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国学经典# #易经#

一、 什么是易经?

提起易经,我对它的印象是八卦、占卜、迷信等,没学习易经之前,我对它的误解很深。逐渐学习后,深深被它吸引。才明白易经文化有很高的智慧,易经是一部智慧的源泉。近日拜读了许多弘扬传统国学文化的有志之士的文笔,颇有感想,于是决定加入弘扬传统经典文化的群体中,通过写文来为传播经典文化献上微薄之力,才疏学浅,望各界先进朋友不吝赐教。

国学易经好学吗(读懂国学易经真的很难吗)(1)

博物馆展出的中国古籍《易经》

关于易经是什么,儒家和道家都给出过说法。儒家认为易经是六经之首,道家认为易经是大道之源,合起来叫做“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孔子和老子是儒、道两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认为《易经》是儒学和道学的总源头,所以说《论语》和《道德经》这两部中华文化经典是《易经》思想的延伸并不为过。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以人为本”,道家思想核心是,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仁”与“道”其实跟《易经》中“元,亨,利,通”的“元”含义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叫法不一样罢了。实际上不止儒道两家,还有兵家的“”,法家的“以法治国”,乃至诸子百家,都能看到易经思想的影子。所以又说《易经》是华夏民族精神的总源头也不为过。

《易经》的易字,有三个含义,分别是:变易、简易、不易。事物是随时变化和不断发展的,这叫变易;最复杂的事物,它的道理和本质往往最简单,这叫简易;道理再怎么变,它都有一个不变的原则,这叫不易。《易经》是一个天道法则的集合,其中任何一条法则,都有变易,简易,不易这三个特征。


二、《易经》的形成、发展、组成。

《易经》是一部持续创作的文化经典,成书经历了三代。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指的是伏羲氏、周文王、孔子;三古指的是: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期。

国学易经好学吗(读懂国学易经真的很难吗)(2)

伏羲氏画卦,周文王重卦,孔子修订《周易》

在文字还没形成的上古时期(约六千年前),为方便记事和教导子民生活,人文始祖伏羲氏通过观察天地万物变化与自然现象创造八卦符号,中古(约三千年前)纣王暴政时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明君周文王为阐述建国育民的哲理将八卦两两组合形成64卦,作爻辞。下古时期(约两千五百年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教育,为发扬积极的处世智慧撰写《易传》。《易传》被后人称作“十翼”,比喻孔子给《易经》插上了十只翅膀,使得易经能够飞跃千古,流传至今。整个 过程持续了数千年,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

国学易经好学吗(读懂国学易经真的很难吗)(3)

人文始祖伏羲氏

《易经》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孔子作的《传》即《易传》,《易传》被称作“十翼”,是因为它又分为七部十篇。分别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传》上下篇、以及《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彖传》是用专门解释卦名、卦象和卦辞的,传说彖是古代的一种牙齿锋利的食铁兽,什么东西都能咬断,彖是断的意思,有断案、判断的含义。所以,读懂《彖传》就能判定卦的含义。

《象传》的象,表示“像”的意思,指容貌和姿态。象分大象和小象,大象是卦象的总论,每一卦都由六爻组成,分论和解释爻象的含义,就叫小象。《象传》主要是用来形容世界万物的形态和事理的。

《系辞传》的系,有“联络”、“联系”的意思,把卦象、爻象与《易经》中的义理联系起来,相当于《易经》的总论或者通论。简单理解就是,《系辞传》是对大象和小象进行联络和解释,并融合世间道理进行阐明,用来引导人的思想与行为。

《文言传》是六十四卦中第一卦和第二卦中独有的部分,即乾、坤两卦。《文言传》从理论上对乾、坤两卦的的象与爻进行解释和发挥,从而引出伦理学的概念和范畴。乾为天,地为坤,乾阳坤阴,世间万物变化与阴阳交易都以乾坤为本,其余的六十二卦也都由乾坤两卦互动、交感形成。

《说卦传》,说明八卦代表的意义,以及八卦相重的由来。《序卦传》,说明六十四卦的次序与排序的理由。《杂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

国学易经好学吗(读懂国学易经真的很难吗)(4)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


三、 为什么要学习《易经》。

《易经》成书于数千年前,躲过了秦代的焚书,流传至今不灭。可谓是源远流长,恒古不灭。所有的文化传承,都讲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然《易经》能传承下来,其中必然有可取的大智慧值得我们学习。《易经》是与时俱进的,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华夏文明的硕果。

提起孔子,大家都会想到《论语》,其实《论语》只是记录孔子日常言论的一本书,是孔子去世后由门下弟子编撰而成,被后人奉为儒家经典。《论语》并不能代表孔子的最高成就。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真正能代表孔子最高成就的是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六经又以《周易》为首。

国学易经好学吗(读懂国学易经真的很难吗)(5)

六经之首《周易》

历史上注解《易经》的名人有很多。比如董仲舒、焦延寿,京房、周敦颐、朱熹、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诸葛亮等等,这些人随便拿出一个,都是历史中鼎鼎大名的人物。既然《易经》能够被诸多智者先贤追捧,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吗?

《易经》共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表示六十四种现象,每一卦有六爻,表示每个现象的形成和发展分成六个阶段,我们学《易经》学的是六十四种现象里的指导思想。学易经不能只盯着占卜学,占卜只是《易经》很小一部分的功能。占卜并不神秘,也不代表迷信,占卜是在迷惑、不知如何做选择时进行的。况且占卜的结果也只是提供参考而已,最主要还是看自身。《易经》的大智慧不在占卜,而是在“象”,“数”,“理”。通过观察现象来获得数据,凭借数据推导出理论。当数据缺乏,左右为难不定时,才借助占卜来找自己的定位,用占卜的结果做参考。当一个人十分明智理,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的时候,是不需要占卜的。

我们学《易经》,学的是里面的思想原则与义理,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行,从而引导自身行为。掌握了六十四卦,就掌握了世间法则的主要规则和义理,这会对人生起到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这便是学习易经的目的。比如人生应该如何奋斗,主要看乾卦。乾卦的精髓就在于自强不息,又比如平时工作中,如何与领导配合,主要看坤卦。坤卦的精髓是顺,是含蓄,是厚德载物。

国学易经好学吗(读懂国学易经真的很难吗)(6)

新疆特克斯八卦城夜景

四、怎样学习《易经》

1.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出自《系辞传》

“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有固定、不动的意思,是说平时观看卦象玩味卦辞。如果哪天事情真的发生了,“动则观其变”,就活学活用应对变局。先冷静“观”然后“玩占卜”,心中就有了定数,知道该怎么做。占卜是用来玩的,没有那么神秘,当“心中有数”时,玩一下占卜只不过是给做参考而已。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以”,“似”的意思,表示像什么样子,“以”可以,足够的意思。“像这样子去做就可以了”。这里的“自天佑之”不是宿命论里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是你去烧香拜佛祈祷,然后天就会自然保护你,而是自己启迪自己,让自己的思想、行为、观念等等都符合天道,也就是符合自然规律,自然天就会佑之于你,自然就吉无不利。这就是“天助己助者”,意识是,你自己帮助自己了,老天也会帮助你。《道德经》里也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对万物都是一视同仁的,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自身,在于靠自己。

2.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出自《系辞传》

“知”是智慧的意思,聪明的智者通过观学彖辞,就学会一半了。“过半”是古人谦逊委婉的表达方式,实际上,看懂彖辞,就能掌握卦象的全部含义。

3.善为《诗》着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出自《荀子•大略》

“善易者不占”,是因为“其心同也”。擅长熟读易经的人,他的内心思想已经高度与《易经》融为一体了,学到了易经的“象”,“数”,“理”,平时能冷静对待生活中所有事物和现象,处理起来做到“心中有数”,自然就不需要占卜了。学《诗经》和《礼纪》也一样,将诗礼内化成一种深厚的涵养并显于日常行为中,“知行合一”,进可“齐家治国平天下”,退可涵养厚德独善其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