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长津湖》上映不久后,一个女孩拍了短视频,准备模仿电影中志愿军战士啃食冰冻土豆,结果一口下去,女孩泪流满面。土豆既坚硬又冰凉,根本无法下咽。但要知道,即使是这样的土豆,在当时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甚至都不够分。而在七十一年前的朝鲜,那年的冬天是朝鲜五十年来最冷的一次,长津湖地区的最低气温甚至只有零下四十度。这个温度足以让人冻死冻伤,但却有一群来自中国的人民子弟兵忍受着刺骨冰寒,一动也不动地趴在雪地中。他们是谁,他们为何而来,他们要做什么,他们为什么不在家里享受温暖的火炉,而是要在冰天雪地中忍饥挨饿。

长津湖电影中的关键人物(电影长津湖中那些最可爱的人)(1)

冰天雪地中的志愿军战士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把目光放回到一百多年前。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华夏大地就一直处于战火硝烟的笼罩下,而在经过持续不断的残酷战争后,新中国终于成立。尽管当时国内各行各业都十分萧条,但拥有来之不易的和平让各族人民看到了希望,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终于不用在战火中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乐享天伦。就像电影《长津湖》中,抱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盒回乡的七连连长伍千里一样,打跑了日本人,推翻了蒋家王朝的统治,新中国也给自家分了几亩土地,伍千里他们家终于可以结束在水面上漂浮的生活,在土地上盖起房子,过上农耕生活。在中国,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盼头。可以说,伍千里一家的状态,就是当时新中国千千万万平民百姓真实写照的缩影。

长津湖电影中的关键人物(电影长津湖中那些最可爱的人)(2)

伍千里和伍万里

但总有些国家不愿意与他国平等相处,甚至不愿意和平相处。美苏两个国家在二战后崛起为超级大国,特别是美国,总想成为世界的霸主。他们蛮横地派出海军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海,还派出陆军阻挠朝鲜统一,甚至还用轰炸机在我国边境城市安东狂轰滥炸。无辜的平民百姓被美军投掷的炸弹杀害,国家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虽然当时的新中国成立仅仅只有一年,可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还是懂的。但敌人的手里是飞机大炮,是航空母舰,是原子弹,是一整套完整成熟的军工体系,而反观当时的新中国,有的战士手中居然还用着汉阳造。而且我们和美国不但在军事上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国内的匪患还没有剿清。由此看来,当时国家的处境不可谓不难,但即使处境再难,即使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新中国也不会退缩。毛主席带着革命家特有的豪迈,他大手一挥,数十万人民子弟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准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长津湖电影中的关键人物(电影长津湖中那些最可爱的人)(3)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为了避免给予他人口实,中国人民解放军入朝部队改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在1950年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爆发,美军非常震惊,因为他们万万想不到中国竟然敢出兵。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的结束,多国部队虽然知道志愿军已经入朝(第一批入朝第十三兵团六个军),但他们仍自信地认为志愿军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在战略上不过是象征性的,在战术上也仅仅只是保护朝鲜北部的基建设施,因此多国部队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决定发起“总攻势”,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长津湖电影中的关键人物(电影长津湖中那些最可爱的人)(4)

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

可以说,麦克阿瑟的这一举动,一是对志愿军兵力的错误估计,二是来源于对自身实力的高估。显然,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的对手不是普通的战士,而是轻步兵的巅峰。作为所谓“联合国军”司令的麦克阿瑟将“联合国军”分为东西两线作战,他计划西线的美第八集团军从清川江向北进发,东线的美第十军从长津湖地区西进,然后两军在清川江以南的武坪里会合后一起向北进发,妄图在鸭绿江冰封前抢占全朝鲜。“联合国军”求胜心切,他们的援军也在源源不断地赶到。这使得他们东西两线的作战部队已经到达了22万人。这可比第一次战役时,增加了整整8万人。

长津湖电影中的关键人物(电影长津湖中那些最可爱的人)(5)

朝鲜战场上的美军

这样的战略布局让志愿军面临着被东西两线敌人夹击的危险。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志愿军就迫切需要援军入朝作战,在东线去抵挡住美第十军的推进。于是一支精锐部队被紧急命令入朝参战,而这支部队就是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它由第20军(原华野一纵)、第26军(原华野八纵)和第27军(原华野九纵)组成,总兵力约十五万人,战士们都是原华野的精锐。原本第九兵团的任务是攻打海峡对岸,彻底解放全中国,但由于战局形势原因,第九兵团紧急在山东整训,准备入朝参战。

当时朝鲜战场的局势突变,九兵团的战士们不得不提前入朝参战。电影中伍千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告别父母和弟弟伍万里,再次踏上征程。但令伍千里没想到的是,弟弟伍万里也悄悄跟了上来,参加了志愿军,而且恰好就分在了哥哥伍千里担任连长的七连。但伍万里其实对战争一无所知,他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战。当他们在打闹中,乘坐的火车被打开,外面雄伟屹立的长城映入眼帘时,大家看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他们一时间都沉默不语,开始静静地欣赏。其实这群志愿军战士的所作所为,和面前的长城一样,都是为了保卫中华。

长津湖电影中的关键人物(电影长津湖中那些最可爱的人)(6)

雄伟屹立的长城

那一年的朝鲜异常寒冷,第九兵团的战士们虽然也身着棉衣,但却都是薄棉衣,这种棉衣在山东地区过冬尚可,但根本抵挡不了朝鲜的寒冬。东北军区见状,便紧急抽调棉衣供给九兵团的战士。而电影中七连在火车站休整,周围的干部与群众拼命地往火车上扔棉衣,甚至边跑边将自己身上的棉大衣脱下来扔上火车的一幕,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但即使这样,很多补给也没有来得及送上九兵团入朝作战的火车。而后勤供应准备不充分导致的问题,在第九兵团入朝作战后的不久就显现了出来,很多战士由此出现了严重冻伤。而且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第九兵团的将士们只能昼伏夜出、爬冰卧雪,顶着恶劣的气候在长津湖山区连日行军。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战斗还未发起,第九兵团各军就出现了大量非战斗性减员。

由于战斗准备和后勤保障的不充分,战士们大多只能身着薄棉衣,而且大多数还戴着50式大檐帽,装备和补给都十分短缺。所以在电影中,七连的战士只能啃着冰冻的土豆,战士伍万里还被崩掉了一颗牙。

长津湖电影中的关键人物(电影长津湖中那些最可爱的人)(7)

战士伍万里

而在七连之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战士,他就是被大家称为雷公的雷睢生。雷公是电影中七连现存里资历最老的战士,七连中的所有战士都亲切地称他为“雷爹”。他来自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从电影中与吴京饰演的连长伍千里的对话中可以推断出,雷公的家人似乎都不在了,而伍千里却认真地盘算起了自家分得的几亩地,他要留一间房给雷公养老,而且还要给雷公说一门亲事。当时大战在即,但战士们却没有丝毫怯意,他们有着保家卫国的高涨热情以及豁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最后雷公为了战士们的安全壮烈牺牲之前,他挣扎地哼起了沂蒙山小调,这是家乡的歌曲,是他再也回不去的乡愁,同时也是这群志愿军战士们必须要来到这里的原因。志愿军战士们作战英勇,但他们绝不是爱好战争的狂魔,相反他们恐怕是最爱好和平的一群人,他们的梦想听起来并不宏大,仅仅只是盖几间瓦房,说门亲事,过过安生日子。一个就着雪吃炒面的志愿军战士曾说过,他在这里吃雪,就是为了让祖国人民不吃雪。中国经历的苦难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温饱两字都变得有些奢侈,但现在新中国好不容易让大家安稳下来,却又有人想让中国人民回到苦难的年代,作为人民子弟兵的志愿军战士自然不会答应,即使是烈火的焚烧,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和美国的核威胁,都不能让志愿军屈服。其实这场战争的双方有一个愿望是一样的,那就是回家,美军急着想在圣诞节前回家和家人团聚,志愿军战士们想回到几间大瓦房,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家。但如果不打败狂妄的美军,志愿军战士回去的家乡可能不再是一片山清水秀,而是一片断壁残垣。

长津湖电影中的关键人物(电影长津湖中那些最可爱的人)(8)

战场上的断壁残垣

中国是你的,也是我的。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所有人都挺身而出。有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有人在后方炒面供应前线。就连毛主席也向志愿军的司令员彭老总介绍了一名特殊又普通的志愿军战士。说这位战士特殊,那是因为他是毛主席的长子,说他普通,是因为他和千千万万同样有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想法的志愿军战士一样,都是人民的子弟。在电影最后,美军遭遇了一群“特殊”的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趴在冰天雪地里,却一动也不动。而等到美军靠近一看,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些战士已经被冻成了冰雕,壮烈牺牲。

长津湖电影中的关键人物(电影长津湖中那些最可爱的人)(9)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是什么样的力量会让这些志愿军战士忍受刺骨的冰寒卧在雪地里埋伏美军,能让他们无视生理上的折磨以及死亡的威胁,我想那大概就是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开头的问题了,这群战士是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子弟,是为了祖国的尊严不再受侮辱,人民不会再受战火而来。他们告别家人,远离故土就是为了不让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在中华大地上再次上演,他们是人民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部电影看起来似乎没有彩蛋,但当你走出电影院,看到这璀璨又祥和的万家灯火时,你就会明白,这就是电影《长津湖》最大的彩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