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跟妇科医生聊天会得知一些奇奇怪怪的现象,比如月经过多和过少的人其实生活中都很常见,但是去看医生的大部分都是因为月经少去的,而月经量多去看医生的比例很小;再比如妇科常用的药物有些会引起闭经,所以很多人吃着吃着就不吃了,或者自己停一阵,来跟医生说,医生会抓狂,为什么不问我就自己停药?!

一个月来几次大姨妈为什么(每月光临的大姨妈)(1)

这些人大部分都听说过一个传言——月经是排毒的!

所以:

说真的,假如月经真的可以排毒:

你是不是在一条一条的否定,所以你心里也应该清楚了吧,月经没毒……

至于发黑的,有血块的月经,大部分也是正常的,没有毒!

现在我们来仔细分析分析。

一个月来几次大姨妈为什么(每月光临的大姨妈)(2)

月经是什么?

月经从何而来呢?子宫每个月产生的。

产生月经的过程是从中枢到卵巢排卵再到子宫激素变化的负责过程想了解的可以点击链接查看→月经到底怎么来的?

我们简单点总结,女性青春期发育后可以为孕育做准备了,子宫就会每个月装修一次,把内膜长得厚一点,适合小宝宝住下。但是小宝宝不常有,如果没等来小宝宝,子宫就会把装修拆了,下个月重新装,保证小宝宝住进去都是崭新崭新的房子。

一个月来几次大姨妈为什么(每月光临的大姨妈)(3)

装修就是每个月增厚的子宫内膜,拆装修就是内膜崩解脱落,内膜崩解的时候除了内膜的碎片,还会波及到给内膜供给营养的血管,即螺旋小动脉和小静脉破裂,就会流出血液,两者构成了月经血的主要成分,在经血流出的过程中,还会经过宫颈带下来的宫颈黏液,经过阴道带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另外,还有促进子宫内膜崩解脱落的前列腺素及来自子宫内膜本身所含的大量纤维蛋白溶酶

也就是说月经内含有的就是身体本身的组成成份——细胞、血液、正常分泌的激素及体液,都是正常的成份,哪来的毒?

既然没毒,排毒也就是无稽之谈了,更不用说去购买那些「排毒」产品。

一个月来几次大姨妈为什么(每月光临的大姨妈)(4)

发黑、血块是怎么回事?

基于电视剧等深入人心的认知,中毒了唇色会发黑,当经血液发黑的时候大家就会觉得自己中毒了。

那静脉血表示「自己已经阵亡」。初中生差不多就知道了,人有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所以颜色鲜红,静脉血氧气含量少因此是暗红色。我们查体抽血抽出来基本都是发黑的血,因为是静脉血。

月经血液是动静脉混合血,本身就要比纯动脉血暗一些,并非鲜红。比例大概是75%是动脉血,但是每次破裂不可能这么精准,所以同一个人,也是存在色差的。

另外都说了含氧量少所以颜色暗,经血产生后,随着时间延长,含氧量就会变少,另外血液中硫酸亚铁也容易氧化,氧化后也会呈暗红,含氧量进一步降低,再加上血液凝集,颜色变深,因此血越少越不容易流出,所以月经最后几天颜色常是咖啡色的。

有人听说过月经血是不凝血,所以有血块大概是中毒了……

一个月来几次大姨妈为什么(每月光临的大姨妈)(5)

非也,血液之所以会凝固,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其中有个叫纤维蛋白的就负责凝血这个工作,血液流出人体之后环境变了,纤维蛋白就会变成不溶于血液而析出,就变成了血块。

我们刚才说了,月经里有大量的纤维蛋白溶酶,所以纤维蛋白析出后又被溶解酶给溶解了。这个过程总得要点时间的,所以偶尔你会看到血块,尤其是血量大的时候。

另外,很多人把内膜碎片当血块了,这个真没法分析……

宫寒和淤毒是怎么回事?

“宫寒”其实是个伪中医名词,中医理念里压根没这个说法,真正的中医讲的叫做“寒凝胞宫”是指寒邪入侵了胞宫,胞宫这个概念也是中医的,大概是整个生殖器官,对比西医大概是整个腹部除了生殖系统外还把肾和尿路等给囊括进来了,而且也不是自己产生的,还是外来的“寒邪”,因此宫寒、淤毒要排出去,根本就是在伪装骗人的说法。

“淤毒”在中医里确实有这个说法,但这种情况一般是存在妇科病了,比如白带发黄,带血、小腹坠胀以及全身一些症状的发生,这个时候自然不可能靠月经排毒,如果靠月经排毒,大概要把全身血排干净才行了。去看中医,还经常吃药要避开月经呢,为啥?怕影响月经,导致大出血或者月经不调。赶着经期排毒,正经的中医大概会被吓着。

一个月来几次大姨妈为什么(每月光临的大姨妈)(6)

月经不排毒,身体的毒怎么办?

人体还真有解毒器官,就是我们的肾,那就是另一个系统的故事了……

肾,男女平等,所有人都有,所以不用担心男人被毒死啦。

那月经真正该注意什么?

就三点:

tips:一个矿泉水瓶瓶盖大概5ml,一片日用卫生巾浸透需要10-15ml血液

只要月经规律,经量、经期差不多,月经基本就是正常的(偶尔一次提前推后不超过14天,不考虑为异常,连续两次以上提前推后超过7天考虑异常)。

另外,妇科疾病会有特殊表现,注意自己的白带以及私处症状,及时就医才是正道。

一个月来几次大姨妈为什么(每月光临的大姨妈)(7)

参考文献[1]王庭槐.生理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8.

[2]谢幸,苟文丽,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