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时,纣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认为在这位英明的国君治理下,商朝的江山坚如

磐石。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叔其子见了,劝他收藏起来,而纣王却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意,认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箕子为此忧心忡忡,有的大臣问他原因,箕子回答:“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就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对于这样的后果我觉得不寒而栗。”仅仅5年时间,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商纣王恣意骄奢,商朝灭亡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谁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1)

在这则故事中,箕子对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的评价,就反映了现代经济学消费效应

一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

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实际上棘轮效应可以用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的一句名言概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子女教育方面,因为深知消费的不可逆性,所以明智的家长注重防止棘轮效应。

如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虽然十分富有,仍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从来不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甚至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孩子外出打工。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让孩子多赚钱,而是为了教育他们要懂得每分钱都来之不易,懂得简朴与自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谁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