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章首发于上海图书馆。

陆家嘴系列开篇,我们通过影像记录者陆杰先生与地方志办公室沈思睿先生的对话,对陆家嘴这个地区有了一个初步印象。

浦西与浦东中间是我们的黄浦江,它日夜地奔流着,它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本期《微阅读·行走》希望通过两位嘉宾对谈的记忆碎片描述来呈现具有上海年代特色的渡轮对于每位城市中人的细微影响。

本期嘉宾周力老师说“渡轮上的人体现了生活的烟火气。”这些人造就了城市的辉煌,同时,黄浦江的浪奔浪流也带领着这些人激荡出那扣人心弦的时代。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1)

嘉宾何菲女士与嘉宾周力先生

从“义渡”到轮渡

早在元、明时期,上海地区已出现渡运。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上海的渡运网络基本形成。

黄浦江自闵行以下已有越江渡口20多个,张家塘渡、龙华渡、草庵渡、周家渡、高仓渡、南仓渡、北仓渡、永济渡、张家浜渡、老白渡、陆家渡、杨家渡、关桥渡、宋家港渡、白渡、芦子渡、桃树渡、下海渡、洋泾渡、杨树渡、东沟渡、南路渡等。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2)

1889年 从浦东望浦西的外滩

清代沪上著名上海史学者秦荣光在 《上海县竹枝词》中曾这样写道 :“浦阔无梁阻旅行, 沿滩渡口有船横 。民捐官设都称义, 普济东西往返程 。”这里提到的“义渡”是黄浦江上曾经长期存在的一种渡河方式,大约起源于明朝,多为民间团体自发集资、报送官府批准设立渡口。

过江者须支付适量的渡资,不足的部分则由官衙和慈善机构补贴。事实上陆家嘴曾经的一条马路“烂泥渡路”就是由“赖义渡路”演化而来。至清末年间,所有渡口的渡船,均为木质小船,主要是划子、舢舨,大的载客三五十人。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3)

充作渡船的木划子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4)

黄浦江上渡过讲客的木船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5)

停在浦东陆家嘴正在接客的小舢板

1910年(清宣统二年),士绅谢源深(现今浦东新区源深路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主持的浦东塘工善后局率先开办了机动船渡江业务。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浦东塘工善后局所办的轮渡转由市政当局接办,隶属于上海特别市公用局。

1935年,上海特别市轮渡的资本已达70万元,拥有长渡、对江渡轮12艘,客位5026个,钢质浮码头9座,木质码头3座,航线6条,全年乘客人数12989673人次,全年装运货物475347件。

1937年,上海市属轮渡成为上海渡运业中的主要力量,并形成以市属轮渡为主,商办民渡、济渡为辅的渡运体系。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6)

20世纪30年代市轮渡所属对江轮渡线一览表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7)

浦东江边简易济船码头(民国时期)

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间,市轮渡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航线得以基本涵盖黄浦江市区段各渡口;渡轮数量和吨位得以基本满足每天的过江客流;码头、渡轮等设施,一改旧貌;新建的长距离航渡轮船可达到八百余人的载客量——这已接近40年后的轮渡建造水平了。

为了增加积累,轮渡管理部门还利用自身优势,开发了吸引时尚人士的“水上饭店”、“高桥海滨浴场”、“夏令乘凉夜航班”。因为渡轮造得漂亮,甚至还有富家子弟租来举办水上婚礼。

此后,“市轮渡”逐渐融入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市轮渡”这一名称,至今仍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8)

塘桥渡轮浮码头全景(民国时期)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9)

塘董线乘客下渡轮照片(民国时期)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10)

抗战胜利后的塘桥浮码头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11)

1947年4月的《公用月刊》

市轮渡公司举行创立会并派定官股董监事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12)

1940年代的纸质渡轮票

新中国成立后,市轮渡管理机构尽了很大的努力来改善市轮渡的社会形象。曾几何时,上海被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而开展了大规模建设,而市轮渡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远远超出了今人的想象范围。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13)

1949年即将解放的东门路轮渡站进出口处

改革开放后,市轮渡已发展到东起吴淞口,西至米市渡沿江80余公里的黄浦江区域内设有对江客渡航线22条,汽车渡航线5条,交通艇航线6条。

可以说,轮渡是上海航运和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也是城市变化的一个缩影,同时还见证了浦东的开放和发展。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14)

1970、1980年代轮渡剖面图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15)

轮渡外部照片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16)

迷雾导航系统(渡轮驾驶员的“千里眼”)

这次拍摄,嘉宾周力老师由浦西的复兴东路坐轮渡来到陆家嘴。大家都知道,陆家嘴的地理位置很好,水陆交通便利,是浦东连接浦西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当年,就是从这里,周力老师踏上了浦东的土地,看到了同学家的新房;也是从这里,年轻的他,开始了东方路2000号东方电视台激情昂扬的记者生涯。这些成了他个人的经历,同时也勾起了另一位嘉宾何菲女士的回忆。

何女士有家人曾居住在陆家嘴地区,每年过年的时候,举家乘坐渡轮前往浦东姑姑家里串门。年幼的她经常被父母宠爱的“放置”在船头,看着随着渡轮变幻的风景,小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的。

两位嘉宾的“乘摆渡船”记忆,不仅是属于他们的记忆,记忆中的声声汽笛声夹杂着人间百味,也迎合着黄浦江的潮起潮落。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17)

拍摄当天清晨 从浦西望浦东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18)

老式渡轮塑料筹码

时至今日,渡江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渡江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黄浦江早已不再是地理上的阻隔,它成了滋养城市的流淌。人们借由水岸宜居置业;人们借由浦江水感慨时代与岁月;人们借由渡轮在匆忙间驻足停歇。

这个城市变化太日新月异了,但请不要忘记,有机会来渡轮口看看。这里会有匆匆的行人,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骑着助动车,有的是带着孩子。他们就是流动的城市,黄浦江的水如何奔流,这里的人们也会如何生机勃勃地创造自己的生活。

行走推荐书目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19)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20)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馆藏信息

《镜头下的国家地理:黄浦江》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21)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馆藏信息

《百年轮渡》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22)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23)

在江边看游轮的感悟(微阅读行走)(24)

长按识别二维码 在线阅读全书

《行走中的阅读》

,