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在行动爱心照亮游学路(上游夜雨何代明)(1)

编外“父母”的扶贫故事

何代明 文/图

编者按:十年如一,十年关爱,这是一对普通夫妇的扶贫故事,丈夫忙于企业管理、妻子忙于办案,夫妇二人对相隔几百公里的“无娘儿”倾注关心,纠正习惯、塑造性格、辅导学习、培养理想、树立志向。十年之间,物质资助,精神鼓励,如雨露滋润幼苗,将一名位于渝湘黔交界的穷三角山区的弱小、缺爱、忧郁的女孩培养成为市级重点高中的学生。虽是编外,却胜亲生。

一则新闻打动仁心

2011年3月的一天,时任中国石油重庆销售涪陵分公司党委书记的唐勉与妻子吴庆从重庆卫视《天天630》看到一则社会新闻: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坪乡茶园村大堰组8岁女孩杨再珍因父母另婚离家,由眼睛病残的奶奶和七旬爷爷托管。新闻里的她穿着掉了纽扣的衣服、脸上挂着不属于她那个年龄该有的忧郁,本该在温馨的家庭中享受父母的呵护,本该沐浴这个阳光在校园里学习的她却常年累月见不到父母,每天上学也要走来回四个多小时的山路,不开心时,也只能对着大山呼喊:爸妈你们在哪里?我要走出大山······

唐勉夫妇噙着眼泪,心疼杨再珍的处境,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们支助这个孩子,让她走出大山,圆梦理想!”几乎异口同声。“孝敬和行善不能等”唐勉立即通过栏目记者郭金铭找到她的联系方式。

同年11月7日,岁暮天寒,唐勉驱车行驶600多公里,踏着泥泞的村道走了2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杨再珍老家。低矮破旧的木房孤零于灌风垭口,弹丸之地,除了一堆柴火别无它物,凉风吹来愈显凄凉。走进屋内,泥巴灶台、灯光昏暗、冷饭剩菜,杨再珍对着门口的光亮坐在地上,用板凳当课桌在认真的学习。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家庭着实震惊到了唐勉夫妇。了解到,杨再珍爷爷耳聋体弱,干活乏力,奶奶左眼失明,只能生火烧饭。好在杨再珍从小勤快,抱柴刨土豆,小小的身躯扛起了本不属于她的担子。唐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同情、怜悯、关爱之心交叠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他蹲下身子与杨再珍交谈,并亲切的叫她“小珍珍”,过程中小珍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就仿佛是在父母的怀抱里一样温暖。

精准扶贫在行动爱心照亮游学路(上游夜雨何代明)(2)

唐勉看望小珍珍的情景

踏上扶贫扶志之路

2013年12月20日,唐勉利用在秀山检查加油站工作间隙,专程将杨再珍接到县城,找了一家理发店帮她梳理清洗蓬乱的头发。理发师看着杨再珍脏乱且还生了虱子的头发,以睥睨的目光看着唐勉,唐勉却温和地笑着,客气地请她为杨再珍打整干净。发型梳理好后又带她到宾馆洗热水澡,再到商店买了几套衣服。昔日的“灰”姑娘,摇身一变成了“白”公主。在饭馆吃饭的时候,服务员向她投来喜爱的目光。此刻的杨再珍就像变了一个人,自信多了。回到宾馆单独的房间,唐勉为杨再珍布置读书作业后便忙工作去了······检查完回来,唐勉轻轻推开小珍珍的房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打扮漂亮的女孩,零食吃得满地皆是,作业马虎了事摆放零乱。看到此情此景,唐勉心头发酸。长期在爷爷奶奶身边成长的小珍珍因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自身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唐勉像一位园丁思考着:对待草丛中的一朵歪歪斜斜的花的朵,不能一蹴而就,要耐心培养。当晚,他一边为杨再珍辅导作业,一边从她今天的表现谈起,让她明白“生得艰苦不如活得自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精彩”的人生道理。杨再珍的泪珠滴湿了作业本。第二天,唐勉为她给足了一年的学费,鼓励她发奋读书,切记不要因环境的变化而走心走神。那一天的人生课杨再珍始终铭记在心。

2013年8月,趁着暑假,唐勉将杨再珍接到他工作的涪陵城区团聚,分别一年杨再珍不仅长高了,也懂事多了,而且成绩也从一般达到良好,原本的忧郁不在,圆圆的脸蛋上写满了自信。在唐勉办公室安静的坐着,再无“捣乱”的陋习。

“你长到了想干什么呀”唐勉亲切地询问。

“我想当领导!”

“啊!为什么?”唐勉对她的回答差点未回过神。

“当领导有这样的办公室,还有大桌子、电脑、工作服······”“那你可得更加努力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唐勉抽早晚检查、辅导作业,矫正杨再珍的普通话,教她怎样做饭,怎样收拾房间、叠被、叠衣。也故意带她到办公室,让她看清楚“当领导”起早贪黑“苦样”;“当领导”严于律己的“模样”。唐勉结合工作事例语重心长给她讲,领导不是图享受,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如果你想当领导,必须有品德、知识、能力,杨再珍皱着眉头听若有所悟。接下来的几天,杨再珍的作业写得认真多了,还主动帮唐勉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唐勉看着杨再珍圆圆的脸蛋儿、天真的笑容,欣慰极了,用真心培育的“花朵”正在茁壮成长。

一周后,杨再珍藏好唐勉给的学费,念念不舍地离开涪陵回到偏远秀山,一路哭了几场,看得唐勉一度想收养她,无奈政策不允。之后唐勉通过村支书杨建国和秀山的同事建立了联系,以便于时时刻刻了解到杨再珍的情况。

一封封书信搭起爱的桥梁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勉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去秀山的机会越来越少,但他扶持杨再珍的计划确越来越精细。在寄去学费的同时,经常以书信的方式与她建立联系,为她加油鼓劲。

“你说‘不高兴,向大山喊一喊!’······人,总是会在矛盾中挣扎,在痛苦中抉择,有笑有泪,有取有舍,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命运。人生有几个季节,有必须忍耐的冬天,也有在明丽的阳光下,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的春天。” 第一封家书温暖了杨再珍的心灵。她明白了:自己虽然出生在“冬天”,但有像唐勉这样的好人相助,也会有阳光雨露的春天,她再不想“有一天跌倒崖下还好些”的事儿了。

“从放暑假你来到涪陵,也是快两个月了。你快乐活泼的影子始终在我眼前出现,始终牵挂我的心。虽然时间较短,但你聪明、大方、开朗的性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说过,想帮助你,关心你的学习、伴你成长进步,让你实现走出大山的梦想。前提是必须要把当前的学习搞好,因为学习和做人是第一位的,做诚实的人,懂礼貌、善良的好孩子······生活上有困难也告诉唐伯伯,平时我还会委托秀山的黄晋叔叔、你们的村支书杨建国伯伯关心你,涪陵的叔叔阿姨都牵挂你的,盼你的好消息的,让我们一起小手牵大手,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第二封信打开了杨再珍的理想之门。她带着唐勉的鼓励,上学路上跑步如飞,性格日渐开朗。

“唐伯伯希望你的童年有人生鲜花的闪耀,纯真的结晶。你有激流般的热情、幻梦般的憧憬、绝不妥协的坚贞。开学后要做到‘三个认真’······”。第三封信点燃了生活、学习的热情。上小学五年级的小珍珍性情日渐开朗、学习直线上升。

“小珍珍越长越漂亮了,可是,我告诉你:长得漂亮不如活得精彩。活得精彩就是心中有追求,大脑有知识······”

以后的若干封书信春风送爽、传递关爱,句句说到杨再珍的心坎上,培养情操、启迪心灵、塑造人格、放飞理想。杨再珍就像一颗生在石缝里瘦弱的幼苗在唐勉夫妇的栽培下,长成了不怕风雨,敢经风霜的壮苗。

精准扶贫在行动爱心照亮游学路(上游夜雨何代明)(3)

唐勉到杨秀珍学校了解学习情况

山花绽放枝头俏

十年时间,杨再珍从8岁的可怜山中女孩,已长成水灵清秀的17岁少女。她像一朵山上的花朵,绽开在市级重点中学——秀山民族中学的校园。今年杨再珍上高二了,一直听说她在校成绩较好,但是唐勉仍放不下心。今年9月下旬,唐勉利用到秀山检查工作的机会,再次专程到学校看望杨再珍,并通过老师了解杨再珍的学习状况。夜幕降临,霓虹灯将校园照得通亮。当看到眉清目秀、端庄大方的杨再珍走出教室时,唐勉就像见到长大的女儿那样高兴。一看到唐伯伯,珍珍激动得说不出话,泛着红晕的脸颊挡不住热泪的冲击。“珍珍长大了,更漂亮了!”抚平情绪后,唐勉关切地问珍珍“我给你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长得漂亮,不如活得精彩”珍珍拭去泪花微笑回答铿锵有力。

“你长大了生活能自理了,我主要关心你的学习,离高考只有一年了,我要高兴地看着你步入心仪大学的校门”。“嗯!”昔日的木讷、腼腆,今天开朗、活泼,杨再珍的变化天翻地覆。她一五一十地向唐勉汇报学习情况,“这么多年您纠正了我不良习性,端正了我的学习态度培养了我自信心,您培养我的上进心,教会我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已进入关键阶段,我冲进尖子班,成绩在年级前茅。我的高考志愿是中国人民大学······”唐勉听得乐不自禁。

一朵山花开绽定有一份珍爱在。杨再珍走到今天,是素不相识的唐勉夫妇的大手拉小手,是他们远隔千里的心心相惜,是十年树人扶贫到底的坚强意志,是党员夫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

我仿佛看到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门,正迎接一位土家女生的到来,唐勉夫妇目送她的背影,送去无限的希望······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重庆众友实业有限公司综合管理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