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考》,终于落下了帷幕。

这群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学生,顶着五十年一遇暴雨的冲击,在家长、学校、社会的帮助下,终于顺利地完成了高考。

人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顿悟了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多读书)(1)

从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站上了人生的新起点,即将奔赴美好而光明的未来。

从他们的身上,我顿悟了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多读书。

人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顿悟了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多读书)(2)

01 读书,能解决80%以上的迷茫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当你感到迷茫时,最好马上去做一件100%投入的事情,而这件事情最好是读书。”

剧中的潘小宣出生在一个商人之家,从小衣食无忧的他,一直不懂读书的意义,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为了让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的爸爸把他送进了自家的工厂,并要求手下的人对他严格要求。

谁知在工厂里的他,反而如鱼得水,无论是打螺丝还是锡焊,都快速上手。

这给了他信心,甚至让他敢于挑战工厂内没人会用的进口机器,结果差点弄坏了机器。

经此一遭,他终于明白了无知的代价。

人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顿悟了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多读书)(3)

他的师傅告诉他:

“任何知识结构,都像盖大楼一样,需要一点一点的盖起来。你现在之所以什么事都觉得无聊,恰恰是因为你懂得太少。”

在深入思考后,他终于意识到了,他喜欢工厂的工作是因为那是新鲜的、具体的,能立即得到结果的事情。而读书不是这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逐渐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以前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刚上小学的儿子问父亲,为啥要上学读书,放羊不是也可以挣钱吗?

父亲告诉他:

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棵树。长了1年的小树,可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可以做梁、做柱子、做家具。

一个人不读书,7岁就可以放羊,但他只能放羊,别的技能他是不会的。

但若是一个人读完小学,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知识种地,在城市可以当建筑工、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

若是读完初中,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能够进工厂车间当操作工人;

若是读完高中,他就可以了解很多机械的修理;大学毕业,他甚至可以设计高楼大厦、修筑铁路桥梁了。

读书,就是给一个人不断充电的过程,它虽然不能带给你更多的财富,但可以带给你更多的机会,让你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更没有白读的书。你在读书上花的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得到回报。

人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顿悟了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多读书)(4)

02 读书,是普通人翻盘的唯一“捷径”

央视名嘴白岩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对大多数没有显赫家世、没有泼天富贵的普通人来说,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所以啊,千万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改变人生的路。

高铭宇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自小父母双亡,和爷爷相依为命。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考一个好大学,让爷爷为他感到骄傲,报答一直帮助他的村民。

为此,他每天学到深夜,甚至为了不打扰舍友睡觉,跑去还亮灯的水房读书。

在高考倒计时三十天冲刺大会上,他作为代表发言,他说:

“高考就是一场人与人之间的比拼,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我天生就比别人慢一个身位,所以我必须更努力、更拼命、更快、更强,我才可以从村里冲到城市,从山上冲到海边,我才可以冲到所有人的前面,把那些看不起我的人通通甩到身后。”

然而他的这番言论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不懂他成长背景的网友们疯狂批评着他的偏激,认为他的功利性太强、学习目标不纯粹。

他们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如果不拼学习,还能拼什么?

就像剧中王校长说的那样:

“我当然知道高考不代表人生的全部,也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它依然是像高铭宇这样的孩子,向往美好生活的最好选择。”

无独有偶,曾经感动中国的张桂梅校长也是如此重视读书。

在她任教期间,发现班里的女孩总是越来越少,了解后才发现,因为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和读书无用的观点,这些女孩早早就被嫁出去换了彩礼。

她不愿意看着山区的女孩早早辍学、嫁人、生子,稀里糊涂地过完一辈子,决心改变这种现状。

于是耗费数年艰难地筹备财力、人力,终于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了近两千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人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顿悟了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多读书)(5)

正如华坪女高的校训所言: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对于普通人来说,家庭背景是无法改变的。

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有的人用了一辈子也到不了罗马。

面对这种天差地别的距离,唯一能让你与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方法,就是读书。

读书的最大好处就是带来希望,让你即使身处黑暗仍然心向光明,即使处境艰难不坠青云之志,即使深陷泥泞仍可仰望星空。

它可能不会让你立马走出困境,但能让你保有逆袭的可能,让你拥有绝地反击的能力,让你可以被人看见。

人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顿悟了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多读书)(6)

03 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门的帖子,问题是:

比尔·盖茨辍学创业,成为了世界首富;北大学子学业有成,却回了农村养猪。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评论里一个高赞回答这样说道:

“你看到那个北大学生回乡养猪,却没看到他用自己的广阔见识,卖猪肉年入百万;你看到比尔·盖茨辍学成了首富,却不知道他在辍学之前,考入的是哈佛。”

读书能给你带来的不仅是一块敲门砖、一张漂亮的文凭,它更多改变的是你的眼界、视野和思维方式。

语文课上认的那些字,或许不能让你成为作家,但至少可以让你在看见夕阳西下、天边飞鸟时,脱口而出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数学课上学的那些公式,或许在买菜时根本用不到,但能让你在投资基金、交易股票时,快速分析哪个更赚钱;

英语课上背的那些句子,或许不会用在日常工作中,但可以让你在遇到外国人时,敢于上前交谈......

你学过的所有知识都是你认识世界的工具,当你的工具足够多时,你才能无论面对何种境况,都从容自如地应对。

高晓松说:

“读书,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而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读书,就像是为你插上了一双翅膀,能让你飞得更高、更远。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不读书的人,目之所及,就是全世界。只有读书的人,才能发现在自己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更光鲜明亮的远方。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

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书中有千种人生,书里有各种百态。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你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

人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顿悟了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多读书)(7)

林语堂说: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人之所以要多读书,是因为书虽然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好运,但能让你在落幕无光的地方,找到方向;

虽然不一定能改变你当下的困境,但能在你跌落低谷、陷入泥潭时,给你力量;

虽然不能让你看清整个世界,但能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

生活的不解与疑惑,都会在书中找到答案。

作者:遇见;来源:中学生听书。图片来源微博@电视剧大考。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