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大致上是遵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原则。皇帝没有儿子,才轮得到弟弟或者侄子继位。“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始终是“非主流”。历史上皇位直接传位给弟弟,最著名的例子是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的例子。这场“非主流”的传位方式,千百年来一直伴随着“烛光斧头影”的阴谋论。

历史上兄弟争夺皇位的例子屡见不鲜,无数亲兄弟在皇位的明争暗斗中死于非命。比较有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哥哥李建成的例子。除此以外,皇位传位给弟弟,下一代人之间又会产生心理上的隔阂,甚至导致兵戎相见。

有鉴于此,很多朝代实行“嫡长子制度”,即皇位优先让皇后的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皇后没有儿子那就让其他妃子所生的年龄最大的儿子继承。这个制度有助于“稳定秩序”,虽然有些墨守成规和缺陷(如嫡长子是平庸的人,他只要活着就能上位),但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皇位传承的稳定性。

明王朝严格实行“嫡长子”制度。皇帝传位给儿子,这个儿子还必须是皇后的长子或者次子,皇后没有儿子,其他妃子所生的年龄最大的儿子就继承皇位。明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

1、皇后的儿子(嫡子)有优先继承权,继位次序依次是:嫡长子,嫡次子······以此类推。

2、哥哥是皇帝,只要他不死或者有儿子,他的弟弟就永远当不了皇帝。

纵观明朝的整个历史,“兄终弟及”一般都是在皇帝没有儿子的情况下传位给兄弟(包括堂兄弟)的。如同明武宗传位给明世宗(他二人是堂兄弟),明熹宗传位明思宗(他二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明朝历史上,有一次极为特殊的哥哥传位给弟弟的故事,这个故事更是充满了复杂性。哥哥没死并且哥哥有儿子,弟弟就继承了皇位;更让人称奇的是弟弟当了皇帝后,哥哥还是活着的。这不可思议的剧情还真的曾经上演过。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

朱祁镇看到朱祁钰力挽狂澜(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的恩怨情仇)(1)

明英宗朱祁镇

01明英宗朱祁镇的悲喜人生

朱祁镇:年幼时继位当上了皇帝,此时海内生平,年轻的皇帝想北伐攻打北方的蒙古人。结果战局不利,皇帝从“真龙天子”变身为阶下囚。平庸的朱祁镇创造了明王朝的历史记录:不算南明王朝的那些皇帝的话,朱祁镇是唯一一个被外敌俘获的皇帝。

我叫朱祁镇,生于1427年,是大明王朝的皇帝。我继位的时候才9岁。我的爸爸和爷爷,还有太爷爷,都是了不起的皇帝。我有幸继承了他们的遗产,成为了富有四海的少年皇帝。

虽然贵为坐享其成的皇帝,但是我仍然有鸿鹄之志。北方的蒙古人被我的祖先赶回了草原,但是他们仍然虎视眈眈,时时刻刻骚扰我大明的边境。这些野蛮人真烦!朕要御驾亲征收拾他们。

满朝文武大臣都反对我冒险亲征,只有和我朝夕相处的宦官王振坚决支持并鼓励我“御驾亲征”。1449年,22岁的我率军亲征,王振和我同行。我相信我一定会旗开得胜,建立不世功勋。

事与愿违,战争没我想的那么容易。敌人太狡猾了,竟然将我和我的军队团团包围。如今我被困在土木堡,敌酋也先却不急于进攻。原来他在等我军不战自溃。糟了,土木堡这个地方地形虽高,却没有水源。三国时期马谡的悲剧要在我身上重演了吗?

战士们两天没喝水了,战斗力低下。不好,敌人杀过来了,我该怎么办······

王振死于乱军之中,将士们要么被蒙古人杀死,要么被俘虏。几个敌军士兵发现了我,他们大喜过望。要知道我可是大明的皇帝啊!我的未来会怎样?敌人会杀了我吗?我被押送到了敌人的首领也先面前。

02明代宗朱祁钰的“人生幸运时刻”

朱祁镇看到朱祁钰力挽狂澜(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的恩怨情仇)(2)

明代宗朱祁钰,也称为景帝

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的同父异母兄弟。按照明代的惯例和正常的事态发展,朱祁钰会离开北京,前往自己的封地,并在那边吃喝玩乐,混吃等死一辈子。“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的命运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我叫朱祁钰,生于1428年,我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哥哥因为是长子,继承了父亲的皇位。

我很清楚,祖宗留下的规矩,我这辈子只能老老实实当个王爷。皇位,不可能轮到我。因为我的哥哥只比我大一岁,很年轻,最重要的是他有儿子。我不能有非分之想,这是大逆不道的。某一天,我会离开北京,前往某个地方——那里将是我的封地,我会在那个地方终老一生,当然是衣食无忧的一生。

1449年,这年我21岁,皇帝哥哥听了宦官王振的话,率军远征了。这个王振一贯飞扬跋扈,是个大奸臣,但是他侍奉哥哥多年,感情深厚。因此,皇帝哥哥很宠信这个宦官。哥哥年龄虽然不大,但是很想建立祖先北逐蒙古人的功业。这我就不管了,祖先定的规矩,我们这些皇帝的兄弟少说话、少干事,吃喝玩乐就好了。

前线传来消息,我的皇帝哥哥被俘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皇帝哥哥出征,带了很多精兵强将,怎么这么容易就败了呢?哥哥也被敌人抓去了。这可怎么办?

满朝大臣一时慌了神,现在可是群龙无首啊。一个叫于谦的大臣站了出来,他镇定自若地表示:国难当头,只能让我继位。否则国家无主,敌人趁势进攻,或者利用哥哥来要挟我们,局面就难以收拾了。

一时间,我的心很乱。

第一,我从没想过有一天皇帝的宝座会轮到我;

第二,我没有政治经验,当前让我继位,是形势所迫;

第三,我的哥哥有儿子,侄子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只是侄子实在太小了,才3岁。

不管怎样,我正选择了继位都是史无前例的。

在大臣们的支持下,我继承了皇位,大臣们唯一的条件是:我死之后要传位给侄子,相当于把皇位还给我的哥哥。我答应了。

03明英宗朱祁镇:俘虏加人质,冰火两重天的艰难岁月

朱祁镇看到朱祁钰力挽狂澜(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的恩怨情仇)(3)

出师未捷被俘虏,明英宗的人生瞬间逆转

敌人抓住了明英宗,敌酋也先大喜过望。不仅这一战一举消灭明军主力,还抓住了大明皇帝。这可真是喜从天降。也先是个极有头脑的人,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奇货可居”。他对明英宗很客气,背地里也酝酿着利用这张“王牌”赚取更多的利益。

朱祁镇:敌人抓住了我,我很害怕。但是敌人的首领也先却对我很客气,没有难为我,吃喝住宿都尽量优待我。我当然知道,我只是个高贵的囚徒,也先留着我,无非是赚取更多的利益罢了。

果然,也先押着我,来到大明的边境,要求守城将领投降或者献出财物。我又急又恨,悔不当初啊。我可是皇帝,如今被人家当成人质啦!我无可奈何只得服从也先的命令。

守城的将领没投降也拒绝献出财物。难道他们不怕敌人杀了我?

很快我得到了震惊的消息:我的弟弟朱祁钰当上了皇帝啦。也就是说,我现在什么也不是,只是个囚徒。我被我的臣民抛弃了?我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更要命的是,弟弟继位之后,组织军队抵抗,也先受挫只得退回去。我也被带到了草原。我多么思念北京啊!望着北京城的城墙离我越来越远,我内心无比的心酸······

也许敌人会恼羞成怒杀了我。因为我没有利用价值了。

可也先这个人让人捉摸不透,他仍然优待我。可我仍然是个囚徒,和宋徽宗宋钦宗一样,我还能回到我的家乡吗?

04朱祁钰:国难当头,组织军民,力保北京

朱祁钰即位后,明朝廷内部稳定下来。朱祁钰被后世称为明代宗。在他的主持下,主战派大臣于谦率领军民奋起抗敌。也先见北京城固若金汤,只得带着巨大的遗憾回到了北方的草原。重现大蒙古帝国的光辉,还是那么可望不可及!

朱祁钰:于谦真是好样的,他组织了保卫北京的战斗。敌人退兵了。北京的危机暂时解除了。

朱祁镇看到朱祁钰力挽狂澜(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的恩怨情仇)(4)

于谦主持了北京保卫战

至于我的哥哥,他还在蒙古人手中。哎,可怜的哥哥,敌人会怎么对他呢?估计凶多吉少吧。我来不及想他,敌人虽然退兵,但是我还有很多政事要处理。

前方传来消息,也先竟然把我的哥哥放回来了。这消息让我吃惊。也先这人果然厉害,他肯定没安好心。之前把哥哥当成“奇货”,现在当成“弃子”。这可把难题留给我,朝中大臣们大多要求我迎接哥哥回来。

皇帝哥哥回来了,可我当上皇帝了,皇帝哥哥怎么办?

经过一番讨论,大臣们的意见是:哥哥当太上皇,我仍然当皇帝。没想到我和我哥哥的命运竟然是这样。但是要我还位给他,我不愿意啊,他也没脸提起吧?

05看似不可能的剧情扭转:朱祁镇从太上皇再次变为皇帝

明英宗回朝后,住在南宫,当起了太上皇。太上皇受到了严密的监视。代宗朱祁钰对他很不放心,除了日常生活起居,坚决不准他干预政治。朱祁钰始终没有下狠手,清除这个威胁。那么这对兄弟后来会怎样呢?

朱祁镇:真的是“天上地下”啊,我竟然还能回到故乡北京。我肯定是高兴的。但是弟弟当上了皇帝,他不可能把位置还给我的。我的处境好尴尬啊!算了,我能活着就行了。反正皇位以后还是我的孩子的。

朱祁钰:哥哥回来了,毕竟我们是亲兄弟,我还是善待他。当然,他毕竟是曾经是皇帝,要是有人利用他对我不利怎么办?我决定把他幽禁在南宫,并且斩断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我也是个好皇帝,我保住了北京城,臣民们信服我,我没有理由还位给他。

随着代宗地位的巩固,他开始动起了心思: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岂不是更好吗?我是庄家我做主,我是皇帝我说了算!代宗开始筹划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英宗得到此消息,心里作何感想?自己的兄弟竟然言而无信。但是他此时作为囚徒,没有发言权。在南宫,朱祁镇待了整整七年。

朱祁钰的儿子夭折了,朱祁钰也染上了重病。一时间,大臣们对于国事开始担忧起来。代宗死后,谁来继位呢?国家的命运又将如何?

眼见明代宗有可能一命呜呼,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想拥立英宗复位。这伙人的想法很简单:代宗一死,自己也没了靠山。不如让英宗复位,自己坐享“拥立之功”。石亨深受朱祁钰的器重,朱祁钰到死也没想到,自己信任的人会背叛自己。

朱祁镇看到朱祁钰力挽狂澜(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的恩怨情仇)(5)

英宗朱祁镇的复位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对手几乎毫无防备

1457年正月16日夜,石亨等人发兵,控制京城,并从南宫中救出英宗朱祁镇。正月17日早晨,石亨等人护送英宗上朝复位。朱祁钰和于谦等人毫无察觉。这次政变被称为“夺门之变”。“二人转”再次上演,这次英宗把皇位夺了回去。

看来,朱祁钰和于谦等人的防备有漏洞,被石亨等人捡了个大便宜。

朱祁镇继位后不久,朱祁钰病死。有人说是正常死亡,也有人说是英宗命人害死了代宗。毕竟这兄弟二人的恩怨三言两语说不完。曾经拥立朱祁钰的于谦等人,也受到了凶残的打击报复。历史上的皇位争夺战都是血腥的,总有人人头落地,这次也不例外。

朱祁镇看到朱祁钰力挽狂澜(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的恩怨情仇)(6)

英宗或者就是一个威胁,但是代宗似乎没有意识到

朱祁镇笑到了最后,毕竟皇位最终属于自己,像自己这样皇位失而复得的人,历史上也没几个。至于朱祁钰,不该随意废立太子,还错信了石亨等人,留下了朱祁镇的性命让他“翻盘”。他临死的时候是否后悔呢?

参考资料:

《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