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宫展馆最重要的殷商青铜器是三件“卣”,名字分别叫作:二祀邲(替代字)其卣、四祀邲(替代字)其卣、六祀邲(替代字)其卣。这三件卣的珍贵之处在于每一件上面都带有记事铭文,提到的人名、地名、事件都是研究殷商文化历史的珍贵文字资料。商代的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卜辞。此外商代文字也有青铜器上的文字,还有陶、石、玉、骨、角等物品上铭刻的文字。单就商代青铜器上的铭文来说,一般内容都比较简单,大多只是几个字而已,或记载作器者的族名,或记其先祖名号。商后期才出现一些相对字数较多的青铜器铭文,但最长也不过几十字而已。这三件帝辛商卣的价值实在是珍贵难得。

甲骨文的“卣”字如同匏形酒器置于底座之上。从各大博物馆的藏品来看,卣并不是什么少见的文物。正相反,从殷商到西周、春秋时期,制作精良让人惊叹的青铜卣倒是很常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所见的“卣”是宋代命名的青铜器。至于殷周时代的“卣”究竟是什么形态,还不好判定。我们现在所说的“卣”,在殷商时期应该是一种酒器。

商代青铜器龙虎尊(故宫青铜馆三)(1)

这三个卣的年代是殷商之末帝辛时期的器物。商自盘庚迁殷之后可称之为殷商,即商王朝以“殷”为都的时代。殷,即现在河南安阳,这是商王朝后期的都城。末代商王一般称之为“商纣王”、“商王纣”、“殷纣”等等。“纣”这个字,本来是个名词,指驾辕时牛马臀部皮带。但是“纣”在“商纣王”这个称呼里不作为名词使用,是作为一个形容词,这是后世给他的谥号。而作为一个谥号来说,“纣”就是个非常不好的恶谥,“残义损善曰纣”,“纣”从此成了这位末代商王的专称,也成了暴君代名词,“商纣”与“夏桀”并立。或者有的学者索性提出“纣”并不是一个谥号,殷商并无谥号。如果这样的话,“纣”有可能是后来周人对帝辛的贬称。

商代青铜器龙虎尊(故宫青铜馆三)(2)

对于这位“商纣王”的称呼,可以称其受祭时的祭名“帝辛”。商的统治者被称为“王”,王死后被尊称为“帝”,因为殷民觉得王死后是“升天配帝”。“辛”作为祭名,表示辛日受祭。历代商王都有这样的祭名,如建立商朝的高祖成汤,祭名“大乙”或“天乙”。迁都于殷的世祖“盘庚”,“庚”也是一个天干日。还有高宗武丁,妇好的丈夫,“丁”也是天干日。此外关于商王称呼用天干用字还有很多种观点:比如东汉时《白虎通》“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认为天干日是出生日期。还有的说是“天乙”、“盘庚”、“武丁”这样的称呼是指商王死后供奉在宗庙时神主的称呼。这个根据是三国史学家谯周的说法“夏、殷之礼,生称王,死称庙主。”后世有人认为,夏代无号、商代无谥,周公始制谥,商王以十天干为号。此外还有多种观点,如董作宾提出的“成汤以来以日干为名,当是死日”,即天乙是指成汤死于乙日,那么帝辛即商纣王死于辛日。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的说法,不及一一道来。

商代青铜器龙虎尊(故宫青铜馆三)(3)

商纣王,子姓名受。上古时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有个次妃名叫简狄,简狄食玄鸟之卵有孕,生子名“契”。这就是《诗经*商颂》里说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意思。契帮助禹治水有功,帝舜命契任职“司徒 ”,让他以宽厚之德教导百姓“敬敷五教”,就是学会用忠、孝、悌、忍、善去调理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人伦关系。帝舜封契于商地,赐子姓。

“祀”是年的意思,二祀即帝辛二年,四祀即帝辛四年,六祀即帝辛六年。二祀邲其卣有铭文三十九字,堪称是商代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之一。铭文大意是说商王帝辛在夆地发布了政令,在雍地田猎。帝辛的使臣送给夆地首领兽皮,而夆地首领回赠贝五朋。帝辛在丙辰日举行肜祭,祭祀了妣丙。

商代青铜器龙虎尊(故宫青铜馆三)(4)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把商的王都称为“大邑商”、“天邑商”或“中商”,与之相对的就是四方的方国。商王朝在中原核心,王朝之外被林立的方国包围,再远还有羌、蜀。这些方国并不从属于商王朝,时而归附又时而脱离,商王对方国缺少强势的约束权。在商代,很多事情没有形成制度,还处在从部落联盟向真正的王朝统治过度的阶段。大邑商的文化特征与不同地区的方国文化特征有同有异,它们之间的交流可能远比我们后人想得丰富,但又保持着各自鲜明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