子童年的梦想。

其次,"诛仙"这把上古神兵是剧情发展的重要推动器。因为有了诛仙剑,才有青云门的兴盛;有青云门的兴盛,才有普智的佛道同修之愿;有普智的佛道同修之愿,才有了张小凡入青云门;

也是因为诛仙剑,才有道玄真人剑逐张小凡,张小凡出青云才得贯通四卷天书,将正道门派与魔道、巫族等贯穿一体;还是因为诛仙剑,才有鬼王搜集神兽做四灵血阵以抗衡,才将魔教鬼王宗种种活动引出……

可以说,诛仙剑是引导人物命运发展的内在驱动,诛仙剑的"正与邪"也在某种程度上映照着关键人物的"正与邪"。

第三,"诛仙"是力量的象征和隐喻。书中曾形容此剑威力直可逆天,有遇佛杀佛、遇仙诛仙之力。"诛仙"作为力量的象征,不仅受到青云门人的尊崇,而且也受到别派的赞赏或觊觎。无论尊崇、赞赏或觊觎,都是对力量的肯定和追求。

诛仙中令人难忘的语录多年以后(如果有人为爱你而肯去死)(3)

诛仙,具有无上的力量,既是斩妖除魔的神剑,也是集天地戾气的大凶之物,反噬人心之力也同样惊心动魄。换句话说,以诛仙为名,是对力量或其背后隐含的权力的一种反思

2、正邪之辨

"我不是一个好人,也不是一个坏人,我是一个复杂的人。"——张小凡

传统武侠小说往往正邪分明,正派人物往往都是正大光明、行侠仗义、锄强扶弱,反派人物往往都是阴险狡诈、胡作非为、欺软怕硬。

正邪泾渭分明,一方面利于读者的接受,另一方面也导致角色性格的单一,不利于塑造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金庸武侠创作后期的令狐冲、韦小宝等人都已经不是传统的正邪分明的人物形象,或者说他们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正派人物,是不拘泥于传统规范的自由人物。

虽然心中有坚守,但已经超脱了刻板的教条与世俗规范。诛仙中的张小凡、野狗道人、金瓶儿、苍松道人、云易岚等人物形象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正或邪来简单区分。

诛仙中令人难忘的语录多年以后(如果有人为爱你而肯去死)(4)

《诛仙》中有传统的正邪两分系统,一是以青云门、天音寺和焚香谷为代表的正道系统,一是以鬼王宗为代表的魔教系统,另有兽神一脉。这是明面的划分,往往不能反映真正的本质,正邪之分往往因所处立场不同而有所不同。

青云门、天音寺与焚香谷称呼鬼王宗等教派之人为魔教教徒,而鬼王宗等人则称自己为圣教门徒,称青云门等则为满口仁义道德之徒。

正道与邪道都是修行故。普智神僧持正道百年而临终作恶,终有晚节不保之憾;野狗道人离魔教而行走天涯追寻生命意义,反倒令人可亲可敬。

诚如诛仙古剑一样,斩妖除魔还是荼毒生灵都是一线之间。不管身处所谓的正派还是魔教,行正道则为正道,行邪道则为邪道。正邪之分不以自己贴的标签为转移,而是以所行之事的性质来判定,有利于维护世道人心,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有利于人性健康成长的都可算作正道行为,反之亦然。

3、争名逐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世间纷纷扰扰,正邪互不两立,争斗不休。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其所代表的正与邪,而是背后的利益之争。

偌大的乾坤世间亦不过是一个名利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因循往复。对名利的追求其实也是对权力或力量的追求,追求万人景仰的地位、追求盖世无敌的修为、追求一统天下的武功、追求生杀予夺的权力……只要这些欲求存在,江湖不会安宁,修仙世界也会风起云涌。

诛仙中令人难忘的语录多年以后(如果有人为爱你而肯去死)(5)

道玄真人道行高深,修为深厚,仍痴迷于对力量的追求与留恋;鬼王学究天人,雄才大略,只以统御天下为生活目标;焚香谷云易岚、上官策等人隐忍百年,偏于一隅,处心积虑也只是为争夺天下霸主;普智不惜屠村以求证自己长生之心愿,不免犯了贪嗔之念、杀伐之业。

无论长生之名,还是天下至尊,其实也不过是一己之私,并无普世之德。正道魔教内部之争以至两道系统争斗,无非是为了自身利益,争夺更多权力,其中是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主导,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长生浮名、权力百年,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而为了这些虚名付出了多少的青春年华、大好生命?即使满足了这些虚幻的东西之后,是否就找寻到了生命的意义了呢?

张小凡经历坎坷,在师父师娘去世后曾向周一仙求教生命的意义。周一仙给出的解释不是在彼岸寻求寄托,而是立足当下尽人事,这与道家佛家的基本理念不同,更像是儒家的教诲。但同时他也说了堪不破世间轮回。

张小凡不求长生,不求生杀予夺的大权,只求平淡中与心爱之人长相厮守。此想法其实与修仙之人理想迥异,实在是其中的一个异类。或者也可以说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儿童的儿时梦想,即使后来因为离奇的遭遇改变了那平凡的人生轨迹,但这一梦想却始终留在了他的心中。修习五卷天书后,修为高深莫测,但终究归于平淡。

诛仙中令人难忘的语录多年以后(如果有人为爱你而肯去死)(6)

张小凡的人生际遇,非常完美的证明了《老子》中的不求而得的大道。往往刻意追求的东西总是求而不得,没有了急功近利,没有了患得患失,追求的东西反倒走到了自己近前。张小凡不求名利但终究有大名,成为正道砥柱,却急流勇退,深得道家真谛,也颇得佛教大智慧。反观鬼王等人物却让人唏嘘不已,世间大道本如此吧。

4、亘古之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姚佳《摸鱼儿》

"情",实为世间第一让人跳不出的网,从出生便有父母亲情,少长而有朋友友情(与林惊羽),再而有青梅竹马之两小无猜(与田灵儿),再有师徒之情(与田不易),再有同门情谊(宋大仁等),再有爱情(与碧瑶、陆雪琪)。各种情意交错互织,成为一张充满了各种羁绊的情网,在离开人世之前都逃不脱情网羁绊。

诛仙中令人难忘的语录多年以后(如果有人为爱你而肯去死)(7)

无论世俗世界还是修仙世界,无论上古洪荒还是前朝现在,情感故事如轮回般上演,如大道一般生生不息地运转。写到这就想到在天音寺法相向普泓师父求教痛惜晚霞一段公案。晚霞一如各种情感,各种美好,却并非可以永远拥有。晚霞消失后,第二天将有朝阳普照大地。

各种美好的感情会因为人的寿命所限,而伴随着特定的人暂时离去,但这份美好感情的本质却不会消失,他们将会在子子孙孙辈轮番上演。

书中的爱情多姿多彩,既让人心醉又让人沉痛。有相知相守不离不弃(张小凡与碧瑶、张小凡与陆雪琪),有相濡以沫同生共死(田不易与苏茹),有有情人终成眷属(齐昊与田灵儿、宋大仁与文敏),有千年的守望与执着(兽神与巫女玲珑),有周小环的单相思(周小环对张小凡)……

诛仙中令人难忘的语录多年以后(如果有人为爱你而肯去死)(8)

也许正是因为这浓浓的情意才让腥风血雨的世界充满了缕缕温情,让人心存感念,不断追求和守护着世间的美丽。


心无常住,常自在!一部书,一段情,这是一个男孩的成长史,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情感轮回。愿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有智慧地勇敢面对生活的历练,寻找到生命中的那个"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