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是河北省三河市下属的一个镇,多少年来它一直安分守己地在潮白河对岸遥望北京,看对岸的通州起高楼,增人口,夜越来越亮,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河北廊坊燕郊潮白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河北廊坊燕郊潮白河(是不是漂过了潮白河)

河北廊坊燕郊潮白河

燕郊是河北省三河市下属的一个镇,多少年来它一直安分守己地在潮白河对岸遥望北京,看对岸的通州起高楼,增人口,夜越来越亮。

老燕郊人都是北京口音,与三河市口音明显不同,小孩子们时常跑去河对岸玩儿,但燕郊还是燕郊,北京就是北京。

2008年时,燕郊忽然不同了,它被“北漂们”拉入了北京梦,在“北京北京”的抱怨与期望中,成为北京的飞地,成了一个比许多地级市都有名的镇。

在未来到来之前

宋红恩是燕郊一房地产楼盘的销售,他每天穿着廉价西装举着广告页站在国贸地铁站的出口,这里是北京和燕郊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对面的公交814路直达燕郊。还有一群同行跟他一起分守地铁口内外,每家楼盘都有自己的看房直通车,燕郊的房地产市场正热火朝天,火到新楼盘开盘排号都有“黄牛”。

2008年以前,燕郊的房价只有四五千元,而且无人问津,2008年前后,通州房价发力,“北京睡城”的接力棒过河传到了燕郊。

至2014年,燕郊房价还只保持在八千元左右的程度,但自从“在通州建立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消息出来后,燕郊的房价就地打了个滚儿,最高飙到一万六七。

房地产销售们直接把这条信息翻译成“北京市政府东移”,小宋特意掏出手机,从朋友圈里找到一条视频,准确点到需要暂停的地方,“你看,这是央视的报道,不是我瞎说的吧,地铁要修到燕郊。”

这新闻太令人振奋,足以让“北漂”们为了未来的便利,继续忍耐眼下的奔波和辛劳。

两幅面孔的镇

燕郊有两个生态圈,两幅面孔,彼此自动切换模式,少有交集。

周末的燕郊,马路上熙熙攘攘,市场里拥挤热闹,这里高楼林立,四车道宽敞,马路上大多是老人带着孙辈,也有一部分父母推着婴儿车,但很少能看到单身的年轻人。“这里也没有什么可玩儿的,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家里补觉。”一名在燕郊租房的“北漂”告诉记者。

燕郊周日的晚上,模式切换。

晚上6点,上上城五期西苑门口的公交车站排起了三四十米长的队,他们中的很多人是要提前赶回北京市区的,因为周一早上从燕郊出发很可能来不及。

队伍中有一对年轻的小情侣,两人即将大学毕业,想在北京工作,看来看去,只有燕郊的房价还能承受。趁着周末,两人来燕郊看房,但距离之远让他们有些犹豫。“我们还以为这样的排队是偶然的,难道一直如此?”女孩子吃惊地问记者,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脸上闪过一道沮丧。“可是昌平的房价都4万多了。”男孩子像是对自己说。

更壮观的队伍在周一早上。

814路的首班车是5:15,5点一过,就开始有人在车站排队。凌晨5:52,天还黑着,卖菜的小贩还没把裹着青菜的棉被打开,车站前已经排起了长龙。

6点钟迎来排队高峰,队伍里一共140个人。每辆814路可以坐66个人,车一辆接一辆地停靠,队伍却仍在变长……

最先出来陪“北漂”们的是早点摊,做鸡蛋灌饼的大姐深知周一早上时间的宝贵,催促点了单的小女孩快去排队,她做好了会送进队伍里。

快到7点钟的时候,各种“拼黑车的”出现了。这时的燕郊已经开始拥堵,有等不及的只能上车,15元一位到国贸,这价格真肉疼。

燕郊吸收的很多是“北漂”中的中低收入群体,他们无力支付北京的房租,即使是地下室,租金也早已破千元,而在燕郊,1200元可以租一套50平米的一居室,一套三居室的主卧则只要800元。

对于月薪3000元的佳木斯女孩小张来说,燕郊是她唯一的选择,为此她只能每天5点钟起床,晚上8点左右才回到家。晚上9点的时候,燕郊小区里大部分的窗口都已经黑了。

6:40,记者也上了一辆814路,未到潮白人家小区时,车上已经装了80多个人,没有座的站在过道里,1个半小时后,车到国贸。

其实在燕郊也有稍微舒服点的活法,比如早上坐高价特9路,票价9元,或者用手机App定巴士,每个座位10元,也可以坐黑车,还有庞大的拼车大军。这些方法都能保证有座位,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3.8元的公交车。

天亮了,拥堵散去,老人们带着孩子们出来晒太阳,燕郊一派平静祥和,与中国所有城镇无异。

不甘或满足

关于北京,总离不开一个“梦”字——除了甘心付出的,也有别无选择和不得已“流”的,都选择了这个字作为外衣。

最早一代的“北漂”都已过了而立之年,他们已经没有吃着泡面在群租房里憧憬未来的资本,他们需要稳定的居所,建立家庭。无论不甘或者满足,最后的选择都是一样的。

2010年4月,段女士和先生在燕郊的燕津航城购买了一套房子,与他们同期买房的同事以每平米不到2万元的价格在五环买了一套二手房,而他们的房子,每平米只要8000元。婚前他们也租住过位于望京的小隔间,110平米隔成7间,每一间住着一对情侣,当时电视剧《蜗居》正在流行,看着电视,他们在心里问自己,什么是自己的北京梦。

现在住在燕郊88平米的两居室里,他们觉得自己的选择还算正确,除了每天5点半起床、8点到家、没有夜生活的生活,有些令人抓狂。

在某互联网公司任职的冯先生2008年在燕郊买房,老家没有与他专业对口的工作,他只能留在北京。月薪1万元的他选择在燕郊生活,压力会小一些,生活品质能有保障。不同于其他人,对于早出晚归,他没有那么大的怨气,“我每天6:15起床,晚上早的话9点半到家,晚的话11点到家,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挣钱,想舒服就不用来北京了。何况我每天工作几乎都是坐着,没有时间锻炼,上下班就当是锻炼了。”

奔波的母亲

在国贸的814路车站,来自吉林的陈阿姨排队候车,今天是她回家的日子,她的家在燕郊。

几年前,她来投奔亲戚,两个女儿相继在北京找到工作,而后嫁给了北京人,她和老伴干脆离开老家,在燕郊安家,守着女儿。像陈阿姨这样为了守着儿女成为“燕漂”的,在燕郊有很多。

两个女儿都还没有房子,大女儿一家目前住在石景山的公租房里,每月房租2000多元,而大女儿的月薪只有4000多元。二女儿马上要熬出头了,因为婆家要买房了,他们马上就可以搬入婆婆的旧房子里了。“我周一到周五在北京,两个女儿家两头跑,帮他们看孩子,大外孙7岁了,不怎么需要我帮忙了,就老二的女儿还需要我帮把手。”陈阿姨说,对于两个女儿在北京的生活,她连连说“太累了,真的太累了”,但老家已经回不去了,而且虽然累,她仍觉得北京的生活很有希望,“大女儿正在等两限房的摇号,摇上了就好了。”

2012年,她和老伴在燕郊买房,周末她才能见到在高尔夫球场打工的老伴,一个月3000元的工资,对这个家庭来说很重要。

“长大”的烦恼

杨大叔吃完晚饭站在燕高路上,以一份置身事外的悠闲看着眼前的一切。“以前这都是农田。”他指着新建的小区高层,“你看对面那一长溜的小吃摊,平时晚上8点多在北京上班的小年轻们回来了,根本没力气做饭了,就都在那买点吃的解决晚饭。”

杨大叔是老燕郊,拆迁征地后,他搬进了燕郊的新小区。只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就有了今天这样的变化是所有燕郊人没想到的,是好是坏,一时还真难以说清。“以前燕郊没这么繁华,但是人多了交通也变差了,大白天的就堵车,学校里的孩子也太多。”杨大叔说。

燕郊近来老上头条,多是与教育资源有关,上课要用扩音器,开学月余没有专职语文老师,以及1个体育老师带675个学生。三河市今年一年净增中小学生6000人,其中燕郊占5000多人。

燕郊实验小学正在改扩建。“我上小学时一个年级8个班,一个班六十多人,现在一个年级十几个班,一个班六七十人。”燕郊八中初一学生小徐说,她的小学正是燕郊实验小学,“我们初中一个年级18个班,一个班五十多人。可老师说,我们班本地的学生只有18个人。人太多了,老师管不过来。”

除了教育资源,人数的增加使得燕郊与周边地区也开始出现矛盾。

潞城站是北京地铁6号线的终点站,这座地铁站位于六环外,外地牌照可以到达,地铁站门口有大片的空地。于是每天一大早,地铁站外就停满了几百辆车,住在燕郊的人们把车放在这里,然后去换乘地铁,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停车是免费的。

(潞城地铁站)

“这片地是人家小营村的,人家不愿意让停。”一位潞城地铁站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以前还出现过扎车带的现象,就因为不想让他们在这放车,但是没有用,他们还放这。车太多,停的也乱,有的人下班了车开不出去,就得等挡着他的人也下班,挪了车才能走。不过听说这片已经有了规划,以后停车得收费了。”

不是尾声

11月25日,为期两天的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闭幕,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第一项就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具体做法为“集中力量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燕郊的房价会更高,学校会更挤,马路会更堵,但仍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涌下公交,带着初见燕郊时的打量好奇与憧憬寄托,在林立高层的某扇窗里,梦见北京。

更多精彩,请下载燕郊新移民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