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好几千年的历史。关于汉字的起源,最早的原始汉字应是记事性图画、刻符。据说可识别的成熟汉字,是商代时期的甲骨文。汉字的起源,从仓颉造字到发现甲骨文,历代对文字的起源有争执。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画说、图画说。

汉字是方块字,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成,它有一定的读音,又有特指的意义。在每一个汉字中形、音、义三者不可缺一的统一。

古人们由于没有文字 ,他们之间的交流一般都是靠结绳和大小棍子或画简单的图像来帮助人的记忆和交流。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对于古人的结绳而治,在其他的书籍中也有记载。

汉代郑玄:“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汉字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力

网络是个神奇的地方,总是在你不经意之处,丰富打开你的眼界。这种接受新资源和新观点的方法,是传统的纸媒书籍不可具备的。因为纸质的观点很正统,那些雷人的想法,即便有人说出来,也很难在印刷体上出现。其审查的体系,不容那些“没影儿”的说法出现。

这几天看到关于汉字的,就让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开始有点将信将疑,其实也带有主观接受色彩的。这个观点就是有人说——古中国文明,是世界所有文明的源头。证据是,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这些古文明的国家的汉字,都是我国夏朝的文字衍变而来的(后在百度上查阅,果然有这种说法)。还有,自诩读了很多书的我,还是见识浅薄、孤陋寡闻。

关于有趣的汉字的谐音(关于汉字谐音字里的变幻)(1)

由此可以看出,字母文字的根源,在于古中国的夏朝。

从出土的资料上看,有专家考证是夏朝的文字。形体上看,与西方的字母还真有相似的地方。

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是这些国家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世界文明的转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汉字对越南的影响,据说少数人还在使用汉字,只是发音不同。越南汉字是在1世纪传入的。以前的越南是中国的郡县。秦、汉、隋、唐朝莫不在此设官统辖。越南后来独立以后,学校教育和文学作品,还以汉字为重要的工具。直到十三世纪,越南才有了自己的文字——字喃。而字喃是以汉字笔画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造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

关于有趣的汉字的谐音(关于汉字谐音字里的变幻)(2)


汉字的传说

关于汉字的传说,比较流行的就是仓颉造字。

仓颉造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又称苍颉,复姓候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的籍贯,据《万姓统谱》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明一统志人物上古》也相似的记载。

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的创造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后来有古文字的专家分析,说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创造时下粟如雨,鬼哭魂嚎,可见仓颉造字应该属于传说。仓颉应该是文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称“造字圣人”。

汉字的发展是悠久而缓慢的过程,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楷书、草书、行书等,说明汉字有着丰富的文明发展的历程。关于汉字,有说不完的话题。

今天,只说说汉字里谐音字。

谐音字的魅力

绝大多数的汉字,都是一音一字,但也有很多字由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读音,称为多音字。比如重复的重字与重量的重字。也有更多的字是同音字,同音字在汉字中比较常见,因此在汉字游戏中,同音字的尤为有趣。《辞海》里关于yi的竟有159个字之多。所以说,中国汉字比字母字的难度,不但在书写复杂上,读音中难度也很大。也正是汉字的这些特征,汉字才具有抒发和文字游戏的特殊魅力。

因汉字同音字的特征,为汉字游戏或构思写作提供了广阔的有力条件。同音字运用的巧妙和安排得当,便会变幻出许多精妙有趣的楹联、诗词以至文章。

关于有趣的汉字的谐音(关于汉字谐音字里的变幻)(3)

著名的预言家赵元任曾经用同音字编写了一则内容荒诞而十分有趣的故事。全文83字,摘录前两句如下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时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氏视十狮,恃失势,使十狮逝死。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意思很明显,说是有个姓施的诗人,住在石房子里,喜欢吃狮子肉的嗜好。施某发誓要吃掉十只狮子。施某到集市看狮子。十点的时候,恰好来了十只狮子。施某用箭把这十只狮子射死。他收拾好这十只狮子,运到他居住的石屋。石房子里有点潮湿,他让侍从给他擦拭房间。石房子擦拭好以后,他开始吃这十只狮子的尸体(肉)。发发现这些狮子的尸体,都是石头打造的十只狮子尸体。请试着解释这件事。

全文几乎都是用shi发音的同音字,虽然个别地方有点不合逻辑,也并不是很别扭、造作,意思很通得过去。如果不看这这些字,只听到shi字的四个读音,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汉字同音字的有趣之处。

据说,赵元任的《施氏食狮》发表以后,引起喜欢文字的很多读者喜欢。都柏林天文台副台长的华人天文学家江涛,也用同音字写了一则《易姨医胰》的故事,与这篇《施氏食狮》堪称双绝。

用同音字写文、作诗,历来成为文学中的佳话。巧妙的文字运用,不但能考验作者的文化底蕴,也能体现作者的智慧、能力和学问。

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宋朝名家王安石,写过一首以谐音字扣合作为迷格的谜语:

佳人佯醉索人扶,

露出胸前白雪肤。

走入绣纬寻不见,

任它风雨满江湖。


一般人会觉得,看起来正气凛然的王安石,怎么还会写这种靡丽的艳诗。诗的大意不过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假装醉倒,要别人来扶着她。她坦露着胸前雪白的皮肤。她躲进落账中不让人发现她,不管外面满江湖的风吹雨打。

关于有趣的汉字的谐音(关于汉字谐音字里的变幻)(4)

实际上呢,这是一首迷格诗,诗中隐藏着思为著名的诗人:假倒(贾岛)、里白(李白)、罗隐、拚浪(潘阆)。

关于同音字,在对联中也比较常见。比如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对联中的假倒和刘伶都是著名的文人,讲的都是饮酒之事。刘伶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他一生嗜酒为乐。据说刘伶常坐在车上,带着一坛子酒,让仆人扛着铁楸跟着他。刘伶说过“我在哪里醉死,你便在哪儿把我埋掉。”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个游戏文字的高手。有一次,他过一条独木桥时,与一个挑土的农民相遇,谁也不让谁。那个农民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农民知道郑板桥后,说到我出一个对子,你若能对上,我就让着你先过。你若对不上,你得让着先让我过。郑板桥当然自信满满,他当然不会甘心败在农民手下。农民说上联:

一担重泥拦子路

这上句对子写得特别恰当,符合当前的情景,也运用了典故。重泥为仲尼、子路为孔子的学生子路,也表示就挡了你的路。郑板桥遇到这么好的上联,特别喜欢,一时想不起来更好的下联。他四处观望以后,看到对面河岸上有几个纤夫在拉着一条大船到岸后,纤夫们说说笑笑的,去拉另一只船。郑板桥急中生智,对道:

两岸伕子笑颜回

也是写得眼前的状况,同样也用了谐音字,双关嵌进夫子(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当然,这个下句没有上句工整、最后郑板桥甘拜下风,赶忙给农民让路。

关于有趣的汉字的谐音(关于汉字谐音字里的变幻)(5)

有关谐音字,还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现在给大家说说。据《妙笔奇观——中国古今谐趣文字》一书中写到才子解缙的,非常精彩,让人读了不由一笑。

明朝洪武年间,江西出了一个才子,名叫解缙。在解缙4岁的时候,他有一天在街上玩耍,不小心一下子跌倒了,引起路上大笑。解缙爬起来,高声念了四句诗:

细雨落绸缪,

砖街滑似油。

凤凰跌在地,

笑杀一群牛。

后来解缙长大后中举,人翰林学士。朝廷中的几个老臣对解缙不服气,就想找机会教训这个骄傲的年轻人。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出了一个对联,指名要解缙来对。上联是: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会对锯?

解缙一听,就知道这个自命不凡的老臣是让自己出丑,说自己是小猴子,怎么也会对句?不管自己是否对上还是对不上,自己都承认自己是小猴子了。只有在对子上将他一军,才能扳回这个尴尬的局面。解缙略加思索后,对出了下联:

一马陷足污泥里,老畜生怎能出蹄。

这句话说出对联的老臣是老畜生,怎么出题呢?把这个老臣骂的不轻。可见,谐音字的运用不但需要机智的思维、渊博的知识,还要灵活使用,才能运用得当。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可以处处看到谐音字的事例。新人结婚时婚房里用的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寓意着“早生贵子”;旧式年画中,总看到一个胖胖的娃娃怀里抱着一条大鱼,意思就是“吉庆有余”;袁世凯称帝时,北京曾经一度禁称“元宵”,改成汤圆,因元宵与“袁消”二字同音,在中国还是向来比较讲究的。

说起谐音字,不可能不提起清朝才子纪晓岚。关于纪晓岚的传说,更是丰富多彩。

据说纪晓岚任兵部侍郎时,在兵部尚书王杰家里喝酒,席间有一个姓陈的御史。陈御史不服纪晓岚,心中暗暗想着用什么法子嘲笑纪晓岚一场,折折他的名气。大家正喝酒喝的热闹,看到一只家犬跑过来。陈御史灵机一动说到:“是狼是狗?”纪晓岚一听就知道,陈御史在骂他“侍郎是狗”。纪晓岚装作听不懂,说“是狗”。身旁的王尚书听出来了,故意笑道:“侍郎何以知道是狗?”纪晓岚说:“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说得大家哄堂大笑。陈御史觉得没他的事,笑得最开心,因为他骂纪晓岚了。纪晓岚接着说:狼非肉不食。够则不然,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大家一听,笑得更开心了。陈御史弄得脸红脖子粗的,十分难堪。纪晓岚若不博学、敏捷,必定被这帮人嘲笑。当然,这是民间笑话而已。

说起谐音字,不能不说中国两部经典长篇小说《红楼梦》、《金瓶梅》。《红楼梦》、《金瓶梅》中的人物名字,多数都是用谐音字。尤其是《红楼梦》在《金瓶梅》运用谐音字的基础上,更是把谐音字发挥到了极致。

关于有趣的汉字的谐音(关于汉字谐音字里的变幻)(6)


《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都没有运用谐音字,一些配角倒用的多。比如西门庆热结十兄弟中的应伯爵(应白嚼)、吴典恩(无点恩)等。

《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社会背景以及院落的名称,作者很多都是运用谐音字。比较经典的关于名字的有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甄英莲(真应怜)、贾宝玉(假宝玉);关于饮品的有比如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关于地名的有十里街(势利街)、仁清巷(人情巷)、葫芦庙(糊涂庙)等等,作者为了逃避“文字狱”的迫害,大量的运用谐音字,让读者在读书的时候,禁不住联想起一些相关事件。犹如作者设的迷格,让用心的人文中寻找谜底。

在《红楼梦》中,有一段关于谐音字的小段子。如下:

邢大舅就喝了一杯,说道:“那土地道:‘这墙砌的不结实。’众神将道:‘你瞧去。土地一看,果然是一睹好墙,怎么还是失事?把手摸了一摸,道:‘我打量是真墙,那里知道是个‘假墙’!”众人听了,大笑起来。贾蔷也忍不住笑道:‘傻大舅!你好!我没有骂你,你为什骂我?快拿来罚一大杯!’(曹雪芹《红楼梦》)

这里的假墙,就是指曾经跟在王熙凤后面大献殷勤的贾蔷,后来在贾府抄家,王熙凤死后,在巧姐身上打坏主意的“奸兄狼舅”应该有他。凭后来与贾蔷鬼混的那些人不过是邢大舅、贾环等人,就可以看出贾蔷后来的行事待人有多坏了。

关于有趣的汉字的谐音(关于汉字谐音字里的变幻)(7)

总之,中国汉字丰富多彩,意义深远,能够精确地表达出作者的心意和情感。汉字接近十万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大约几千字。汉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也是中国民族灵魂的象征。中国汉字的每一瞥、一捺,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每当我们在白纸上工工整整的写下自己的名字时,不由产生一种感觉——我是中国人,我很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