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至山海关,日亦逼至山海关。设我退至北平,退至上海,而日人仍节节进逼,我将始终退让,好不抵抗耶?

上述这段时评就是出自《申报》,准确的说是史量才所带领的《申报》。这段时评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而史量才的生命却止步于1934年。

1934年11月13日,这一天是中国新闻界的黑色纪念日,当时全国最繁华城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申报》,报社总经理史量才遇刺身亡,年仅54岁。

杀伐决断时心存善念(为民请命不畏权势)(1)

图|史量才

一直以来都流行一句话,“谈旧中国报纸必谈《申报》,谈《申报》必谈史量才”,这句话给予了史量才高度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申报》并不是由史量才创立,《申报》是由英国人美查创办于1872年,它并非近代最早 的报纸,但却算得上是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报纸。

《申报》真正的辉煌时期就是史量才担任申报总经理的时期,1912年,史量才开始管理《申报》,他所带领的《申报》刚正不阿,从不向权贵低头。

这段时期的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是人们心中敢于挑战权威、说实话、讲真理的斗士,因而《申报》声誉雀起,发行量骤增。

以至于在人们心中,《申报》成为了老上海时期的一个标志,现在很多影视剧中的镜头就是,人们在茶余饭后之际,戴上眼镜,然后拿起报纸看当前时局,这个报纸十有八九都是《申报》。

下面就来看看史量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

杀伐决断时心存善念(为民请命不畏权势)(2)

图|申报报馆大楼

1915年年末,袁世凯不顾全国各界人士的反对,悍然宣布恢复帝制,并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废除民国纪元。

史量才是反对帝制的,转眼到了新的一年,史量才所领导的《申报》​报纸时间上,仍用民国纪元“中华民国五年”的字样,公然违背袁世凯的命令,在《申报》的带头下,上海其他报纸也纷纷跟随《申报》继续采用原来的纪元方式。

这件事的直接后果就是袁世凯大怒,并敦促内务部电令沪海道尹公署查办。袁世凯的电令有这么一句话:

本年改洪宪元年,今查上海各报仍有沿用民国五年者,应即知照各报馆,如再沿用,不奉中央政令,即按报纸条例严行取缔,停止邮递……

面对压力,史量才巧妙迂回抵制,他取消了民国纪元,但他宁可取消了民国纪元,他也没让《申报》加上“洪宪元年”的字样。

可想而知,袁世凯可没有那么好骗的,没多久,史量才又接到了敦促改正的通知:

如不用洪宪纪元,即奉部饬停止邮递,本厅管辖地内,如3日内犹不遵改,一律禁止发卖,并将报纸没收。

没办法,史量才为了保证《申报》能够存在下去,只得加上了“洪宪元年”的字样,但是史量才这次更巧妙,不仅加上新的纪元方式,连西历的纪元方式、农历的纪元方式、还有原先的中华民国纪元方式统统加上了。

要加一起加,别厚此薄彼,史量才这招可够厉害。而且在字体大小上史量才也动起了头脑,“洪宪元年”的纪元方式字体最小,其他的都比它大,读者们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杀伐决断时心存善念(为民请命不畏权势)(3)

图|《申报》的报道

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史量才刚的一面,他没有盲目的对袁世凯卑躬屈膝、强颜欢笑,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作为新闻人有自己的判断。这只是一个事例,在更大的事情上,史量才照样不含糊。

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史量才以申报为基地,发表了大量抗日人士、进步人士的文章,​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

史量才还在上海哈同路寓所中成立了“壬申俱乐部”,在成立大会上,史量才发誓:“但愿生前不做亡国奴,死后不做亡国鬼”,呼吁国人“如果畏缩退避,恐仍未能保得身家财产,不如一起奋勇向前,抗战救国”。

史量才的所作所为合乎民心,但是却引起了当局的不满。

不满虽不满,但还不至于惹来杀身之祸,真正让史量才失去生命的是1933年发生的事情。

1933年底,史量才通过关系在其他报纸上发表了一份宣言,内容是抗议蒋派人暗杀邓演达的。史量才虽然没在《申报》上刊登,但史量才的此举还是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杀伐决断时心存善念(为民请命不畏权势)(4)

史量才遇害后,《申报》年鉴纪念

根据徐铸成在《报海旧闻》里的记载,蒋曾找史量才谈话,劝他不要与政府作对,并威胁说:“把我搞火了,我手下有一百万兵。”史量才针锋相对地说:“我手下也有一百万读者!”

两人没有谈拢,这就有了1934年11月13日的惨案,史量才被特务杀害。

史量才的离世,是当时报业的一大损失,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史量才的事件也是一次杀一儆百的震慑,从此,无论是上海报界还是全国报界,再也无人敢与民国政府抗争。

杀伐决断时心存善念(为民请命不畏权势)(5)

史量才遇害时正处人生巅峰,旗下的《申报》发行量超过15万份,是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大报。同时,史量才还先后收购了《时事新报》和北方四大报之一的天津《庸报》,购进《新闻报》50%的股权,是声闻南北的报业大王。

可以说史量才所说的一百万读者绝非虚言,这也是他自信的底气,但是这场较量,终究是秀才与兵的较量,史量才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史量才生前曾说:“‘申报’这二字,印在报纸上,别人眼中看去是黑的,我的眼中看去是红的。”

​史量才一生不畏权势,身处乱世敢仗义执言,他以鲜血染红了《申报》,也为民国时期的报纸生态做了鲜血淋漓的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